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博物馆
方城县博物馆位于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占地3697平方米,原本是纪念西汉廷尉张释之的祠堂。始建无考,元、明、清三代先后复建重修,现存建筑物飨殿三间,祠堂三间,后寝三间。张释之葬于县城西北两公里的胡岗村旁。其任廷尉期间,执法如山,刚直不阿,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赞语。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均予以高度评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方城县博物馆
原名:张释之祠堂
地址:河南省方城县西关释之北路
占地面积:3697平方米
类型:博物馆、景点
建议时间:1小时
票价:10元
旅游季节:全年皆宜
1、简介
博物馆门票
方城县博物馆原本是西汉廷尉张释之的祠堂,位于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占地面积3697平方米。经过元、明、清三代先后复建重修,现存建筑物飨殿三间,祠堂三间,后寝三间。张释之葬于县城西北两公里的胡岗村旁。其任廷尉期间,执法如山,刚直不阿,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的赞语。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均予以高度评价。
方城县博物馆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建筑
方城县博物馆座落于方城县城关镇西关、释之路北侧,汉式琉璃瓦叠檐门楼及围院十分醒目。沿门前十五级台阶拾阶而上,跨过朱红色的大门,一座整洁、幽静的祠院就展现在眼前:正前方是明弘治六年御立"汉廷尉祠记碑",碑高两米有余,宽约一米,碑底赑屃昂首(传说中的一种动物,龙之长子形似龟,好负重)、碑端盘龙碑帽中"汉张廷尉祠记"清晰可辨,碑之左右及前方三尊石狮自成三角;西北侧坐北朝南的单檐硬山、柴瓦勾檐、前后联体的三间古式卷棚建筑就是祠堂大拜殿,殿内原供人们瞻仰的张释之塑像已在*中毁之;西侧有画廊,廊下是图文并茂的张释之生平及相关事迹展述;东侧是馆室,南侧是展厅。游目四顾,青松翠竹,花木掩映,房舍古朴,祠碑雄壮。
3、张释之祠
博物馆碑刻
又名张公祠,位于县城西关释之路北侧,占地3697平方米,系纪念西汉廷尉张释之的祠堂。现为方城县博物馆。
张释之,据《史记》、《汉书》记载,堵阳(今方城)人,以资为骑郎,十年不得调,欲免归,袁盎以其贤,荐之文帝,始拜谒者仆射,后为廷尉,执法如山,刚直不阿,时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赞语;景帝时,出为淮南王相。后卒,归葬于葬于县城西北两公里的胡岗村旁。
张公祠始建无考,元、明、清三代先后复建重修,历代贤士历此皆来拜谒。明代南阳知府顾福有《谒张廷尉祠》诗云:“晓出方城一驻鞍,先生严像肃衣冠。青山有庙名难泯,赤子无冤死亦安。直道曾匡王法正,片言能济孝文宽。当时酷吏俱尘土,独许廷评入史看。”
清人刘清藜《张释之故里》诗云:“揖客将军系重轻,况于结袜向王生。堵阳城廓今何在,留得当年廷尉名。”
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历代法治建设教育基地。
4、开放时间
1、每周星期六、星期天双休日;
2、元旦、五一、国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
3、周一至周五仅接待团体参观;
4、每天开放时间:上午8:30—12:00(11:30停止入场),下午14:30—17:30(17:00停止入场)。
5、方城县简介
博物馆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南阳市的北大门。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
方城素称五界一口,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和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五个自然分界线上,东北部是全国九大隘口之一的方城缺口。
6、附近景点
丝绸之路源头地标——摩崖造像
位于方城县小史店镇东南8公里的香山山腰,是河南省西南部发现的唯一一处石雕造像。造像分别镌刻在南北两块自然巨石上。北石高约3.10米,宽约3.30米,南石高约2.60米,宽约2.70米。总计雕像32龛138躯,最高1.4米,最低0.2米。主要有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阿难、迦叶、比丘等。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宁静端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气魄雄强。雕记得细腻,技法娴熟。其风格与龙门石窟迥异,中有骑羊佛像,只在我国*地区出现过,佛像多为深眼高鼻的西域人形象,今经我国著名西域问题专家考证,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原山中建有香山寺。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壁画
普严禅寺
河南四大名寺之一的普严禅寺,又称普严禅院、大寺。座落于距县城东南21公里的大乘山下,因千年来该寺作为大乘佛教临济正宗传经说法的道场,故又以佛教名山,称大主山为大乘山。
张骞封侯地-博望古城
博望古城位于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博望镇境内。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西汉外交家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功勋卓著,被汉武帝于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封为“博望侯”于此,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博望地名,由此而得。博望先后为侯国、为县、为店、为驿、为镇。张骞分封于此后,立即在这里修筑了城堡,作为博望侯国的政治中心。相传,当年非常繁华,辖45里博望屯。故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52万平方米,城垣因风雨剥蚀,早已不存,仅存墙基。城内地下文化层厚达1-7米,出土有大量汉砖、筒瓦、陶井圈、水管道、铁器等文物。后人为纪念张骞的丰功伟绩,在封国故矿城内为其建造了祠堂,即张骞祠,俗称为博望东阁,后被毁,现又建一座新的张骞祠,以纪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