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都昌候鸟保护区

科普小知识2021-08-17 13:58:18
...

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是2004年4月30日省*批准的湿地野生生物、野生动物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24″——116°36′30″北纬28°50′28″——29°10′20″,面积61.65万亩,其中核心区12.3万亩,实验区49.35万亩,主要保护对象是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及越冬候鸟。保护区2006年列为长江流域湿地网络首批成员单位。由于保护区分布世界性和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越冬候鸟资源和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开展研究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教育、培训的理想场所,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对鄱阳湖水系、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有着重要作用,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1、保护区概况


候鸟保护区

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为“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汇聚之地,这里湿地面积广阔,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全境东西宽52.7公里,南北长80公里,幅员面积266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390.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2%。全县辖24个乡镇,总人口78.28万人,其中21个乡镇60万人沿湖而居。拥有鄱阳湖水域面积185万亩,占鄱阳湖总面积538万亩的1/3强,湖岸线长185公里,占整个鄱阳湖湖岸线1200公里的近1/6。水域面积的广阔性、湿地资源的丰富性、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为来鄱阳湖区越冬的候鸟提供了理想场所和充足食料,成为鄱阳湖区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秋冬季节,数十万候鸟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蒙古草原、俄罗斯等地不远千里飞抵都昌县鄱阳湖区越冬。湿地范围内拥有鸟类23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以白鹤为代表种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8种,以小天鹅、白琵鹭、灰鹤、白额雁为主要种群,小天鹅为大宗种群,省级重点保护鸟类69种。2012年4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都昌县为“中国小天鹅之乡”。

2、保护区划分


候鸟保护区

都昌候鸟保护区,由两个子保护区组成,其中泗山子保护区面积354平方公里,划定核心区65平方公里,实验区289平方公里。多宝子保护区57平方公里,划定核心区17平方公里,实验区40平方公里。

泗山子保护区

泗山子保护区核心区主要由泥湖45平方公里,输湖10平方公里,蚌壳湖10平方公里组成。实验区由江蚌湖35平方公里,沙咀湖20平方公里,南岸州140平方公里等六个湖泊组成。

东从西源乡堪上村三公里处沿波阳县界往南至新建县、都昌、余干、波阳四县交会点,南以新建、都昌二县界为线至南岸,西从南岸都昌、新建二县县界至新建、永修、都昌三县交会点,北从都昌、永修、新建三县交会点沿县界至和合乡的黄金咀往大沙、三汊港、周溪、西源,涉及42个村委会人口有10万左右。该核心区位于保护区中心偏南,东从大沙乡的江桂里至周溪的元鱼山、扁担山,南从元鱼山至都昌、新建县界到和合乡黄金咀9公里处,再往此到和合乡大田咀1公里处,再往东直线闭合,核心区荒无人烟,有部分无人岛独山咀。

多宝子保护区

多宝子保护区面积57平方公里,划定核心区17平方公里,实验区40平方公里。该子保护区主要由钱公桥湖、矶山湖、千字湖组成,其中核心区位于子保护区的中心偏南,由千字湖矶山湖组成。

东从多宝马影湖圩坝东至北山团山、射里夹、矶山圩堤至松古山沿湖岸线。南从松古山南直线至吴城镇东何村北,西从永修、星子县界线为界至老爷庙南6公里处往东四公里处向北直线至多宝范垅村沿湖岸线闭合。核心区17平方公里,实验区40平方公里。

3、保护站设置


候鸟保护区

棠荫保护站:面积59平方公里,站址设在周溪乡的棠荫岛,该岛四面临水,总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680人。管辖湖泊59平方公里,由沙咀湖、江蚌湖组成。

四周范围:东从西源乡堪上村南3公里处开始沿与波阳县界往南至瓢山(即新建、波阳、余干、都昌四县交会点),南从四县交会点至扁担山3公里处,西按扁担山沿岸线往北,北至周溪湖岸线闭合。分布野生动物:鹤类、小天鹅、雁鸭类、鹬类、水中有江豚分布。

大沙保护站:面积62平方公里,站址在大沙乡的横山湖边,管辖输湖30平方公里,泥湖达道32平方公里。

四周范围:东起周溪柴荫湖岸线为界,南至核心区,西与永修、都昌二县县界为分界线,北与和合、大沙湖岸线为界。

泗山保护站:面积65平方公里,站址设在周溪的柴棚村,由输湖、蚌壳湖、泥湖组成。

四周范围:位于泗山保护区中心偏南,东从大沙乡的江桂里三公里至周溪的元鱼山、扁担山,南从周溪的元鱼山至都昌、新建县界至和合乡南9公里处,往北至和合乡大田咀1公里处往东直线闭合。

泥湖保护站:面积64平方公里,站址设在位于新建县昌邑山西门村东四公里处。主要湖泊有泥湖、泥湖大道,南岸洲(部分)。

四周范围:东起保护区核心区,南与都昌、新建二县交界为界,西北分别与都昌、新建、永修三县交界为界。

南岸洲保护站:面积104平方公里,站址设在朱港农场朱港水闸北2公里处。主要湖泊有南岸洲的门池湖、沙港洲等湖泊、草滩组成。

四周范围:由都昌、新建两县勘界领导小组2000年5月30日勘定的界线为准。

多宝保护区保护站:站址设在新妙大坝管理处。涉及多宝、北山、都昌镇三乡镇总面积57平方公里,主要由:矾山湖、千字湖、钱公桥湖。东从马影湖圩堤至团山、舍里夹、矾山圩堤至松古山沿湖岸线,南从松古山南直线至吴城镇东何林北4公里处,西以永修、星子县界为界至老爷庙南6公里处往东四公里处向北直线至多宝范垄村沿湖岸线闭合。

4、保护区物种


候鸟保护区

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及越冬候鸟。湿地范围内拥有鸟类23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以白鹤为代表种群,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8种,以小天鹅、白琵鹭、灰鹤、白额雁为主要种群,小天鹅为大宗种群,省级重点保护鸟类69种。2012年4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都昌县为"中国小天鹅之乡"。

候鸟保护区不断有“稀客”到来。往年很难谋面的东方白鹳,白鹤在保护区开阔平坦的湿地草洲上栖息、觅食,将人们带入物我两忘的境地。入冬以来,在鄱阳湖都昌水域,已有近10万只候鸟来此栖息、越冬。来这里越冬的候鸟比往年种类、数量更多,有白额雁、鸿雁、白琵鹭、苍鹭、青脚鹬、鹤鹬、白腰草鹬等湿地鸟类水禽130多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5种。这里还集中了占世界总数95%以上的白鹤、50%的白枕鹤、60%的鸿雁。鄱阳湖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使得这里成为越冬候鸟的乐园,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和观鸟群众。

该保护区不仅抽出专门人员管护,还聘请了10名专职护鸟员,进入湖区开展宣传、保护、监测、巡查和救护等工作。保护区工作人员通过环湖调查,首次拍摄到1只东方白鹳在多宝乡马影湖湿地滩涂上栖息。这只东方白鹳全长约1200毫米,嘴粗长而尖锐,站立时体羽白色,尾部黑色。东方白鹳是著名的观赏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属国际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近段时间有3只东方白鹳在该区域觅食栖息。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区内3块湿地草洲上发现500多只白鹤。白鹤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5、保护区价值


候鸟保护区

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鄱阳湖区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西部和西北部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接壤,南部和西南部与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毗邻,共同构建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就地保护网络的主体框架,在鄱阳湖区鸟类保护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江西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布世界性和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越冬候鸟资源和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开展研究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教育、培训的理想场所,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对鄱阳湖水系、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有着重要作用,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6、保护区问题

过度捞螺蚌候鸟面临断粮“秋冬两季,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湖区湿地巡护。”虽然不断有新的珍稀候鸟出现,但湖区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连年出现的干旱,使这里的湿地资源遭受较大破坏,人鸟争食矛盾加剧。枯水期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丰茂的水草,大量的蚌、鱼、虾等水生物是越冬鸟儿的美味佳肴。但是,偷捞螺蛳、蚬子以及每年春季抢采藜蒿等行为,造成鄱阳湖湿地生物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生态系统再生能力下降。据了解,禁渔期前期,不少渔船下湖,每天约有500吨螺蛳和蚬子投向市场,主要销往外地。

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一些商贩无视国家法律,把目光盯向螺蛳和蚬子资源丰富的鄱阳湖禁渔区,大肆非法收购螺蛳、蚬子。螺蛳运往江苏等地主要用于净化水质、养殖螃蟹;蚬子运往福建、广东等地用于食用。近年来,鄱阳湖周边县、乡、村兴起一种新兴行业——捞湖底的田螺、河蚌等,销往福建、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地,甚至有不少江浙老板常驻当地收购。滥捕滥捞螺蛳和蚬子严重破坏了鄱阳湖底层生态环境,生物链遭到破坏,最后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资源退化,候鸟赖以生存的物条件缺失。

7、保护与管理

为了保护美好生态家园,促进人鸟和谐、人与湿地和谐,2008年县委、县*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研究成立了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科级建制,把湿地和越冬候鸟保护工作推入到专业保护、专职管理的轨道。管理局成立4年多来,县委、县*高度重视,更得到了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保护区管理局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按照“保护优先、严格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紧锣密鼓、有的放矢开展了一系列能力建设、宣教、保护、巡查、管理、资源调查监测、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使都昌湖区湿地和越冬候鸟保护工作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管理局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以加强,形成了办公有场所、基层有站点、巡护有设备、经费有支撑的格局;

二是管护队伍网络不断健全完善,保护区管理局和三个保护管理站共有巡查管护人员22人,同时重要区段还聘用了20名农民护鸟员;

三是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营造了浓厚的保护氛围,社会各界对湿地资源和越冬候鸟保护的认知度、关注度、支持度得到了有效激发和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

四是湿地和越冬候鸟保护工作实现了平安有序,切实加强了湖区野外巡查频次,彻底消灭了投毒、“天网”对越冬候鸟构成的威胁和损害,对伤病越冬候鸟进行了精心妥善救护,确保了候鸟生境安全;

五是湿地面积萎缩、功能下降局面得以有力遏制,越冬候鸟种群数量稳步增加,尤其是白鹤、灰鹤、小天鹅等湿地生态环境指示性的珍稀濒危鸟类在增多;

六是候鸟自然保护区得到了严格的管理,不存在开发建设、破坏自然资源、景观开发等影响保护区生态功能行为。

由于工作扎实,保护成效明显,2011年都昌县荣获全省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先进县。到目前为止,2人荣获斯巴鲁生态保护奖,1人荣获全国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先进个人,8人、3个乡镇(局)、4个行政村(站)分别荣获全省2011年度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