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
度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又称“初度”,指小儿出生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还出自《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中文名:度
定义类型:古代年龄称谓
称谓类型:0岁
别称:“初度”
称谓来源:《离骚》
1、年龄称谓简介
年龄称谓是古代代指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2、年龄称谓来源
年龄称谓
另外,我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3、“度”释义
度,又称“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注:“言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指始生之时、出生之日,所以后世也作“生日”解。但与“生日”的用法似乎又不完全一样,而有初始、开始之意,所以《路史》有“初度之辰”的说法,《元史》也有“初度之日”语。最典型者为太虚大师诗。太虚大师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1890年1月8日),甲戌《腊月十八剃须汉皋》诗云“此身四十六初度”。丙子《鼋渚四八初度》诗云“人间四八今初度”。戊寅《五十初度》诗云“身世今盈四十九”。己卯《菩提场谭院长访问团团员等祝生日书示并序》云:“余五十岁满,五十一初度。”
4、资料解释
“初度”无论只作“生日”用,还是又指一岁之开始,都是就虚岁说的。也就是说,满四十九岁的这个生日,为五十初度。如顾炎武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清康熙元年(1662年)生日作有《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诗。梁章钜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道光四年(1824年)生日,林则徐所奉祝寿图与诗,题作:《梁芷林观察章钜五十初度写〈报闰图〉寄祝并系以诗》。以至近世,仍是如此。马叙伦,1885年生,1934年有《贺新凉·廿三年五十初度书怀》,1944年有《贺新凉·卅三年六十初度赋》。董必武,1886年生,《九十初度》诗作于1975年。茅盾生于1896年,1945年夏郭沫若、叶圣陶、老舍在重庆发起祝贺他“五十初度”及创作生活二十五年纪念。就连刘半农(1891年生)作于伦敦的新诗《三十初度》,也是此用法,时在1920年。当代诗人自然也循此例,著名老诗人熊鉴先生,1923年生,2002年有《八十初度》之作。
5、初度错用
《哈佛遗墨》收有杨联升教授《四十九岁初度》一诗,题下写作时间为“1963年7月24日”,显然有误。杨联升生于1914年,该诗若作于1963年,应为“五十初度”。所以笔者怀疑此是编者(杨联升外孙)之误。很可能是他因为该诗作于1963年,觉得“五十”不对头,而擅改为“四十九”。或者是据题目的“四十九”而加了“1963年”的写作时间。因为杨联升先生是不至于有此误的。
现在不少人错将“初度”当做了“周岁生日”用,如《中国记者》所刊纪念穆青(1921年生)之文说:“2001年3月,穆青同志八十初度。”2006年12月22日《光明日报》副刊有季羡林先生(1911年生)8月8日所作《九十五岁初度》(又见《病榻杂记》)。甚至有作“周年”而用于其他事物者,如*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五十周年之际,新华网报道之题为《克拉玛依油田五十初度风华正茂》。清代戏剧家李渔,顺治十七年(1660年)有《五十初度答贺客》诗,有研究者据此推得李渔生年为1610年,实则李渔生于1611年。这些都是不了解“初度”之义及前人用法所致。《南方都市报》曾有文章说“余秋雨四十初度时”出版《艺术创造工程》。余秋雨生于1946年,他那本书出版于1987年,时间相差了两年。再者,即使不是1987年出版,而是1985年出版,也不可能恰于生日出版,可知这个“初度”用得更是未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