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

科普小知识 2021-11-26 14:39:56
...

夏尔•*(CharlesdeGaulle)法兰西第五*的创建者、法国政治家、外交家、作家。于1913年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建并领导*法国*(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抗击德国的侵略;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并担任第一任共和总统。

中文名:夏尔·*

英文名:CharlesdeGaulle

别称:*将军

国籍:法兰西第五*

出生地:法国里尔

出生日期:1890年(庚寅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1970年11月9日

职业:总统、将军、政治家

毕业院校: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第18任法国总统、“*主义”,建立*法国,带领法军解放巴黎

代表作品:《敌人内部的倾轧》、《剑锋》、《希望回忆录》

1、人物简介


*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是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法国运动,战后短暂出任临时总统,后由于左派反对他要求加强总统权力的宪法*辞职。1958年成立法兰西第五*并出任第一任总统。在法国,*通常被称为“*将军”(GénéraldeGaulle)甚至简称“将军”(LeGénéral)。

1944年盟军攻克法国后,*成为法兰西*临时*主席,1946年因反对总统没有实权,与左翼的政治斗争失利而辞去职务。1958年,*因阿尔及利亚战争重返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并当选第一任总统,1965年成功连任,直至1969年因公投失利辞去总统的职务。

*支持发展核子武器、制定泛欧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主义。

2、个人生活


*

1890年11月22日,*诞生于法国北部诺尔省的里尔,是父母五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他是被一个信仰罗马天主教的、爱国、传统但很进步的家庭抚养长大的。他的父亲亨利·*是一个历史学和文学教授,在一所耶稣会开办的学校任职,后来自己创办了一所学校。*的母亲让娜·玛约(JeanneMaillot)出身于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家庭。从小,他对于阅读和学习历史就表现出浓厚兴趣。在*8岁时,他遇到了童年时期最受创伤的一件事;法国为了避免法绍达事件发展成为两国之间的大战,*从上尼罗河区域撤出了它的远征军部队。这件事标志着他一生都对英国不信任的开始。

在*11岁时,他家搬到巴黎。1908年,他选择了从事军职,并进入巴黎斯坦尼斯拉学院读书,以准备参加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1909年,他被圣希尔军校录取,与未来的朱安元帅为同窗。在军校学习期间,他选择了步兵来了解军队,因为他认为步兵在战争中最直接接受战火的洗礼,因此最具有“军事”味道。他作为学生军官加入了驻阿拉斯的步兵第33步兵团,在当时的贝当上校手下。在军校学习期间,因为他的身高,高前额,鼻子,他有一个绰号"thegreatasparagus"(大芦笋)及"Cyrano"(大鼻子)。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被授予少尉军衔,考试名列第十三,得到的评语是:“一个未来的优秀军官”。毕业后他又赴步兵第33团供职。从此,他追随贝当20年之久。

1914年一战爆发后,*随军参战,并3次受伤,因作战英勇受到表彰。1916年,他在凡尔登战役中受伤并中毒气昏迷,被德国俘虏后被*长达32个月。他曾5次试图越狱,并在狱中结识了卡特鲁上校,记者拉米·鲁特和未来的苏联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被俘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他都以德文报纸当材料努力学习,最后精通了德语。他还自告奋勇给难友们讲授战略学。从实战中,他以战略家的眼光敏锐地发现了坦克的出现在未来战争中的意义,他在讲课中高度赞扬了这种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这为他以后所极力主张的建立装甲部队的观点构筑了原型)。同时,他还写了大量的笔记。这些笔记构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敌人内部的倾轧》(L'Ennemietlevraiennemi)的基础。

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他终于返回法国,其后又作为志愿者在波兰执行军事任务。从1919年至1921年间他帮助年轻的波兰军队与苏联红军作战。回国后,1921年4月6日,他与伊冯娜·旺德鲁结婚,并在第二年12月28日有了儿子菲利普。当时他在圣西尔军校任讲师,1922年考入高等军事学院。1924年他先后在特雷夫(Trèves)和驻莱茵河马扬斯的法国军队参谋部实习。5月15日,他的女儿伊丽莎白出世。

女儿安娜

一战后,*应募去波兰同俄国红军作战。他在回巴黎度假期间结识了饼干制造商旺德鲁的女儿伊冯娜。1921年4月他们结婚,后来生育了3个儿女。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的时候,*夫人被汽车撞倒而受了惊吓,因此生下来的这个女儿患有唐氏综合症,取名安娜。安娜享受不到一般儿童所能享受的幸福,这使*夫妇在她身上倾注了更多的爱。*夫人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只要安娜能跟别的女孩一样,我和夏尔甘愿舍弃一切,健康、财产、升迁、前程、所有的一切。”

1937年,*夫妇在科龙贝买下一处屋产,因为那里气候宜人,对他们的女儿安娜的健康有好处。那年安娜已经10岁了,许多人建议他们把安娜送到一个专门疗养院去,可是*总说:“安娜并非自己要求降生到人间来的,我们要想尽办法使她过得幸福一些。”只有在安娜面前,这位严峻刻板的军官才会忘记自己的尊严。他一面跳舞,拍着大腿,一面唱着流行歌曲,还让安娜玩他的军帽。*下野以后,回到了科龙贝,这回可有时间和安娜玩耍了。他们夫妇还用写回忆录得到的版税设置了“安娜-*基金”,以便安娜在他们死后还活着时,能得到适当的照料。不幸的是,安娜在她20岁生日前夕患肺炎死了。*在她的墓前握着妻子的手说:“唉,她现在和别人一样了。”

逝世

1970年11月9日,*在法国科隆贝的家中晕倒,他的妻子马上叫医生和当地牧师,但他们到达的时候,他已经逝世,死亡原因是动脉瘤破裂发作。

3、政治生涯

*法国


1943年6月,抵达法属北非首府阿尔及尔,与美国支持的吉罗将军共同担任新成立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7月,迫使吉罗将军专任法国部队总司令,得以单独主持法兰西全国解放委员会工作。秋天,彻底清除吉罗。1944年6月3日,在阿尔及尔成立法国临时*。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8月19日,巴黎起义。*领导下的勒克莱尔师首批进入抵达巴黎市*大厦,巴黎解放。25日,*将军进入巴黎,并接受德国军队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只是一个上校,1940年,晋升为准将,并被保罗·雷诺总理任命为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两度赴伦敦执行使命。雷诺内阁总辞后,拒绝签署停战要求。傀儡维希法国建立后,赴英国组织不妥协的抵抗德国纳粹的*法国运动。8月,与丘吉尔首相签定关于*法国章程的议定书。在*的号召下,整个法属赤道非洲支持*法国。10月,在伦敦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任主席。1941年,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出任主席。在英国的支持下,*家人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9月定居在伯克汉斯特德(伦敦西北三十六英里)。

组建*受挫*引退

1945年9月,法国举行全民公决,摈弃第三*,第四*成立。11月,被议会选举为临时*总理,组成新的临时*。1946年1月20日,由于以法国*为首的左派反对他拟定加强总统权力的宪法,*辞去临时*总理职务。

1947年4月,在斯特拉斯堡宣布成立“法兰西人民联盟”,但在国会只占极少席次。1951年国会大选,人民联盟虽然取得最多议席,但由于其他政党反对,再度失败。1953年,他退出政坛隐居,其间他写了战争回忆录。

东山再起

*于1961年在科隆波恩机场。1958年,阿尔及尔暴动。国民议会*授予*将军全权,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接管了议会和*的全部权力,出任第四*最后一任总理。9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第五*成立。在1958年11月的国会选举中,*和他的政党轻松赢得了多数的支持,以法国*为首的左派失势,12月,以绝对多数的优势当选为首任*总统。1959年1月8日,正式就任总统。

1959年9月,宣布阿尔及利亚人享有自决权。12月,宣布解散法兰西共同体,容许殖民地民族自决,1960年除阿尔及利亚外大部分殖民地成功独立,但仍和法国保持密切关系。

1960年,法国在撒哈拉大沙漠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

1962年,阿尔及利亚正式脱离法国独立,但仍和法国保持密切关系。

1963年,反对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

1964年1月27日,同意与*建立外交关系,成为西方大国中首个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代表法国不依从美国的立场,维持独立的外交政策。

1965年,法国发射人造卫星,同年他经过两轮投票成为首位直选产生的法国总统。

1966年,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只保留政治组织资格。

1968年,即使面对五月风暴,仍然重新控制局势,在国会选举大胜度过危机,但五月风暴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并未随之消失。

1969年4月,由于他所提出的削弱参议院权力*案公投被否决,宣布辞去总统一职,隐居科隆贝。

4、主要作品

*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与政治家之外,同样也是一位作家,一生有六大著作:

《敌人内部的倾轧》(1924年):*第一部著作。

《剑锋》(1932年)

《未来的军队》(1934年)此部著作在法国未受重视,却受到敌国纳粹坦克部队将军重视研究,因此制定闪电战(Blitz)。

《法国和她的军队》(1938年)

《战争回忆录》(1947年):与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并称为姐妹作。

《希望回忆录》(1970年):*的遗著,预计写完三卷,但还未完成,*就因心脏病去世,仅完成第一卷与第二卷的头两章。

5、人物语录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立意要成为伟人!

2、到月亮上去不算太远;我们要走的最大距离还是在我们之间。

3、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是大国。

4、我的朋友越多,就越喜欢狗。

5、无论发生任何事,法兰西的抵抗火焰不能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6、在一起共过很多患难的人,其友谊才称得上牢不可破。

7、法国除非站在最前列,否则就不称其为法国;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称其为法国。

8、每当历史最恶劣的时候,我的义务就是把法国的责任担当起来。

9、我本能地感觉到上天创造法国,如果不是让它完成圆满的功业,就会让它遭受惩戒性的灾难。

10、像法兰西这样伟大的民族,决不能让这些怀疑和焦虑吓倒。尽管路途艰难,但是我们前进的脚步不能颤抖,否则既有损于我们的尊严,也会带来致命的危险。奴隶可以呻吟,弱者可以胆怯,但我们是*的人民,能够坦然面对现实。

11、当法国人之间发生争论的时候,你要和他们谈谈法兰西。

6、军事思想

倡导机械化战争 *被西方军事理论界誉为机械化战争论的创始人之一。这一理论虽然不是他首先提出的,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被俘期间,对这场战争做了深入研究,并初步形成了使用装甲部队实现战术突破的作战理论。后来在波兰军事学院任教时,进一步阐发了装甲战理论。他认为,只有进攻和机动才能保卫法国,而这种作战能力只有靠机械化才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囿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阵地防御的经验,在法、德边境修筑绵亘的马奇诺防线,并据此确定军队的编制装备和训练方针,将兵力分散部署在边境上。*认为,这种消极防御战略忽视了装备机械化在战斗力方面引起的革命,将给法国带来严重灾难。他主张组建一支具有快速机动能力和装甲防护能力的机械化部队,以机动与火力加强法国的防御能力,并在适当时机集中兵力兵器向敌要害部位发起进攻。他的主张没有受到法国军政当局的重视。相反,德国装甲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的机械化作战,与他所设想的对装甲兵的运用是一致的。

主张建立小型职业军队 *在《建立职业军队》一书中指出,在德军大量装备坦克、飞机和舰艇的情况下,法国不能再靠临时动员抵御最初的打击,必须建立一支10万人左右的职业陆军。地面部队应实现装甲化和摩托化,炮兵部队应装备机械牵引的全方位角火炮,担任侦察和警戒任务的轻装师应具有更强的机动力。此外,地面部队必须有强大的空军配合。士兵应服役6年,以便掌握专门技能,养成进取精神和集体观念,一旦需要就能充当新兵队或后备队的*。他认为,建立上述特种兵团将引起国防政策、军队组织形式和军事技术的深刻变化,因此建立职业军队的任务应由*完成。这种军事改革只是国家革新事业的一部分,但国家的革新必须从军队开始。他以由职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海军和空军为例,竭力主张陆军也必须由一批既有献身精神又有专业技术的人员组成。1958年就任总统后,他把建立这样一支陆军作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提出“以弱制强”的核威慑战略 *认为,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惨重是因为没有重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度沦陷是因为没有机械化部队。战后,他面对苏、美大力发展核武器的军事形势,强调发展核武器对于法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才能遏制侵略,保护法国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利益。尽管法国的核力量有限,但具有杀伤千百万人的可怕威力,侵略者不能不考虑遭受核报复的严重后果。即使敌国拥有摧毁法国十次的核力量,但法国只要拥有摧毁敌国一次的核力量,就足以起到威慑作用。因此,法国必须建立一支能在任何时间对任何地点实施突击的战略战术核力量。在*倡导下,法国在60年代初即成为世界上几个核国家之一,并制定了具有法国特色的核威慑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军事战略

*认为,法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应听命于其他国家,法国的防务是法国人自己的事。法国既不能受敌人的摆布,也不能受盟国的支配,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威慑手段,否则将不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变成一个一体化了的卫星国。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法国致力于发展独立的核力量,拒绝接受美国多边核力量计划,拒绝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并声称不需要别国批准就能实施核打击。为摆脱美国的控制,法国宣布从北约收回法国舰队和飞行中队的指挥权,拒绝美国在法国储存核弹头,并于1966年退出北约防务一体化指挥系统。

*的军事思想反映了法国强烈的独立自主民族意识,奠定了战后法国军事思想的基础,但过分强调武器和核力量的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7、人物评价

研究*主义的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德雷菲斯说道:“‘我对法国一向有一种看法。《战争回忆录》一开头这句著名的话,概括了整个*主义”。*对自己的“看法”作了如下解释:

对法国一向有一种看法。这是从感情和理智两方面产生出来的。感情的那一面把法国想得像童话中的公主或壁画上的圣母一样献身给一个崇高而卓越的使命。本能地感觉到上天创造法国,如果不是让它完成圆满的功业,就会让它遭受惩戒性的灾难。假如在这种情形下,它竟在行为和事业上仍然表现为一个庸才,就会认为是一种可笑的变态,其过失在法国人,而不在于这个国家的天赋。除非站在最前列,否则法国就不能成为法国;唯有丰功伟绩才能弥补法国人民天性中的涣散。以当前的国家与当前的其他国家相处,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目标和正直的胸怀,就会遭到致命的危险。总之,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

从这段冗长的话中可以看到,*的目标是:要实现法国的伟大,站在最前列,法国必须以强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

德雷菲斯认为:“1940年6月18日,当*在暮色中走出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室时,*主义诞生了”。从1940年诞生的*主义,是在法国投降和大部分海外领地陷于敌手,法国的独立和主权已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强国或大国地位的情况下起步的。*不畏强暴,不惧人微权轻,他寄人篱下,揭竿而起。他自己被人瞧不起,他的政权也迟迟不被盟国承认,大国决策他无缘置喙,战争结束时只争到一个“准大国”的地位,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实现他的目标,没有忘记为法国创建丰功伟绩,为此他同罗斯福较劲,同丘吉尔强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已进入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阶段。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试图主宰世界的格局下,*要实现在*主义中确立的高尚目标,除去要努力将法国本身治理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超级大国控制下的国际舞台上,争当一个重要角色。不管是盟国,还是朋友,任何试图阻挡法国实现这个目标的言行,都属针锋相对回击之列。*为此进行的一切斗争,构成了*主义的主要内容和诞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主义,也就是*为法国制定的对外政策思想和实践。

8、相关信息

有关*的18个误解

1.发出了一个抵抗号召……不,是20个!1940年6月18日的号召当然是最具决定性和最激动人心的号召。但他不是*将军1940年5月和9月间利用电台发出的第一次号召,也不是最后一次号召。

2.一个历史性的号召……但没人听到1940年6月18日,大约20点钟,有谁准备听英国BBC的广播呢?又有多少有诚信的法国人能回忆得起他们实际上并非通过BBC电台的短波听到的号召呢?号召书的内容实际上是通过报纸或是口口相传获知的。被误认为是6月18日发出号召时拍的*将军的照片实际上是1941年10月拍的。1940年6月18日那天,并没有谁想到应给这位著名抵抗者拍张照片。

3.*法国武装力量……还有土著兵在6月18日号召发出后的几天里,*尤其遇到了兵源问题。*法国武装力量只好到处去招兵买马。头3年中,共有5万人参加了*的部队。这些人中,有66%是法国殖民地的土著兵。有6%是外籍军团战士,还有18%是纯粹的法国人。

4.不可阻挡的崛起……不,厄运的开始在1940年9月,*同英国人尝试在达喀尔(塞内加尔)“和平”登陆,但失败了。*法国武装力量海军同归顺了维希法国的海军之间的对峙演化成为一场真正的战斗。这场战斗导致数百人伤亡。

5.一支男人的军队……其实也有妇女在1940年6月到1943年7月之间,共有430名妇女参加了*法国武装力量。头号*法国女战士无疑是*的妻子伊冯娜·*,二号*法国女战士则是他们的女儿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当时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她很快在*与丘吉尔的秘密会谈中充当父亲的翻译。

6.奸诈的英国……不,是了不起的英国*正是同英国人一道工作才使法国获得了*。法国今天应当部分地把它的解放归功于面对纳粹的狂轰滥炸不屈不挠的英国人民。

7.巴黎的贵族……不,一个北方人*首先是一个北方人。他出生在法国里尔市的一个普通街区。父亲亨利·*是位教师。

8.一个从1940年6月18日起诞生的名人……不,要更早20年6月18日的号召书不仅仅是一个决定性的、根本性的文件,也是一个必然的产物。它意味着一位已经成熟起来的指挥官开始将理想付诸于行动。

9.一个*人……不,一个从前的俘虏1916年3月2日,*上尉在凡尔登作战时严重负伤。他因此在1916年3月到1918年12月间度过了近3年的*生活。他热爱*是因为他了解*的价值。因为他曾强压怒火在监牢度过了1000多天;因为他常在普鲁士人戒备森严的碉堡的阴影里踱步;因为他曾五次试图越狱而未获成功。

10.一个英雄……不,一个“坏法国人”在1940年6月,人们只把*看成是一个“临时性的”将军、一个跑到外国去的反叛军人、一个持*的叛逆军官、一个流亡家庭的家长。1940年8月2日,*将军被看作是一个背叛祖国投靠敌人的变节者。他被缺席判处死刑,同时被剥夺国籍、公民权,并被免职。人们没收了他的家产。在维希*和一部分舆论看来,*只是一个“坏法国人”、一个惯犯、一个逃亡的罪犯、一个公敌。

11.一个有威信的领袖……不,一个不受爱戴的陌生人直到1940年6月18日,*几乎还不为人知。许多*法国的年轻人只是到伦敦与之汇合后才真正了解了他。

12.一个呆板的人……不,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这一副庄重的外表下,人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朴素而温柔的人。他写给妻子和孩子的信就证明了这一点。其中的柔情和关怀甚至让人感觉难以置信。

13.一个有野心的利己主义者……不,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6月18日晚,*不仅是一个寻找一支大军的军事指挥家,他也是一个正在朝着流亡地逃难的家庭的父亲。由于伦敦遭到德国的大轰炸,如果他不是很忙,*就会去看望家人。

14.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不,一个崇尚世界主义的欧洲人*所憧憬的欧洲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欧洲。它应当具有文化上的多样性。这个欧洲并非取消国籍,也不是统一使用一种语言。

15.一个军头……不,一个国务活动家6月18日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在他的号召书中陈述了光复国家战略的军事指挥家。而数星期后,当人们再看从1940年8月3日起被首次印刷了1000份在伦敦各处张贴的号召书,他俨然成为了一个国务活动家。不仅仅是要赢得战争。还必须赢得和平。

16.一个准*者……不,一个*派同许多偏见相反,*对他领导的政权的合法性十分在意。在伦敦的头两年,*随时准备“让贤”。他只是在1941年的9月24日才以法兰西民族委员会的名义在伦敦创建了一个真正的*法国*。

17.一场战争……不,一场文明的危机在*看来,纳粹主义仅仅是长期以来穷人和富人两极严重分化所造成的一种病态现象。*不会忘记,正是1929年的那场经济社会大危机,加上失业、贫困和不幸给了他所反对的那些*者可乘之机。

18.一个保守的人……不,一个革命者在他的多次讲话中,*呼吁同战前资本主义决裂。他指出:“构成共同财富的各个重要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不应当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应当是为了所有人的福祉。重要的是,给人民的生活条件和国家的政策带来影响的利益联盟应当被永远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