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学院
亳州学院(BozhouUniversity),简称亳院,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张廷扬在慈氏寺创办蒙城师资讲习所;1952年,建成蒙城师范学校;2002年,升格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22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亳州学院。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925亩,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固定资产6亿元,馆藏图书63万册;开设10个院系,开办15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共有教职工400人,专任教师38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33人,教授35人,全日制在校生6200人。
中文名:亳州学院
英文名:BozhouUniversity
简称:亳院
创办时间:1909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所属地区:中国安徽省亳州市
副院长:张立驰
主管部门:安徽省
校训:善学善教、育己育人
校歌:
《精彩的人生从这里起航》
1、学校简介
亳州学院笃行楼
亳州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全国十大“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全国“四大药都”之首——安徽亳州。
这里文脉悠长,人文荟萃,老子、庄子、曹操、华佗、花木兰、陈抟等一批圣哲先贤诞生于此,具有3700多年历史的亳州成为彪炳史册、泽被中华的道家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
学院办学历史始于1909年创办的蒙城师资讲习所,1952年设置蒙城师范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独立升格为亳州学院。
学院现占地面积925亩,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学院图书馆资源丰富,现有纸质藏书7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839种,电子图书近70万册,购买和自建中外文数据库28个,馆藏资源能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要。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共有专任教师390人,其中正教授38人、副教授104人,专任教师中博士31人、硕士301人。
百年办学历史,蕴育了“善学善教,育己育人”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垂范、求真、拓新”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砺志、进取”的学风,培养了3万多名合格人才。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办学定位,以教育学类、中药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旅游管理类等专业为特色,构建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学科建设
亳州学院艺术楼
现设中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生物与食品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教育系、中文与传媒系、外语系、美术系、音乐系、体育系、思政教研部等11个教学院系。
学院现有15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其中有8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专业,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综合示范中心与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校级科学研究机构。
学院围绕建设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服务发展,努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投资近1亿元建设制药、酿酒、中药苗组培、电子与信息、设计与传媒、物流、会计、旅游、教师教育等实验实训中心,共有实验、实训室160多个,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训教学需要。
3、合作交流
学院广泛开展校地、校企、校政、校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推进产教学研一体化,促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打造融实习实训、就业与一体的合作平台。学院与菲律宾德拉萨大学、泰国博仁大学、韩国汉拿大学、韩国又松大学、*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敏慧医护管理专科学校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院校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学院与北京甲骨文公司、京师国际教育集团、上海昌硕集团、广东安东物流等30多家“北上广”、“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合作,开展实质性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与古井集团、华佗国药、广印堂药业等本地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71个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与新加坡金日教育产业集团合作,每年选拔优秀毕业生赴新加坡就业。
4、学生成就
亳州学院勤政楼
学院大力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安徽省亳文化研究基地与“亳文化研究中心”平台,积极打造“亳文化”特色品牌,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社区活动。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亳文化馆,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亳州博大、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师生和社会人士了解亳文化的重要窗口。
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学院现有《鸽子》文学社、五禽戏健身协会、“芍花”女子合唱团、篮球部落等各类学生社团50多个,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相促进、健康学习、快乐学习的育人模式。
学院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激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活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五年,学生参加学科技能大赛,获得*奖励20多人次,省级奖励300多人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左右。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的优秀表现,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
5、期刊介绍
《亳州学院学术研究》
《亳州学院学术研究》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它创刊于2003年,季刊。学报自创刊以来,立足学术前沿,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践的学术风气,努力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的办刊原则,主动为地*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服务,形成集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为一体的鲜明办刊特色。学报自创刊以来历经10余年的发展,凝聚了历届编辑部同仁的心血,见证和展示了我校良好的科研发展情况,2005年学报荣获安徽省优秀学报,2011年以来学报在主编张立驰教授的领导下,更加重视学报编辑部人才的配备,聘请了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主编魏宏灿教授为顾问,学报办刊特色更加突出,学术质量稳步提升,所刊论文影响位居同类学报前列,赢得了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亳州学院学术研究》于2013年在全省报刊质量监测考评中,“亳文化研究”栏目荣获省级“特色栏目奖”,学报主编获评全省优秀主编,编辑部主任荣获全省优秀编辑。
《亳州学院学术研究》开设有亳文化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哲学与社会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研究、高职教育研究、等常设栏目。学报自创刊以来就注重地方文化研究,特别重视以中华道源为魂魄的“亳文化研究”栏目建设,该栏目自创设以来从未间断,共发文10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另结集出版为《亳文化研究丛书》。该栏目的开设是充分利用学校自身所处的历史地理位置,传承和弘扬亳州的文化精神。多年来,学报通过主办亳文化研究栏目,培养了较为庞大的作者队伍,并通过教学和科研工作,极大地弘扬了优秀的地方民族文化,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学报编辑部同仁正秉承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立德树人、爱国奉献的校园文化理念,打造精品刊物,为早日争取正式刊号而不懈的努力。
6、现任领导
胡恩彪,党委书记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学院党的建设、关工委工作。联系外语系、美术系、体育系。
张立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学院发展规划、人事、财务、国际交流、监察审计工作;临时代管纪检工作。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中药学院、音乐系。
时伟,党委委员、副院长
负责学院教学、科研、招生、图书情报、学报、信息化建设、非学历教育、自学考试、校企合作工作。联系生物与食品工程系、教育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李迎春,党委委员、副院长
负责学院后勤、治安保卫、基本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大学生就业创业、共青团、工会、妇女工作。联系经济与管理系、中文与传媒系。
7、校徽校训
校徽释义:
校徽
校徽由篆体“亳”字、芍花、手书“亳州学院”、英文校名及1909等元素组合而成。“亳”字代表着亳州古老的历史文化。芍花为亳州市花,芍花型背景显示亳州地方特色。手书校名浑厚有力,遒劲沧桑。英文校名采用等线型字体。1909代表着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标志整体简洁清晰,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且易于识别、传播。
释“亳”:亳,专用于地名,今安徽省亳州市。“亳”作为帝喾和成汤都城,大约有4600年的历史。“亳”字历史悠久,最早见甲骨卜辞,许慎《说文解字》说亳“京兆、杜(社)陵亭也,从高省,乇(读zhe)声”。京、杜(社)陵亭意为国家高大祭祀的社庙,“乇”是有垂穗的一种原始植物,代表了泛指的五谷。亳是商建立国家的标志,是商成汤王的都城,殷人祭拜宗庙的所在,代表了殷商的*,含义高深,从亳字上可以了解汉字悠远的历史和文化。
校训阐释:
校训
大学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善学善教旨在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促进师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共同提高师生的科学与人文素质。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学会学习,使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成为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知识、追求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己育人旨在坚持德育首位,促进师生以德立身、以德帅才,明德至善。教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自立立人”,自觉育己,学高身正,为人师表。学生自觉自律,亲师乐学,德才兼备。师生互勉互育,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