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旅游

科普小知识2022-03-17 15:42:37
...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旅游业以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中提供各种服务性劳动而取得经济收益的经济部门。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

1、行业概述

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的发展,并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壮丽的山岳河流,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奇特的动植物和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加之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舞蹈和享誉世界的美食,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国内外旅游者。目前,中国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

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三部分: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

自然景观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不胜枚举的奇山异水—高山、湖泊、峡谷、溶洞、瀑布,绚丽多姿。

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自古以来被合称为“五岳”,乃中国名山。其中绵亘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气势磅礴、拔地通天,素有“五岳之首”之称。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则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组成奇幻的自然景观。

九寨沟、黄果树瀑布和桂林山水均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北部的九寨沟,是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总面积约620平方公里,兼有湖泊、瀑布、雪山和森林之美,被称为“童话世界”。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为一大瀑布群,由18个地面瀑布和4个地下瀑布组成,五公里之外就能听到轰鸣声。在广西境内,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2公里,蜿蜒于岩溶峰林之间,江水清澈,风景如画,是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在地。

在中国北部的高原上,众多的高山平湖蔚为壮观。*境内的天山天池,海拔1980米,最深处约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

长江三峡景色久负盛名,两岸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优美动人的传说令人神往。瞿塘峡雄伟险峻;巫峡秀丽深幽;西陵峡滩多水急,礁石林立,更有小三峡葱郁苍翠,水清见底。修筑在此处的三峡大坝,为中国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

历史人文景观

中国漫长的历史为今天的旅游者留下了无数文化古迹。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个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目前向游人开放的有八达岭、老龙头、嘉峪关等数十处地段及其所属的关隘、墩台和烽堡。

石窟、岩画和雕塑艺术也是中国旅游资源中绚丽的瑰宝。石窟比较集中地分布在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古道上,最著名的是莫高窟,被称为“东方艺术宝库”。莫高窟现存的492个石窟分布在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其艺术造诣精深,想像丰富,蔚为大观。石窟艺术在中国南方的杰作以四川的乐山大佛为代表,这座依山凿成的大佛,高71米,肩宽28米,乃中国最大的一尊石雕坐佛;它不仅体形巨大,而且结构匀称,显示出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

宗教文化圣地从南到北星罗棋布。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少林寺建于公元495年,以少林功夫而闻名于世。寺内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壁画300多平方米,还藏有清代少林寺拳谱。武当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方圆30公里之内有72个山峰,峰奇谷险,风景秀丽,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群峰叠翠、苍翠欲滴、有“峨眉天下秀”之誉的峨眉山地处四川西部,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有不少佛教古建筑遗迹。

中国有百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多已达上千年历史。长江以南的苏州、杭州两座城市,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田园村舍、如诗如画,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建于明代、迄今仍保护完好的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这里陆续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类型遗址,证明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云南丽江古城既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中心,又是汉、藏、白等各族文化的交汇地,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该城始建于宋代,城内有许多明、清时期的石桥、石牌坊和民居,为研究中国民居建筑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堪称“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民风民俗

中国56个民族的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异彩纷呈,民族节日各具特色。

藏族最大也最有趣的节日之一—雪顿节(即酸奶节),又被定为藏戏节,每年藏历6月30日开始的五天中,*各地的藏戏主要流派会聚在拉萨罗布林卡进行表演比赛,热闹非凡。

农历七月在草原举行的那达慕(娱乐、游艺)大会,乃蒙古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蒙古族人在节日里唱歌跳舞,进行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还有祭敖包和物资交流活动。

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人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三月街”,大理古城西的点苍山成为此节日的天然舞台。相传很早以前,观音菩萨为白族制服了危害百姓的魔王,人们感其功德,年年相聚焚香祭祀,后来逐渐演变为传统节日,现已成为白族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文化体育活动盛会。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的泼水节在农历清明节后,水被傣族视为吉祥、美满、幸福的象征。在节日的首日,人们以花枝沾水互致祝福礼;翌日为泼水日,场面隆重热烈,众人以瓢、盆、桶盛水,互相追逐、泼洒。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龙舟、跳孔雀舞等活动。

新近修建的道路使云南与四川交界处的高原湖泊—泸沽湖成为旅游热点。湖周围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居住着古老而神秘的3万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社会特点和“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习俗,被称为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摩梭少女的风姿,独木轻舟的典雅和此起彼伏的渔歌被旅游者称为“湖上三绝”。

2、行业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旅游供给日渐丰富,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完善,旅游通达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社会消费、社会就业的促进和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为了将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好地介绍给国内外游客,自1992年起,国家旅游局每年推出不同的旅游主题,每个主题都侧重一种旅游特色。1992年的首次主题活动被确定为“友好观光年”,2014年被称为“智慧旅游年”。

党*、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发展旅游业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并于2009年12月1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

2011年,国务院将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国务院制定了《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等法规,旅游法制化进程逐步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年均增长3.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9%,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2008年入境旅游人数1300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亿美元,下降2.6%。国内出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增长12.6%。

2009年入境旅游人数1264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国内出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184亿元,增长16.4%。

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13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国内出游人数达21.03亿人次,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580亿元,增长23.5%。

2011年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增长5.8%。国内出游人数达26.41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06亿元,增长23.6%。

3、发展前景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速交通体系的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发展方向

“十二五”是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把我国从旅游大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重要时期。围绕两大战略目标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积极推动旅游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

提升旅游要素发展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快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形成新的优势领域,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加强新要素投入和现代产业运行方式运用,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素质,提升产业竞争力。

提高旅游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加快*职能转变,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行业协会改革,提升行业协会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促进新型中介组织发展。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企业面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加快培育旅游业市场经营主体,促进旅游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发展。“十二五”时期争取有中国旅游企业进入全球500强。

加紧旅游发展模式的现代化改造。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以及现在代公司治理结构和商业模式在旅游业中的广泛运用,推动旅游企业的自主创新。促进旅游业与金融、保险、信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广泛融合,推动旅游业现代商业模式发展。推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满足多样化的现代需求。

加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国际化进程。以旅游业作为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旅游民间外交功能。面向国际市场,提高设施和服务的便利化程度,培育一批国际旅游精品。全面对接国际标准,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国际旅游合作,形成一批示范性国际旅游合作区域,提升中国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结合“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接待体系建设。

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战略中发挥更大功能;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格局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迈出坚实步伐。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国内市场为主体的三大市场协调发展;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初见成效,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旅游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旅游*机制创新取得明显进展,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区域旅游业发展各具特色,城乡双向交流加快,旅游业发展区域布局更加均衡;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旅游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游客满意度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旅游业产业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发展成为以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与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现代产业体系广泛融合,充分满足现代需求的质量高、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消费成为国民消费的热点和重要增长点,旅游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旅游业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旅游业在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文明、发扬民族精神和促进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4、风险预警

雨季旅游


雨中旅游

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7月8日发布风险提示指出,随着暑期来临,我国各地乃至整个北半球都进入雨季,外出旅游应当注意相关风险。

文化和旅游部指出,雨季天气变化莫测,容易造成道路湿滑,引发各类交通事故,且雨季属于泥石流、山体滑坡、洪灾、雷电等灾害高发期,容易发生相关事故。此外,由于雨季天气潮热,蚊虫滋生,食物容易过期发霉,出游要警惕疫情和食物中毒。

为此,文化和旅游部提醒,游客雨季外出旅游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出游前,详细了解旅游目的地天气状况和道路交通状况,认真规划旅游行程,做好防暑、防雷、防雨准备,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外出旅游;出行提前了解安全知识,备好雨衣、雨伞、雨鞋等雨具。

二是雨季户外运动项目选择需谨慎,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和安全规定,雷雨天气不要前往山岳型、峡谷型、涉水型旅游景点,更不要参加未开发线路探险旅游,切不可追寻刺激、盲目探险,可多选择室内娱乐项目等。

三是旅途中,一旦遇到突发险情,要保持冷静,自救互救,尽快撤离危险区域;等待救援过程中,要节省体力,保持耐心,听从指挥,避免拥挤混乱,有序撤退。

四是雨季天气多变,忽冷忽热,容易引发疾病,要注意保暖并随身准备常用药物;遇到食物中毒、生病等情况及时服药,就近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海上旅游


海上旅游

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7月8日发布风险提示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上旅游项目受到广大游客欢迎,然而海上旅游安全风险较高,部分游船公司经营管理松懈、一些涉水项目安全设施建设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情况仍然存在,广大游客应高度警惕。

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参加海上旅游项目应时刻关注天气和海况,严格遵守恶劣天气预警及提示,如遇风大浪急等恶劣天气或海滩插有红色警示旗,应遵从警示提醒,切勿冒险出海或进行水上项目,以免发生不测。参加海上项目,要了解自身水性及身体状况,根据个人实际选择游玩项目。要熟悉海上项目的安全系数、刺激程度,谨慎参加潜水等水上运动,游玩中务必穿戴好救生衣,听从专业人士指导。高龄或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游客切勿冒险,未成年人参与水上游乐项目必须有家长带领。

此外,游玩时应选择正规旅行团组,签订正式旅游合同,并留意合同中有关人身、财产安全事故的理赔范围和要求。出境游建议出行前购买合适的*旅行意外保险,谨慎选择旅行项目。搭乘水上交通工具,务必选择正规经营、报价合理的承运方,谨防低价陷阱。如遇紧急情况,要保持镇定,及时寻找工作人员或报警求助。在*遇险时,可及时报警并向当地使领馆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中心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