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文登花饽饽

科普小知识2021-10-23 15:21:24
...

文登花饽饽造型美观,松软可口,经过数百年的传承,由简单的大枣饽饽演变为龙、虎、花、鸟、虫等形状不同的花饽饽,兼具食用性和欣赏性。每逢重大节日,市民都会蒸饽饽来增添节日气氛。

1、荣誉与地位


花饽饽

文登花饽饽造型美观,松软可口,经过数百年的传承,由简单的大枣饽饽演变为龙、虎、花、鸟、虫等形状不同的花饽饽,兼具食用性和欣赏性。每逢重大节日,市民都会蒸饽饽来增添节日气氛。如今“文登花饽饽”已成为一张宣传文登的城市名片,并多次被评选为省市级优秀旅游商品。2013年10月,文登花饽饽被作为贺礼赠送给*熊猫宝宝。

花饽饽制作技艺于2011年11月15日被列为文登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登,每逢重要的节气、节日和纪念日。比如孩子或老人过生日、三月初二拜龙母、谷雨时节渔民祭祀海神,都有蒸饽饽的习俗。

文登花饽饽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不仅外观好看,而且是纯天然手工制作,营养美味,健康环保,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做法

文登花饽饽以面粉为原料,用简单的工具,不仅可以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做成活灵活现的各种动物、鲜艳美丽的花草树木。文登花饽饽源自民间,植根于人民生活,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如今的文登花饽饽不仅以食用为目的,而是多用于庆祝、祭祀和馈赠等民俗活动,逐渐渗透到某些饮食文化习俗并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并其审美观赏价值越来越得到加强。人们透过这些花饽饽,仿佛看到文登庄户人家浓浓的乡情,同时也能感悟到文登地域民间老百姓绚烂质朴的乡土文化。

3、历史习俗


花饽饽

大饽饽,汉族面食,古代时多用于祭祀,现在的文登春节仍用于祭祖摆供,多产于山东的文登,流行地域为烟台、威海、日照等地,又称大枣饽饽。

大枣饽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麦子种植,历史来源悠久,从有麦子开始,就开始有了祭祀。公元前6世纪,当开天辟地的时期,轩辕开辟了农业,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了麦子,但是没有在全国普及起来。历史的演变与战争时期,麦子开始在全国普及。最后,农民为了纪念轩辕,就开始有了饽饽,以做出来又香又大的花饽饽来表达自己对轩辕的感激与崇敬。饽饽的来源,是从祭祀开始的,主要是祭天、祭地、黑白喜事的祭奠,祭品以枣饽饽为主。在明朝时饽饽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家家户户都会做,都能做。

文登人的传统习俗里,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些花饽饽,在蒸好的饽饽上装饰龙凤呈祥、石榴花开、莲花宝座等花型,所有吉祥福愿都凝聚其中。除了自家人吃,他们还会将花饽饽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在文登,过年最有年味的莫过于吃那白白胖胖的大饽饽。从大年三十晚上起,各家都要祭祀灶神、财神、天地神、家堂(亦称菩萨)和老祖宗(亦称老爹老母)等,这祭祀的供品中,少不了大饽饽。文登人家过年做大枣饽饽,为的讨吉利。饽饽是发面做的,寓意“大发”。“枣”与“早”谐音,故大枣饽饽蕴含“早发”、“大发”之意。不管是期盼事业蒸蒸日上,还是渴求生意发达,总之,这“发”字着实包含了文登人家祁求过上好日子的美好心愿。

大枣饽饽还是喜事的主角。做饽饽有一个最高境界,做出的饽饽能“笑”,就是饽饽出锅时裂开个口子,这也是有好的寓意,但要达到这种程度却不是一般的水平能实现,饽饽“笑”与调面的手艺有关,调面的时候发酵的面要加上生面这样就比较容易裂开,正常的发面是不笑的。“发面”的发与“发财”的发是一样的,也是好的寓意。办喜事的时候这个是非常讲究的,大家往往以比赛的形式看谁把饽饽做的好,结婚的时候做饽饽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四个饽饽为一喜,八个就是双喜。之前婚庆的时候不摆菜,就放一对蜡烛,还有八个饽饽。

已有千年历史的文登大饽饽表现出了文登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文登面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可以让您感受到独特的文登民间文化,更可以让您感受到文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上一篇:史双生

下一篇:复仇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