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裕固族传统体育

科普小知识2021-08-09 14:58:27
...

裕固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裕固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裕固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裕固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概况


裕固族

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为13719人,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裕固族人数虽少,却分别使用三种语言:居住在肃南西部地区的裕固族使用尧乎尔语;居住在肃南东部地区的裕固族使用恩格尔语;居住在酒泉市黄泥堡的裕固族使用汉语。汉文是各地区通用的文字。

2、历史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它渊源于我国古代北方古老的民族回纥(又称回鹘),与*同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回纥是个游牧民族,唐代分布在今蒙古国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公元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建立了雄踞北方草原的回纥汗国,与唐朝关系十分密切。公元809年,回纥遣使入朝,请求唐朝允许其改“回纥”为“回鹘”。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居于其北部的黠戛斯部所灭,引起了回鹘历史上的大迁徙,其中西迁者有3支:一支迁到了西州(今吐鲁番),称高昌回鹘,即今*祖先;一支迁到葱岭以西;第三支迁到了河西走廊一带,称甘州回鹘(亦称河西回鹘)。1028年,甘州(今张掖)被西夏攻陷,甘州回鹘各部四散。除大部分处于西夏统治下,与当地民族融合外,一部分退处沙州即今敦煌以南,保持相对独立性。这部分回鹘人在宋史中被称为“黄头回鹘”,元代又被称为“撒里畏兀儿”。一般认为“撒里”即“黄色”,“畏兀儿”即“回鹘”。到了明代史料中,就称裕固族先民为“撒里畏兀儿”。

明代中后期,撒里畏兀儿人陆续东迁到祁连山北麓。当时一些蒙古部落也同之东迁,和裕固族祖先长期共同生活,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裕固族。后来,当地的部分汉族、藏族也逐渐融合进了裕固族之中。清朝时,统治者按照裕固族各部落所处的地域,将裕固族划分为“黄番七族”,并分封部落头目加以管辖。历经沧桑,新中国成立前裕固族只剩三千余人,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时,经过裕固族人民的充分协商讨论,一致同意用与“尧乎尔”音译相近的“裕固”(兼有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作为全民族统一的民族称谓。

3、传统体育

裕固族所生活的河西走廊中段,是一片断断续续的戈壁绿洲。他们在这里从事着农业、畜牧业经济,并顽强地传承着自己弥足珍贵的语言和文化传统。裕固族在漫长的生活岁月里,创造出了许许多多适合本民族特点的体育活动,代表性的项目有射箭、摔跤、拉棍、拉爬牛、赛马和赛骆驼等。这些体育活动集健身,娱乐,生产,融洽人际关系为一体,丰富了裕固族人民的生活。

4、代表性体育项目

射箭

裕固族射箭,来源于裕固族民间传统的狩猎放牧生活。过去,射箭是裕固族获取生活来源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这一获取生活的手段,逐渐地发展成为一项竞技活动形式。

裕固族的射箭,一般情况下是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按指定目标进行比赛。有时还在传统的婚礼上进行这一活动的比赛。届时,新郎都要事先备好用红柳条做成的一弓三箭,当新娘走向帐篷时,三箭齐发射向新娘和两个伴娘,射不准的话,新娘便不能走进帐篷。为了能在关键时刻一箭中的,未婚男青年就须提前苦练基本功。

拉棍

拉棍,源于裕固族牧羊人放牧间隙进行的一种较力娱乐。现在,作为一种竞技性体育活动,普遍流行于裕固族的大人小孩中。

拉棍比赛,多在民间农忙间隙或裕固族人放牧间隙进行。如在牧羊人放牧时,就用羊鞭把柄作比赛用具。比赛时,两人面对面席地而坐,腿伸向前方,足部相顶。一根羊鞭把或其它木棍置于两人中间,并同时握紧,以先将对方拉离地面者为胜。

拉爬牛

拉爬牛,是裕固族民间一项娱乐性颈力比赛游戏。一般在放牧小憩和牧归晚饭后进行。

裕固族人的拉爬牛活动进行之前,先将绳子接成圈,两人各套一头在脖子上。比赛开始后,两人以手掌撑地用力朝逆方面爬行。也有将绳子拴在腰上的。比赛以将对方拉过去为赢家。拉爬牛比赛参加者多为青少年,也有成人参加。

赛骆驼

生活在甘肃南部牧区的裕固族,牧放骆驼是其生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后来逐渐地发展出了赛骆驼这一竞技体育活动。

裕固族的赛骆驼,主要分为赛走驼和跑驼两种形式。其中,走驼比赛以走步稳为上,比赛中有的骑驼者还手持盛满水的碗,以碗中的水少溢出或不溢出为胜;而跑驼比赛则以按既定的目的地首先到达的骆驼为胜。

上一篇:裕固族传统婚俗

下一篇:裕固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