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赣州市西城区,是*开发区,辖4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219平方公里,人口26万。2009年2月市委作出组建大开发区的重大决策,成立赣州开发区党委,统一领导和管理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香港工业园区党委、赣州出口加工区党委。
中文名称:赣州开发区
所属地区:赣州市西城区
面积:219平方公里
人口:26万
1、概述
赣州经济开发区位于赣州市西城区,于2010年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开发区,现辖蟠龙、湖边、潭口、潭东四个镇和黄金岭街道办事处,面积2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13.75万、城区生活人口14.25万。与河套内老城区仅一江之隔,大广、厦蓉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出入口,京九铁路、赣韶龙铁路在区内设有货运站台;从区内出发前往4D级赣州黄金机场、赣州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只需15分钟车程,区内已开通九条公交线路,交通便利,出行方便。2009年实现GDP51.2亿元,同比增长36.1%;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40亿元,同比增长33.2%;财政总收入实现6.51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同比增长50.99%区内设有*赣州出口加工区、赣州香港工业园、赣州综合物流园区、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江西省钨和稀土产业基地、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
2、基础设施
赣州开发区积极策应赣州市委、市*“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赣州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全市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全市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极、赣州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的主载体、赣州市中心城市的新城区”发展定位,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园区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园区道路、水、电网络;初步形成了以电话、互联网为主的现代通讯网络;逐渐形成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了商贸、生产资料、金融、人才为主的市场网络。*出口加工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已开工建设。
3、经济发展
赣州开发区高度重视民生,力创和谐社会。着眼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和落实了失地农民过渡生活补助、失地农民子女大学就学补助、免费劳动技能培训、自主创业6年税费补助、大病重病救助、失地农民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等惠民措施,切实解决失地农民“耕作无地、就业无岗、保险无份”的三无问题。
优雅的居住区
近几年来,赣州开发区紧紧围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等主导产业开展产业招商,迅速积聚了一批优质企业,2005年8月以来,引进了章源钨业、华茂钨粉、斯登达钨业、英洛华磁业、昭日稀土、华京稀土等世界同行业顶尖战略投资者和有色产业精深加工项目30个,签约资金42.43亿元;引进了王氏国际、王氏港建、港钜电子、台达电子等国际知名电子企业;引进了年产200万台套汽车变速器的德国格特拉克公司等机械制造龙头企业。
为优化客商和企业服务,赣州开发区实行优化发展环境季测评制度,对客商和企业反映的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成立了办证办照服务小组,派驻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专门为企业和客商办理有关证照;制定并实施了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代办跟办、首问责任、明查暗访、责任追究等制度。组建了客商投资服务中心,专门帮助客商和企业处理协调有关问题。并设立了专职机构,负责企业招工、引进人才、员工培训等工作,着力推进企业招工难等问题的解决。
赣州开发区已逐渐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地区环境优美,人气旺盛、商务繁荣、创新活跃、产业蓬勃发展的区域,逐渐成为赣南最具现代化、国际化特色的区域和经济增长点。
经济龙头地位日益凸显。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三字头”以上增长。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增长28%,财政总收入22亿元、增长38.3%,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43.7亿元、增长2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5亿元、增长34.1%,均比2010年翻一番,总量占全市1/10至1/6。财政总收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全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省百亿元园区居第6至8位。综合实力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跃升12位。
产业城市加速融合发展。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24亿元、增长29.2%,工业税收12.43亿元、增长32.4%,规模以上企业101户、新增13户,主导产业中铜加工产业、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超100亿元。“一核、四区、十园”加快建设,21平方公里香港产业园一期基建完工,出口加工区配套齐全,蓉江新区建设全面启动,超百亿元的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及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实现三年翻一番。
开放创新激发要素活力。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招商引进项目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内资实际进资74.61亿元、增长30.1%,外资实际进资1.27亿美元、增长2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6%,出口加工区进出口增长463.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推行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实行“领导挂点、部门负责、专人服务”项目服务机制。要素平台日益完善。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区建投公司实体化运作,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技术服务平台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人才人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较低。在校高校生约10万人,园区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人员3名、高技能人才1019名。
和谐秀美城乡加快建设。抓住苏区振兴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民生事业。2012年,建成交付农民返迁安居公寓5198套、公租房2350套,建成25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1475户,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5800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农合农民参合率98.46%。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城乡社保应保尽保。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增长12.2%。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园区绿化亮化水平全面提高。创新社会管理,连续3年获全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4、自然环境
赣州开发区位处赣州中心城区,国土面积21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55%。属低山丘陵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赣州开发区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的区域,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区内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河川总径流量4.32亿m,章江呈“S”形经区内中部蜿蜒而过,章江在开发区境内27.4公里,区内有高陂河、哈湖河、社官背河3条小溪河流入章江。
5、产业优势
园区内已有300多家企业落户,其中规模企业100家,初步形成了钨和稀土深加工、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新能源等特色产业,提升了现代轻纺、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
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
1、钨、稀土深加工产业。现有中国五矿、江钨集团、浙江横店集团、金力永磁等企业落户,下一步开发区将利用赣州市钨、稀土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打造世界知名的钨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生产基地,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生产基地。
2、新能源产业。利用赣州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主要有美国FARASIS锰酸锂汽车电池生产企业、赣州科慧电子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赣州永旭光电有限公司LED灯生产企业等企业入驻园区。
3、电子电器产业。现初步形成铜材加工、电容电阻、线路版印刷、成品组装、包装彩印、报关物流一条龙的产业链配套体系。2010年5月,世界500强新加坡伟创力落户开发区,将形成较完整的电子电器产业链。
4、机械制造产业。已落户的企业主要有格特拉克(赣州)有限公司、赣州五环机器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变速箱零部件、同步器、变速操纵系统和活塞环等项目。
5、轻纺产业。以华坚集团、东佳鞋业、拼牌服装、曼妮芬内衣为代表的众多轻纺企业落户工业园,形成了针织、服装、鞋帽齐全的产业集群。
上一篇: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下一篇: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