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阿露窝罗节

科普小知识2021-12-10 14:36:29
...

阿露窝罗节是现在阿昌族最盛大的节日,重构于20世纪80年代,由陇川县户撒乡的“阿露节”和梁河县的“窝罗节”整合而成。

中文名称:阿露窝罗节

流行地区:云南

时间:农历九月初十

传统活动:放鞭,舞起青龙、白象

1、简介


阿露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是现在阿昌族最盛大的节日,重构于20世纪80年代,由陇川县户撒乡的“阿露节”和梁河县的“窝罗节”整合而成。

“蹬窝罗”和“阿露节”虽同属阿昌族的习俗和节日,但因地域的不同以及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因而各自显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梁河县阿昌族受汉族经济、文化影响较大,除了保留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外,在节庆方面也部分嵌人了汉族的传统观念和意识,表现在农历年末岁首(特别是春节前后)的各种习俗喜庆活动;陇川县户撒地区的阿昌族与傣族杂居,历史上长期受傣族土司统治,因此社会形态也深受傣族文化影响,特别是户撒阿昌族与傣族共同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其节日的基本形态就是宗教信仰意识的翻版。阿露窝罗节是现在阿昌族最盛大的节日,重构于20世纪80年代,由陇川县户撒乡的“阿露节”和梁河县的“窝罗节”整合而成。

梁河阿昌族的窝罗节是以“蹬窝罗”民间歌舞娱乐形式的体现为主,同时依附着当地群众的原始崇拜和风俗礼仪。在活动中颂扬民间传说中的“天公、地母”创世纪功德,传递人间的仁义美德,也将风土人情以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陇川户撤地区阿昌族的阿露节则完全依附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宗教祭祀活动上,庆祝的内容是以迎接佛祖返回人间为宗旨,其祭祀礼仪、载歌载舞和青龙、白象都与宗教传说有关,为使规模盛大,还选在民间赶街的日子进行“会街”活动,把宗教节日和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达到“万众欢腾”的目的。

2、梁河阿昌族的窝罗节


阿露窝罗节

窝罗节源于梁河县阿昌族“蹬窝罗”的传统习俗。阿昌族村民每逢起屋立柱、娶亲嫁女、送葬出殡、过节、回娘家、走亲戚或接待客人,村民就会相邀前来祝贺,其间,就会跳起这种古老的舞蹈。其意义为欢迎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倾诉相互间的情谊,因此,蹬窝罗也就了喜庆活动的代名词。这个习俗在20世纪80年代被梁河县的阿昌族群众确定为自己的节日,称为“窝罗节”。

蹬窝罗是梁河县阿吕族喜爱的一种占老的传统歌舞,是诗、歌、舞三位一体的民间娱乐形式。“窝罗”的名称来源于蹬窝罗之前“窝罗”的呐喊声和“窝罗啦嘿来耶哟”的开头唱句。从一年的时间划分看,梁河阿昌族蹬窝罗主要集中在农历的冬月(农历十一月)、腊月(农历十二月)和正月间(第二年正月)。在这段时间内,阿昌族的几占日多、活动多,自然蹬窝罗的情况也多。特别是春节年初二“立秋”到正月十六“撤秋”这段时间,一般晚上都有蹬窝罗活动。旧时蹬窝罗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每逢红白喜事、盖房起屋、娶亲嫁女、丰收迎新等热闹场合都要围着火塘或是在家院围着桌子蹬窝罗。“蹬窝罗”后来作为节日,实际上是由春节前后这段时问的欢庆活动而引发。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也同时包含了阿昌人“窝罗节“的因素。

确立了阿露窝罗节后,蹬窝罗成为节日中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各村寨的阿昌族群众在祭祀仪式结束、文艺活动表演完后,都会相邀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赶到县城阿露窝罗节广场“蹬窝罗”。人们围着台坊逆时针运行,意为围着太阳、月亮转。窝罗队边转边跳,边跳边唱,是现出多个同心圆,场面非常热闹。

3、陇川户撒阿昌族的阿露节


阿露窝罗节

阿昌族的阿露节源于傣族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中“进洼”和“出洼”的习俗。这种习俗诞生于佛历544年9月10日后的芒东街天。虽然这种说法缺乏进一步的依据,但在漫长的岁月里,阿昌族每年都在举行会街节,纪念释迦牟尼对人间的关怀。

按阿昌族的信仰和风俗,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傣历九月十五)就是“进洼”期,通常称“关门节”。“洼”古义指有水的小池子。意指雨季积水的自然现象。这个节期一直要延续三个月,而这三个月正好就是雨季到来的时节。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阿昌族相信这个期间灾难和疾病会增多,人们都要进房静静地坐下来恭听诵读经文、祈求平安,也称“守戒”,这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进洼期间,青年男女不可以随意串门,更不能办婚礼。年长的男女忌讳房事、喝洒、杀生、玩乐等。至农历九月十五(傣历十二月十五)“开门”时,亦称“出

洼”,也称“开门节”,象征着二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此后,年轻男女又可以*交往、恋爱、结婚,年长者的许多忌讳也可以解除。即日起,人们举行3天的节期,意为送佛出寺。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蜡条、钱币等敬献佛祖。祭祀完毕,人们尽情欢歌,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鞭炮、焰火和放高升,唱歌跳舞,聚餐、请老人吃饭等。青年们还提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

阿晃族把“开门”时的庆祝活动定格在赶街天举行,从而演化成传统意义上的“会街”活动。

上一篇:东正教圣诞节

下一篇:肖公巴哈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