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采茶戏
黄梅采茶戏是湖北的地方小戏,俗为湖北的“黄梅”戏。它是由湖北黄梅的采茶歌与高跷、道情等民间歌舞相结合,经长期发展演变,约于清嘉庆年间形成。
1、简介
黄梅采茶戏其主要曲调来源于安徽桐城歌、安徽青阳腔、安徽凤阳花鼓调以及江西彩灯调等,在与大别山地区的原始唱腔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黄梅采茶戏。其唱腔有七板、二行、火攻、高腔、花腔、还魂腔等,还有丰富的小调。传统剧目《私情记》、《告经承》、《告堤霸》等,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斗争生活。解放后整理的剧目有《过界岭》。解放之后,因安徽安庆黄梅戏的在全国地区的盛行,湖北黄梅县人们逐渐放弃自己的采茶戏而转唱安徽黄梅戏,但黄梅采茶戏仍然在大别山地区得以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
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2、与黄梅戏的比较
因安徽安庆黄梅戏与湖北黄梅采茶戏在名称上有着相似处,从而很容易误导人认为安徽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戏或者安徽黄梅戏的早期形式是黄梅采茶戏(黄梅戏的早期形式是安徽安庆怀腔黄梅调——摘自《国家非物质文化网》以及其他各大黄梅戏著作的观点)。为了避免这种误导继续繁衍下去,有必要将黄梅采茶戏与安徽黄梅戏的视频进行一次简单的鉴别。
3、代表剧目
《黄梅采茶戏之女七板》
春风荡漾水翻绿波
艳阳天风光好百鸟甚多
曾记得在桑园把桑采过
在桑园收留了保童大哥
保童哥生得好有才有学
我有心来与他配合丝罗
但不知哥心上是否有我
心上迷真叫人难以猜着
二八女到书房查盘哥哥
这茶盘好一似说合媒婆
说得好我将你烧香供佛
说不好我将你抛入长河
来在圣堂侧耳听
用白扇敲门框拜请大哥
4、保护与传承
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保护区域是安徽省的安庆市和湖北省的黄梅县。
中国国家文化部公布的四位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9岁的韩再芬(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安徽安庆人)、41岁的赵媛媛(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一团,安徽安庆人)、61岁的黄新德(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剧院,安徽芜湖人)、44岁的周洪年(湖北省黄梅县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