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士课街。是一座东正教堂。建筑面积1005平方米。建于1931年。为典型的俄罗斯式建筑。1980年经修复后改为天主教堂。现为黑龙江省天主教爱国会、哈尔滨市天主教爱国会和黑龙江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所在地。是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地理位置:哈尔滨市南岗区士课街
占地面积:1005平方米
景点级别: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1、概述
实拍景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日俄战争时期的产物,1907年随调防的俄军从公主岭迁来哈尔滨。1912年2月25日,在现址建起一座木结构的教堂(2000年7月13日,在改造周边环境的时候拆除。),1930年10月在木结构的教堂旁,开始建造这座砖石结构的现存教堂,由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1935年10月6日落成,现为哈尔滨天主教爱国会。
果戈里大街和革新街交汇处一带,是哈尔滨南岗区的一个亮点,恐怕与这座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有关。这个街区令人想到最多的是俄罗斯情结,不仅仅是周围建筑的原来风格,还因为曾拥有过的原住居民,构成了这一地区的文化。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一座精美的历史遗存,它使这里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美丽和庄严之感。上世纪70年代前,老百姓把这条街叫做教堂街,之后改为革新街。
2、构建
南岗中心广场
这种民族个性鲜明地体现在教堂建筑上。生活在寒带地区的俄罗斯建筑家们,根据地域气候特点将拜占庭教堂的拱顶改为帐篷尖顶,以便积雪无法留存。又从阿拉伯人教堂钟形圆顶获得启发,将一些教堂的屋顶设计成圆球形状。便出现了有的教堂屋顶上兼容了这两种造型,形成了尖园高低,错落有致的俄罗斯建筑风格。
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的价值就在于此,它是摆脱外来影响之后的俄罗斯风格的教堂建筑经典。建筑结构复杂,装饰线脚丰富,墙体红白相间。正门上方的钟楼上,冠以小穹顶的帐篷顶,在主体建筑上部设计了一个洋葱头顶,前呼后应。整个建筑给与你的是韵律的美,造型的美,色彩的美。
俄罗斯教堂里的绘画也相当丰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人的追求。据说,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内就有圣像画家萨得罗基尼所绘的圣画,圣母像十分精致。至今,这里依然有许多俄国人旧地重游,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3、文化地标
教堂外景
哈尔滨的品格与气质很别致,是一座洋味颇足的浪漫都市。早在20世纪初,欧美人就称哈尔滨为“东方的莫斯科”、“远东的小巴黎”。今天深入其中,也不难发现如此文化背景的渊源:百年前的那些躲避战乱的中外流亡者错将它乡当故乡,按照故国的面貌来营造哈尔滨,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一座被外来文化“异化”了的城市。
哈尔滨因为它的独特建筑而闻名,教堂宛如建筑群中的珍珠点缀其间。教堂特有的文化,发散教堂特有魅力,打造了哈尔滨这座旅游名城特有的魅力景观。成为诸多游客观光旅游的必游之地,成为哈尔滨新兴的颇有增长点的旅游景点。
4、历史
历史文物
1920—1924年,首任掌院司祭别特尔·阿恩道诺夫。
1924—1933年,第二任彼得·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1933—1937年,第三任米哈衣·鲁高基恩。
1937—1943年,第四任阿里司塔拉·波诺马列夫。
1943年,第五任西灭恩·诺渥西勒才夫。
1980年,该堂拨给哈尔滨天主教会使用。
教堂是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宗教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史久远。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日俄战争时期的产物,它是摆脱外来影响之后的俄罗斯风格的教堂建筑经典。建筑结构复杂,装饰线脚丰富,墙体红白相间。整个建筑充满着韵律的美,造型的美,色彩的美。
和其他教堂一样,在十年浩劫期间,教堂也不可避免地被关闭,并被占用。“*”后,有关部门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并划归为哈尔滨天主教会使用。1980年圣诞节期间,教堂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