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简称成飞,原名"成都峨眉机械厂",代号"国营132厂",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始建于1958年,1998年改制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设计、研制和成批生产歼击机的重要基地,具有研制新一代战斗机的能力。
中文名: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占地面积:500多万平方米
现有职工:15000多名
资产总值:50多亿元
1、概况
公司占地500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000多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公司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约占职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公司资产总值50多亿元。拥有一批代表世界先进航空制造水平的高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是国家“CIMS应用领先奖”企业;公司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第三方的认证、注册;公司生产的军机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金质奖、国家授予的大型复杂武器金牌;生产的汽车模具获得了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生产的包装机械获得了中国国际包装技术展览会金奖,生产的洗涤设备获得了国家银质奖;并成为国际民机部件转包生产优秀承包商。
创建50余年来,成飞先后荣获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全国质量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奖、*企业先进集体等40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2、发展历程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成飞(集团)公司,代号“国营132厂”,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直属特大型企业,是我国研制、生产歼击机的重要基地。从1978年起,公司连续多年保持盈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中国企业形象AAA级企业和首届中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获奖单位等荣誉称号。
1956年
4月,根据中苏两国*签订的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议,两国*正式签订了苏联第二批援建我国航空工业19项的协议书,132厂建设项目是其中之一。同年5月,第二机械工业部指示,新的歼击机制造厂代号为132厂。12月,国家建委正式批准132厂的厂址在成都温江黄田坝。1958年7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总局通知132厂第二厂名为“峨嵋机械厂”。10月18日,132厂正式动工兴建。
1959年
5月,遵照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废除“一长制”的决定,工厂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61年,根据歼5甲型飞机试生产的需要,工厂建立了“四师一长”、“两级管理两级核算”的行政管理*,即在工厂设立总工艺师、总机动师、总冶金师、总检验师和生产长;厂、车间二级管理、两级核算。该管理*对工厂顺利完成歼5甲型飞机和歼教5型飞机的试生产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62年,部颁发了总会计师试行工作条例,工厂开始实行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济责任制。
1964年
10月,132厂基本建成,全厂占地面积507.4公顷,房屋建筑面积300525平方米,拥有各类设备3349台(件),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职工10485人。11月,歼5甲飞机首飞成功,至此,国内第一架自行测绘设计试制的高亚音速全天候歼击机在132厂诞生。1966年5月,工厂自行改型设计的首架歼击教练机——歼教5型机成功首飞,工厂的军品生产由测绘仿制转变为改型试制。
1965年
6月,三机部指示132厂在进行歼5甲型机批生产和歼教5型机改型设计的同时,开展试制歼7型飞机的工作,并决定对132厂进行技术改造。1966年,工厂进行第一次技术改造,1968年底基本完成,总投资386万元,具备了生产歼7飞机的能力。
1966年
*运动开始,由于厂内群众组织纷纷“夺权”,厂党委和行政管理机构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1967年3月,根据*军委指示,132厂成立第一届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工厂,实行军事管制。1968年2月,工厂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革委会一元化领导。期间,大部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被下放车间劳动。这一举动,造成了工厂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严重混乱。由于厂内武斗和派性纷争不断,工厂局势长期处于混乱之中,企业连年亏损,成为全国闻名的“老大难”单位,1966年至1976年,工厂累计亏损高达5815万元。1972年,132厂成立厂临时党委,结束了军事编制管理。
1976年
党*一举粉碎了“*”,结束“*”,132厂开始了从恢复、整顿到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工厂革委会撤消,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同时对产品质量和企业内部管理进行了恢复性整顿。厂临时党委对全厂*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立了装配、机加、钣金钳焊、锻铸、工装、机动等6个分厂和试飞站,实行厂部、分厂、车间、工段四级管理。工厂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以科研和生产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970年
3月,歼7I型飞机成功首飞,1975年歼7II型飞机设计定型,第三机械工业部将其作为新一代机种被列入航空工业发展规划,工厂为适应大上歼7飞机的需要,开始对工厂进行全面技术改造。至1985年,全厂共建成厂房面积80642平方米,新增设备1045台,综合生产能力接近年产歼7飞机200架的水平,比改造前提高了150%。1978年12月30日,经过整整10年的研制,歼7I型飞机的改进型歼7II型飞机终于成功飞上了蓝天。
1979年
132厂以成都飞机公司的名义对外开放,工厂的军品生产开始由军援转向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由单一的军品生产逐步向军民结合多品种生产方向发展。12月,工厂成立了民品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厂民品生产和开发工作,支柱民品摩托车的生产也初具规模。1980年,经三机部批准实行厂内经济责任制,工厂经营管理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1982年
航空工业开展全面整顿,132厂被列为第一批重点整顿企业。在全面整顿过程中,132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经济核算制和经济责任制,加强计划管理,扩大了工装、机加、民品、锻铸四个分厂的权限,开始形成生产经营、独立核算实体,调整人员构成比例,实行定员定编。
1984年
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和试行厂长负责制的要求,132厂被确定为航空工业部的试点单位。5月,国防科工委明确了新歼击机总体设计单位定点611研究所,新歼击机制造单位定点132厂。10月,部以航计函(1984)1216号文确定132厂和611所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名称为“成都飞机发展中心”。工厂结合“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保军转民”、“转轨变型”的方针,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逐步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8个分厂级单位陆续调整为14个专业厂。为适应军品生产的需要和进入国际市场,工厂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新机研制速度,先后研制生产了歼7A型、歼7IIA型、歼7B型、歼7M型、歼7III型等型号的飞机,并出口到10多个国家。1984年研制生产的歼7M型飞机,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轻型歼击机之一,并摘取了我国大型复杂武器装备第一枚金牌。
1985年
公司初步建立了军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军机产品形成了近期、中期、长期三个层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格局,产值、利润达历史最高水平,成飞公司进入了军品生产的鼎盛时期。公司还不断挖掘潜力,开发新的支柱民品,初步确定了轻型汽车、摩托车、干洗机、千斤顶、铝门窗、板式家具连接件和模具加工为企业的支柱民品。
1986年
工厂第二厂名变更为“航空工业部成都飞机公司”。随着国家战略方针的调整,公司军品任务陡然下降了66%,面对困境,公司开始实施“军转民、内转外”的战略转变,至此,成飞公司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
1987年
公司组建了千斤顶厂、干洗机厂、摩托车发动机厂、模具厂、型架夹具厂和起落架液压附件厂,初步为军民品分线生产、分线管理创造了条件。成飞汽车模具中心的建立被纳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工厂被列为全国19家摩托车生产点之一。
1988年
公司开始涉足国际民机转包生产领域,与美国麦道公司签订了转包生产MD80机头的合同。汽车模具制造中心开始实施第一阶段的技术改造工程,由此,工厂的民品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司为西南轻型汽车联营公司总装定点厂。12月,汽模中心研制的依维克汽车主模型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制造高水平汽车模型的空白。1988年,公司被确定为国家高技术自动化领域合作成员单位和CIMS应用实验基地。
1989年
7月,132厂与611所结合,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实现了科研、生产一体化。
1990年
公司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1年,公司被国家批准为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以干洗机、家具五金件、千斤顶及MD机头热处理技改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专项贷款技改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型号工程全尺寸金属样机完成总装并通过国家评审,新机研制工作实现新的突破;首架MD机头成功交付,公司开始具备生产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民机大部件的能力。
1992年
公司提出了以军机开发和生产为主体、麦道机头和机电产品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4月,汽模中心法人代表与公司签订了《汽模中心承包经营责任书》,成为公司民品部第一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为适应市场需要,公司将千斤顶厂、摩托车厂划归民品部,随后又将民品部组建成机电产品总公司,确立了机电产品发展格局。1992年,公司被确定为航空工业大型工业企业。
1993年
公司改革现行等级工资制,实行工资结构多元化的岗位技能工资制;打破工人、*身份界限,实行企业职工制度,推行*聘任制。经过改革,公司定编减少22.3%,人员减少11.9%,处级编制由原来的97个压缩到68个。12月,汽模中心一期技改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初步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的较完整的汽车模具生产经营体系。
1994年
公司名称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变更为“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公司进一步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用法律形式规范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995年
公司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拓展了转包生产项目,先后与美国麦道公司、波音公司、韩国大韩航空公司、新加坡宇航公司签订转包生产合同,开创了转包生产的新局面,同时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公司进入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在抓好航空产品生产的同时,公司狠抓非航空产品的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在原有洗涤设备、汽车模具的基础上,陆续开发了包装机械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以及PVC低发泡板材、光纤、光缆等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1996年,公司非航空产品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
1997年
公司对型号工程、波音技改专项工程、洗涤设备和包装机械“双加”工程以及PVC等技术改造项目投入近3亿元,是建厂以来投资力度最强、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年。公司将人员、设备、厂房等生产要素向转包生产和非航空产品生产方面转移,提高了转包生产和非航空产品生产的能力。公司被四川省经贸委批准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998年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挂牌成立“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着力理顺内部管理*,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种生产要素,通过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制度,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加大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岗位公开招聘制度,使一大批有才华的青年*走上了领导岗位;建立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全面推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工资二级考核动态分配机制,使效益与职工贡献挂钩,更好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公司转包生产进一步发展,空客A320(后登机门)部件实现首件交付、波音757-200飞机垂尾实现首架交付、波音757-200飞机平尾实现首架交付,公司跨入国际民机转包生产优秀转包商行列,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飞机电产品总公司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取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1998年,型号工程首飞成功,标志着公司已掌握了第三代歼击机的研制技术。汽模中心被评为“中国名优产品推荐企业”,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模具生产基地。
2000年
公司与浙江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成都航空仪表公司共同创立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波音757-200飞机48段实现首架交付;歼7E型飞机生产定型。深化公司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实施“考核排序、动态管理、合理流动、末尾淘汰”;实行技术带头人技术津贴和科研与开发项目责任津贴,逐步建立起稳定、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队伍的新机制。
2001年
歼7E型飞机优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成都市高新企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列入四川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的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机电产品总公司获得“1999~2001年洗涤行业全国用户产品质量满意、售后服务满意示范单位”、“四川省质量信誉信得过单位”等称号。新开发的技术合作项目——磁悬浮列车项目、柴油机电喷装置项目、通用小型飞机项目,均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002年
型号工程领先试用批实现军检移交,树立了国产第三代歼击机装备部队的一座丰碑;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新型歼击机——超7/FC-1首架原型飞机完成部分机身段初装,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机在研制中广泛采用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技术,促使公司新机研制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歼7G型飞机实现首飞;与法国达索公司签订了转包生产“隼-2000EX”公务机3号油箱的合同;柴油电喷项目单体泵样件试制成功;美式磁悬浮列车项目被成都市列入重点培育项目。
2003年
8月25日,超7(枭龙)飞机首飞成功。
2006年
12月20日,首架国内支线客机ARJ21翔凤客机机头交付。
2007年
12月3日,成飞集成在深交所上市。
2008年
克服5·12汶川地震的困难,辉煌五十年,勇闯百亿关。
2009年
12月25日,首架C919大型客机工程样机机头交付。
2011年
5月,《2025战略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计划》发布,成飞迈向新的未来......
3、领导风采
王广亚,男,汉族,中*员,1965年5月出生,成飞(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86年7月由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毕业分配到成飞公司工作,历任成飞公司设计所设计员、新机办技术员、总工程师办公室技术员、副主任、生产指挥长室生产指挥长、成飞(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成飞(集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成飞(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期间,1988.7-1990.5参加原国家体改委主办的"中英联合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生班"脱产学习,1993年获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
程福波,男,汉族,中*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党委书记,兼任成都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
1970年出生于重庆璧山,1992年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分配到成飞公司工作,历任车间主任、生产指挥长、公司副总工程师、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等职务。先后获得成都市"十佳青年创新创业带头人"、四川省国防工业"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荣获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项,荣立中国一航"枭龙"首飞三等功、中航工业某型无人机首飞二等功、中航工业"枭龙"飞机设计鉴定二等功。
4、园区建设
成飞工业园是成都华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多园"中的高科技工业园。成飞工业园是由成都市青羊区人民*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组建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成飞工业园主要依托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身的实力和发挥航空制造技术、资金、人才、项目的优势,以民用航空设备、机电设备、仪器、仪表等高科技产品为龙头,把开发的军转民项目积极推向社会,融入社会。同时,整合四川航空工业的资源,建立以航空为特色的机载产品、附属产品和配套产品的产业链;建立以交通为特色的汽车大型覆盖件、柴油电喷系统等交通设施配套产品的产品链;建立以航空产品为特色的出口基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形成以高科技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园区位于成都市西郊,东临火车西站、三环路,西接温江机场、绕城高速,南接成温邛高速公路,北接成飞(集团)公司、清江仪表厂,临羊西线(成灌高速),区位优势明显。园区交通十公方便,13路、32路、78路公交车直通市区,火车西站、三环路、绕城高速、成温邛高速和成灌高速围绕园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配套设施完善,园区东北靠清水河,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规划总面积3.7平方公里。
园区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招商引资方案体系,以高效、规范、务实、诚信的理念运作,大力发展各类企业,扶优扶强,为企业提供多项奖励政策和优质、高效、廉洁服务。
5、企业文化理念
中航工业集团文化
宗旨:航空报国强军富民
理念:敬业诚信创新超越
战略:两融、三新、五化、万亿
--两融: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
--三新:新三位一体,即品牌价值的塑造、商业模式的创新、集成网络的构建。
--五化: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
--万亿:到2020年挑战收入一万亿元的奋斗目标。
支撑理念
型号攻坚:铸国防利剑,扬中*威
质量文化:质量是航空人的生命
一流环境:人改造环境,环境塑造人
品牌文化:品牌即价值
中航工业成飞文化
发展愿景成为技术领先、管理卓越的世界一流航空制造企业
战略方针航空为本、军民结合,专业引领、聚合发展
企业使命航空报国、和谐发展
发展策略巩固军机领先地位,着力发展民机产业、有选择地发展重点民品、探索发展相关新业务
管理理念细节决定成败;优质、准时、低成本
企业目标创建学习型、数字化、和谐成飞
企业格言提升控制力强化执行力增强协调力
荣誉观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6、领导关怀
1997年6月2日下午,**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视察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型号研制现场。
1996年9月16日,**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视察了成飞公司。
1998年4月7日,**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视察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1997年11月5日,**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1995年3月22日下午,**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视察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1995年4月7日下午,**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视察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1996年6月26日,*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视察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1996年8月25日,*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视察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7、所获荣誉
2010年6月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08年11月获亚洲制造业协会颁发的“2008年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奖”2008年11月,获中航工业颁发的“中航时代杯自主创新奖”;
2001年四川工业企业最佳效益100强;
2001年四川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企业最大规模首强;
2001年(首届)中国企业形象AAA级单位;
四川省2000年重点建设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九五”期间航空工业档案进馆工业公司;
2001年度集团公司财会工作先进集体。
8、公司地址
地址:中国成都黄田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