济南市历下区
历下区位于济南市城区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39′45″,东经117°1′37″。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02米,最高为白云山,海拔545米。区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设10个街道办事处、辖1个镇,共有6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9个村民委员会。历下区素有科技区、文化区、商贸区和旅游区之称,是全市的中心城区和重要窗口。
外文名称:LixiaArea
中文名称:历下区
外文名称:LixiaArea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下辖地区:13个街道
电话区号:0531
地理位置:济南市区东部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机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鲁A
所属地区:山东省济南市
*驻地: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99号
邮政区码:250014
面积:100.89平方公里
方言:冀鲁官话-石济片-济南话
著名景点: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火车站:济南站,济南东/西/章丘站
行政代码:370102
1、历下概况
历下区位于济南市老城区,区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设10个街道办事处、辖1个镇,共有6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9个村民委员会。历下区素有科技区、文化区、商贸区和旅游区之称,是全市的中心城区和重要窗口。
曲水亭
辖区内驻有省人大、省*、省政协、省军区等50多家省级机关;驻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60多家省部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省市新闻单位、文艺团体、医疗机构也大都座落在历下区。辖区内商贸、旅游设施星罗棋布,建有山东大厦、索菲特、玉泉森信、良友富临等五星级、四星级酒店和银座商城、贵和购物中心、圣洋物流中心、济南科技市场以及沃尔玛、家乐福等数十处大型商场、市场。
区内自然景色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南部千佛山秀峰叠嶂,北部大明湖碧波荡漾,形成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湖光山色。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三大风景名胜弛名中外。芙蓉街、曲水亭等古老街区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独特韵致。
1998年以来,历下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45项*荣誉称号和220项省级荣誉称号。
2、历史沿革
历下历史悠久。据1928年章丘县城子崖出土的“龙山文化”遗址和1964年济南市西郊田家庄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物表明,早在六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远古居民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代,历下属齐国。据《史记·晋世家》载:“平公元年伐齐,齐灵公与战靡下”。《史记集解》载:“靡一作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历下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公元前153年(西汉景帝四年),设历城县,治所在历下。历下属济南郡历城县。
王府池子
晋代,济南郡治所由平陵城迁至历城县。
隋唐时代属齐州历城县。
宋代属济南府历城县。
元代属济南路历城县。
公元1376年(明代洪武九年),承宣布政使司从青州移历城。从此,历下古城是省、府、县三级官府所在地。
清代属济南府历城县。
1913年属岱北道历城县,1914年属济南道历城县。
1929年设立济南市,历下为济南市第一、二、三区。1937年历城县治所迁出。
1948年9月济南市解放初,行政区划沿用旧制。1948年10月成立区人民*。第一区面积1.65平方公里,居民32494人,区人民*驻东华街1号;第二区面积1.17平方公里,居民26705人,区人民*驻院西大街;第三区面积1.91平方公里,居民37512人,区人民*驻青龙后街37号。
1949年3月,济南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第一区与第二区合并,称济南市城区,区人民*驻东华街1号,区界以旧城垣为界,辖212条街巷;第三区在城外东部和南部(俗称东关和南关),区界东到东圩子墙外环城公路。西从三和街向北沿南、东护城河到菜市庄,南到体育场以南大公路,北从小北门沿北圩子墙向东到花园庄东圩子墙,辖77条街巷。同年8月,区人民*改称区公所。
1951年1月,城区改称第二区,第三区改称第一区。同年6月,区公所改称区人民*。
1952年7月,第一、二区各设5个街道居民委员会管理街道工作。
芙蓉街
1954年12月,居民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
1955年1月,第一区与第二区合并,称第一区,区机关驻舜井街和宽厚所街44号,辖9个街道办事处。同年,济南市将山东师范学院、济南第七中学、济南第八中学划入第一区。区界:东到东圩子墙外环城公路(含七中、八中、山东师范学院);西从山东工业学院西墙向北经三和街到护城河,沿南护城河向西到坤顺门,沿西护城河向北到旧城垣西北角;南到千佛山北公路(含千佛山名胜);北从大明湖北岸沿北圩子壕沟至花园庄。同年9月,第一区改称历下区。
1956年7月,济南市泺源区撤销,正觉寺街和趵突泉两个街道办事处(辖36186户、148649人)划入历下区。历下区辖11个街道办事处。区界:东到东圩子外环城公路;西从南新街向北经趵突泉公园西墙沿西护城河到大明湖公园西南门;南到千佛山北公路;北从大明湖北岸沿北圩子壕沟至花园庄。
1959年12月,济南市市中区撤销,普利门和西青龙街两个街道办事处(辖7879户、32352人)划入历下区。历下区辖13个街道办事处。
1960年5月,历下区成立城市人民公社,所辖街道办事处改称分社。人民公社期间,为体现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济南市将历城县的七里河、甸柳庄、洪家楼、全福庄、石门李庄、鹊华、阳光、马家庄、窑头、姚家庄、太平庄、中井、下井、荆和、浆水泉、菜市庄16个大队(辖5731户、29183人)划入历下区。区界:东从石门李庄、七里河经姚家庄到浆水泉;西从南郊宾馆西墙向北经杆石桥沿顺河街到普利门,向东到西门桥,沿西护城河向北到大明湖公园西墙;南从浆水泉经太平庄到南郊宾馆南墙;北到黄台山以北石门李庄。全区辖53844户、280896人。同年,区机关迁至十亩园街1号。
1961年5月,济南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市东区,旭日1分社和东郊分社划入历下区。7月,七里河等16个农业大队复归历城县。10月,济南市恢复市中区,西青龙街分社和共青团路(原普利门)分社复归市中区)。
1962年12月,撤销城市人民公社,市区分社恢复街道办事处名称,保留旭日分社和东郊分社。
1964年11月,旭日分社改称工业二路分社。
1967年2月,东郊分社和工业二路分社建立革命委员会。1969年10月,东郊和工业二路两个革命委员会解体,所辖非农业人口分别划归东关街道革命委员会和解放路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划归郊区管理。
1979年9月,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菜市大队、东关大队划入历下区东关街道办事处;姚家人民公社阳光大队划入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向阳大队划入历下区司里街街道办事处。
1982年2月,历下区将趵突泉和正觉寺两个街道办事处经十路以南地区划归新成立的千佛山街道办事处;将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历山路南段以东地区划归新成立的文化东路街道办事处;将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历山路北段以东、东关街道办事处花园路以南地区划归新成立的建筑新村街道办事处。
1985年底,历下区辖13个街道办事处、146个居民委员会。
3、区划人口
历下区总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13个街道办事处,78个社区、21个村。13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大明湖街道办事处、东关街道办事处、建筑新村街道办事处、千佛山街道办事处、趵突泉街道办事处、解放路街道办事处、文化东路街道办事处、燕山路街道办事处、甸柳新村街道办事处、姚家办事处、智远办事处、龙洞街道办事处。
全区人口约96万。其中,常住人口56万,户籍人口52、8万,流动人口40万,人口出生率7、34‰,死亡率4、58‰,自然增长率2、76‰。辖区有少数民族有40个(回、满、蒙古、朝鲜、土家、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0666。
4、经济建设
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4.6亿元,增长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97亿元,增长14.9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原口径47.1亿元、新口径74.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57亿元,增长22.5%;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出口创汇6.5亿美元,分别增长33.3%和18.6%,各项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前列。
历下区
全区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按照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成见效的总体要求,推进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60个,建成各类发展载体130万平方米。立足总部经济,抓好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招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加强,全年引进法人企业1797家,注册资本总额达432.3亿元。山东铁路建设投资、中华发电、鼎恒股权等12家注册资本过亿元的大型企业总部落户全区,山东重工财务结算中心等40家金融机构入驻发展。立足楼宇经济,抓好产业升级。把发展以现代服务业、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为主体的楼宇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工作机构,摸清资源情况,协调解决各类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到2012年,全区在用1万平方米以上的写字楼达72座,入驻企业达2750余家。
立足属地原则,抓好财源建设。通过培植税源、创新机制、细化征管,促进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健全完善“六位一体”的护企协税工作机制,加大了对异地纳税行为的清查力度,清理异地纳税企业54家,100多家从事经营行为的驻济办事处变更为市场主体,恒隆广场、华强广场经营业户实现在地统计,市场秩序更加规范。
5、城市建设
山大南路、荆山路、黄台南路等28条道路完成改造整治,中井洪沟、龙脊河、小汉峪沟等11条河道完成清淤疏浚,投入2.7亿元、日处理能力2000吨、国内一流标准的生活废弃物转运处理中心投入使用,世茂广场、转山、解放路三座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城市运转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完成了紫荆山东坡、平顶山、洪山3.7万平方米破损山体治理,栽种大规格乔木4450棵,对旅游路等38条道路和燕山新居等10个社区实施了绿荫提升,摆花布花600万盆,打造了甸柳游园、佛山苑等12处精品社区广场,累计新建改造绿地26万平方米;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检测机动车9800辆,全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21天。
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取缔文化东路、姚家路等12处马路市场,治理占道经营3600余处,清理各类垃圾4000余立方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9500平方米。在广大墓主的支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龙泉公墓部分墓穴迁移任务,改善了市西蒋峪公租房周边环境。投入2900万元,购置各类保洁及垃圾运输车辆197台,“机扫进社区”覆盖率达50%以上,机械化作业能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东部21个村(居)全部纳入城市长效管理体系,数字化城管、环境卫生和渣土管理在全市考核中连续数月保持第一,城市管理长效化、精细化机制进一步完善。
6、社会事业
全区被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单位”。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新增盛福、丁家2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投资1553万元,对38所学校实施标准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省级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示范区。
积极挖掘舜文化、泉水文化等文化遗产,修缮武岳庙、下井古井古槐等历史遗存10余处;投资1.5亿元的区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并对群众免费开放,新建街道综合文化站4个、社区文化中心10个、农村文化大院5个;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推进文体进家庭、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成功举办元宵灯会、消夏晚会、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活动125场;不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历下好人”评选、“道德讲堂”等活动,在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前茅。
深化医药卫生*改革,21家*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居民补贴药品差价544万元;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推行“家庭签约医生”健康服务模式,建成全市首个区级残疾人康复医疗中心,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对学生小饭桌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加大对流通、生产、餐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群众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严格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48‰以内。
全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实现“六连冠”。投入110万元,在全省率先施行大学生入伍奖励政策,全区高学历青年入伍人数位居全省第一。人防、史志、档案、物价、民宗、侨务、老龄、机关事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7、旅游景点
山5座:千佛山、燕子山、佛慧山、龙洞山、茂岭山。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海拔258米,占地166公顷,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建国后,1959年辟建为公园;燕子山海拔276米,位于济南市的东部,燕子山原来是济南的一座名山,形态象飞行的燕子,风景优美,傲然屹立;佛慧山在千佛山东南1.5公里处,又名大佛头山,海拔460米;在济南近郊东南15公里处的龙洞山上,相传,唐尧时,有孽龙在此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来捉拿,孽龙钻山逃遁至今留下深洞。故此山又称禹登山。
大明湖
泉33处:泉城四大泉群,除五龙潭泉群位于天桥区(其中孝感泉位于历下区)外,趵突泉群(部分泉位于市中区)、黑虎泉群、珍珠泉群均在区内。
湖河3条:大明湖、百花州、护城河。其中大明湖,扩建前景区总面积74公顷,湖面46公顷,陆地28公顷。扩建后总面积103.4公顷,比扩建前新增29.4公顷,湖面55.4公顷、陆地48公顷。
园景9处:千佛山公园、大明湖公园、趵突泉公园、泉城公园、环城公园、浆水泉风景区、龙洞风景区、珍珠泉风景区、黑虎泉风景区。
城17处:其中老街巷7处(芙蓉街、曲水亭、后宰门街、王府池子街、将军庙街、贡院墙根街、鞭指巷),老建筑10处(关帝庙、舜园、督城隍庙、文庙、广智院、府学文庙、开元寺遗址、题壁堂、天主教堂、老舍故居)。
8、民俗文化
大明湖荷花节
1986年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第二十次常务委员会顺应群众心意,正式批准荷花为济南市市花。当年举办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荷花展览,从此每年7月都有荷花展在大明湖出台。到时,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沿湖风景点上陈列数千盆盆栽荷花,形成一个巨大的荷花会,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足可使人目不暇接,眼界大开。著名的荷花品种有:粉千叶(有单花心、双花心、三花心、多花心等细别)、重台莲、佛见笑、红千叶、大洒锦、佛座莲、大紫莲、单洒锦、一丈青、明湖白莲、娇容莲、舞飞莲、绯云莲、锦边莲、艳阳天、喜相逢、寿星桃、白娃娃、白衣战士、秋水天长、碧血丹心、天高云淡、碧落留红、唐招提寺莲、孙文莲、中日友谊莲、尼赫鲁莲等等。济南的荷花节每年两次,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俗称荷花生日,湖中有迎荷花神节;农历七月三十日,旧日的盂兰盆会,当地则称为送荷花神节。
大明湖荷花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迎荷花神节,游湖赴会的多是新婚夫妻和携带儿童的中年夫妇。其时,荷花刚刚开满湖面。游湖的人盛装打扮,有的沿湖赏花,有的租一条小船,自己划着,在荷花荡中穿来穿去,有的带上酒食在湖畔或岛上野餐一顿。游罢湖景,买些荷花荷叶:连同那特有的清香一起带回家去。一路上说说荷花生日的来历,更增加了对地方湖山的热爱。
农历七月三十日的送荷花神节,赴会的人多是老太太和儿童,但是,比起迎荷花神节来,这一日更加热闹,郊区农村的老太太和孩子们纷纷赶来参加,使游湖的队伍分外浩荡。农历七月三十日本来是佛教信徒的“盂兰盆会”,按佛家传说,和尚目连的母亲死后极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佛告诉目连,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他的母亲可得解脱。中国各地都有“盂兰盆会”的节日,节期都在七月十五日,唯独大明湖在七月三十日,这大约是为了赶趁大明湖中赏荷的最后一个高潮。盂兰盆会,本是佛家的活动,但大明湖北岸北极阁的道士历来积极参加。这一天,北极阁的道士和汇泉寺的和尚一样穿着齐整。敲起铙钹,吹奏笙笛,欢迎前来烧香上供的施主。他们还用彩纸扎成大型“法船”,放在庙前寺后的湖水中,黄昏时,吹打作乐,将彩船烧掉。来赴会的老太太们,带来面灯,点燃放在湖中,用以“超度亡灵”。此时,油灯满湖,灿烂如繁星在天,主事人将汇波楼下的水闸打开,湖中的灯便顺流飘入小清河里,孩子们结队冲出北城墙,沿河追灯,欢乐流得极远。大约是“盂兰盆会”借大明湖中的荷花才能保持其盛大与不衰,日久就变成了送荷花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