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苏家垄遗址

科普小知识2022-06-07 16:05:31
...

苏家垄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坪坝镇罗兴村。1966年7月,在开挖郑家河水库干渠时发现了该遗址。2013年,苏家垄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开始发掘,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最终确认这是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其中首次发现的曾国大规模冶铜遗存展现了曾国青铜器从冶炼、生产到流通的诸多环节,向世人揭秘一条古老的中国青铜原料运输的“南方之路”。出土1000余件青铜器,有铭文的50余件,涉及诸多历史信息,为解开有关中国青铜时代“金道锡行”之谜提供了珍贵实证。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中文名称:苏家垄遗址

出土地址: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坪坝镇罗兴村

所属年代: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之际

原属诸侯国:曾国

发现时间:1966年7月

重要价值:建构了传世文献并不明确的曾国,并使之成为周代物质文化面貌最为明晰的诸侯国之一

主要荣誉: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1、遗址简介


苏家垄遗址

苏家垄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坪坝镇罗兴村。

苏家垄遗址是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目前出土1000余件青铜器,有铭文的50余件,涉及诸多历史信息。这里曾出土一批以“九鼎七簋”为代表的高等级青铜器,对于曾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开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墓地及其附近区域进行调查、勘探与发掘,确认苏家垄遗址为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年代在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之际。2017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发文命名该遗址为苏家垄遗址。2018年1月16日,苏家垄遗址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考古新发现评委会认为,苏家垄遗址与叶家山、郭家庙、文峰塔和擂鼓墩等并存的曾国考古发现,建构了传世文献并不明确的曾国,并使之成为周代物质文化面貌最为明晰的诸侯国之一。墓地出土的曾侯仲子斿父九鼎、埋葬七车的车马坑,以及规模宏大的聚落等,暗示这里存在作为曾国都城的可能性。

2、考古年表


苏家垄遗址

1966年7月,在开挖郑家河水库干渠时发现了苏家垄遗址。

2013年,苏家垄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苏家垄遗址开始发掘。

2017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发文命名该遗址为苏家垄遗址。

2018年1月16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最终确认这是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其中首次发现的曾国大规模冶铜遗存展现了曾国青铜器从冶炼、生产到流通的诸多环节,向世人揭秘一条古老的中国青铜原料运输的“南方之路”。

在2018年1月16日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揭晓了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苏家垄遗址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3、考古发现


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

出土1000余件青铜器

苏家垄遗址墓地布局严谨,墓葬保存完好,年代上有由北向南渐晚的趋势。其中两座大墓M79、M88为曾伯桼及夫人墓,M79墓葬出土4件曾伯桼壶,单壶铭文达161字,共644字,极其罕见,其“五鼎四簋”“三鼎四簠”的组合,是春秋早中期高等级墓葬流行的多套礼器组合的最早实例。


苏家垄遗址出土的“曾伯桼”青铜壶铭文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苏家垄遗址出土的1000余件青铜器中,有铭文的多达50余件,令考古界震惊。其中,两座大型墓出土4件“曾伯桼”壶,单壶铭文达161字,共644字,极其罕见。

“‘曾伯桼’青铜器群还发现与‘金道锡行’相关重要信息,古人把铜当金,锡是铸造青铜必需的物质,金道锡行就是青铜之路。”“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点评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张昌平称,青铜当是重要战略物资,但西周都城及周边并不产铜。一件藏于国家博物馆有“金道锡行”铭文的传世青铜器,指明先秦中国有一条“青铜之路”,但因该器物出土地点不明,学界一直有争议。令人惊喜的是,苏家垄最新出土的“曾伯桼”青铜器群,与该器物比对,铭文均有“曾伯桼”“克逖淮夷”等内容,印证“金道锡行”确实存在,对探讨早期中国青铜资源的流通及周王朝经营南方有着重要意义。

曾伯桼娶了芈夫人


曾伯桼夫人芈克墓

据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京山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于2016年至2017年联合对京山县苏家垄遗址实施了考古工作。墓地至目前已清理墓葬106座、车马坑2座。墓葬保存完好,几乎没有被盗,目前已发现青铜礼器500余件。有铭青铜器多达50余件,其中多篇铭文涉及重要史料。其中,大型墓M79、M88为曾伯桼及夫人墓。

大家都熟悉曾侯乙,而根据年代,曾伯桼应该是曾侯乙早300年前的先祖。在曾伯桼墓葬中,多件铜器有铭文“曾伯桼”,“曾伯桼”壶铭文有“克逖淮夷”等重要内容。在他夫人的墓中,铜器上有“陔夫人芈克”等重要铭文。铭文之多,在春秋时期青铜器中极为罕见。

从铭文上看,曾伯桼自述的口吻是“为民父母”,芈克能嫁给曾国统治者,在楚国地位也不低,推测不是公主就是贵族女儿。“陔夫人芈克”铭文簠是现今可见较早的反映曾国与早期楚国关系的考古实证。

发现大量冶铜遗存

这次考古,发现了遗址内分布的铜矿炼渣遗迹达70万平方米,检测结果与初步研究表明,铜渣主要是当地铜矿的炼渣。目前已发现一座炼铜炉,炉址上可见与墓地同时期陶片,遗址内距离炉址1000米正北方处出土有一块铜锭。“在诸侯争霸中,铜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祭祀、战争都离不开它,谁掌握了铜,谁就有了建立强大*的基础。”方勤说,大面积的冶炼遗存、出土铜锭与厚重的青铜器以及“曾伯桼”铜器关于“金道锡行”(铜锡之路)的记载等资料,展现了曾国青铜器从冶炼、生产到流通的诸多环节,为曾国青铜器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与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不同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告诉记者,据多项考古结果推测,湖北苏家垄不仅为春秋早期中国青铜运输的重要节点城邑,更兼具“加工”的功能,将从外地运输而来的铜矿资源加以冶炼。而这一点与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原产地”的冶炼功能有所区别。

4、文物展出

苏家垄这批出土青铜器,目前分别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市博物馆和京山县文化馆。部分实物参加过我国对外文物展览并摄入有关电影,在国内外广为颂传。其中一尊曾侯壶最为著名,壶身铭有“曾中斿父用吉金自作宝尊壶”铭文。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典雅优美,纹饰丰富流畅,展现了中国青铜器文化的神韵魅力,为中华青铜器文化的杰出代表。其铭文字样被多种文字学研究著作、书法字典收录。曾侯壶多次在国外展出,仅一次在德国展出的保险金额就达3000万马克,是国宝级文物。曾侯壶复制品陈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京山曾侯壶与随州曾侯乙编钟和荆州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是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5、考古成果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1月16日公布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最终确认这是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其中首次发现的曾国大规模冶铜遗存展现了曾国青铜器从冶炼、生产到流通的诸多环节,向世人揭秘一条古老的中国青铜原料运输的“南方之路”。

苏家垄遗址是以苏家垄墓地为主体,兼有与墓地同期的居址、冶炼遗存的大型遗址,总面积达231万平方米,其中遗址内分布的铜矿炼渣遗迹达70万平方米。

“本次考古首次发现曾国同期的大规模冶铜遗存,这对于研究周王朝经营和管理南方矿产资源提供了重要资料。”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苏家垄考古发掘项目领队方勤介绍说,苏家垄遗址是以苏家垄墓地为主体,兼有与墓地同期的居址、冶炼遗存的大型遗址,总面积达231万平方米,其中遗址内分布的铜矿炼渣遗迹达70万平方米。

“这是一条中国青铜原料运输的‘南方之路’。”方勤说,目前已发现大型墓M79、M88为曾国当地最高统治者“曾伯桼”及夫人墓,墓中出土青铜器铭文显示“金道锡行”,意为铜矿、锡金的运输之路。研究表明,墓主人“曾伯桼”受命于周王朝,承担着控制、运输、管理南方铜锡资源的职责,而苏家垄堪称“中国青铜文明的核心”。

6、发现意义

湖北苏家垄遗址是与湖北叶家山、郭家庙、文峰塔和擂鼓墩等遗址点并存的曾国考古发现。专家表示,本次曾国考古将曾国墓地发掘和遗址调查勘探相结合,大面积的冶炼遗存、出土铜锭与厚重的青铜器以及铭文记载等资料,对探讨春秋时期诸侯国青铜手工业的生产和管理,探讨汉淮与中原地区之间金属资源的流通有着重要意义。

苏家垄可能是都城

方勤介绍,曾国一度非常强大,出土文物中“克逖淮夷”等铭文,印证了曾国控制淮夷(我国东部的黄淮、江淮一带)的史实。

苏家垄遗址是与叶家山、郭家庙、文峰塔(随州)和擂鼓墩等遗址点并存的曾国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建构了传世文献并不明确的曾国,并使之成为周代物质文化面貌最为明晰的诸侯国之一。墓地出土的曾侯仲子斿父九鼎、埋葬7车的车马坑,以及规模宏大的聚落等,暗示这里存在作为曾国都城的可能性。

7、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在2018年1月16日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揭晓了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济南市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河北行唐县南桥镇故郡东周遗址、吉林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遗址。

论坛邀请6名入选项目负责人就相关考古新发现作学术报告,同时邀请专家现场点评。

苏家垄遗址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主要理由是:出土1000余件青铜器,有铭文的50余件,涉及诸多历史信息,为解开有关中国青铜时代“金道锡行”之谜提供了珍贵实证。

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是了解周代冶铸技术、商周时期金属资源流通的关键——

【简介】

苏家垄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坪坝镇,2013年作为墓地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勘探和发掘,最终确认这是一处包括墓地、建筑基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特别是首次发现了曾国大规模冶铜遗存,2017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发文命名该遗址为苏家垄遗址。主要收获为发掘了一批曾国高等级墓葬,发现了与墓地同期的大规模遗址及冶铜遗存,具体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之际。

【点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

苏家垄遗址的冶炼遗存和大量青铜礼器是研究周王朝经营南方和管理矿产资源的重要资料。冶炼遗存面积巨大,这意味着有大规模的铜金属生产。青铜资源对于青铜时代而言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过去一般认为东周铜资源主要在大冶铜绿山到铜陵一线,苏家垄冶炼遗址的发现意味着这里也是金属资源区域,这是考古界对周代铜资源的新认知。此次大量冶炼遗存的发现,再结合“曾伯桼”器群的发现,印证了传世“曾伯桼簠”关于“金道锡行”的记载,说明苏家垄墓群是了解周代冶铸技术、商周时期金属资源流通的关键性遗址。

50多年前,苏家垄就发现了包括九鼎在内的曾国青铜器,明确了曾国这一周代诸侯国在湖北地区的存在。本次苏家垄墓地出土500多件青铜器以及大量铭文,由此释放出多方面的历史与社会信息。例如,由墓葬中随葬品放置有序,可以观察到这些青铜礼器的组合配置情况,可注意到两周时期的器用制度在此开始发生变化。再如,“克逖淮夷”等铭文与过去发现的曾国青铜器铭文相吻合,印证了曾国控制淮夷的史实等。

苏家垄发现的青铜器还为了解曾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素材。历史上,曾国素与黄国有联姻关系,曾国墓葬中常出土黄国青铜器。本次发掘中,发现了“黄中乐”戈以及较多带有浓郁淮河流域特征的青铜器。此外,铜簠上有“陔夫人芈克”铭文,“芈”是楚姓,表明了曾、楚两国的婚姻关系。

考古队在墓地发掘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区域调查和勘探,发现了同时期的遗址,体现了考古工作理念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