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博物馆
淅川县博物馆1979年1月落成,博物馆主体建筑为民族传统风格。博物馆的馆名由郭沫若题词,基本陈列为淅川县历史陈列和楚文化专题陈列,淅川县博物馆藏品丰富,种类繁多,有化石类、石器、骨器、陶器、汉画、兵器、铜镜、铜器、玉器、铁器、金银器、钱币、瓷器等13类共3082件文物,藏品年代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是淅川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和实物见证。
名称:淅川县博物馆
地址:淅川县城解放街121号
建馆时间:1979年
占地面积:2297平方米
文物数量:3082件
建议时间:2小时
邮编:474450
电话:0377-64223323
1、简介
淅川县文化馆文物组系博物馆的前身。1979年1月淅川县博物馆落成并正式投入运行。该馆坐落于县城腹地人民会场正东隅,是一座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它坐东向西,总占地2297平方米,其中展厅楼占地615平方米。展厅主楼分上、下两层,建筑格式为四角三攒二重檐式,橙黄色琉璃瓦镶嵌楼顶。整个建筑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外观古色古香,庄重肃穆,宏伟气魄,由郭沫若亲笔题写的“淅川县博物馆”六个大字熠熠生辉。
2、基本陈列
博物馆藏品
淅川县博物馆基本陈列为淅川县历史陈列和楚文化专题陈列。中厅和北展厅为楚文化专题陈列。
中厅三面墙上绘着熊熊燃烧火焰的巨幅画面,正面墙上“下寺春秋楚墓出土文物陈列”的金色大字醒目耀眼,侧墙是两个火中的太阳,壁前竖着一个呼之欲出的凤的大园盘——这是一个关于下寺春秋楚墓的专题陈列,太阳、火、凤都是楚先民的吉祥物。
北展厅的展品分6个单元展出:生产工具、钱币、青铜器、石磬石排箫等乐器、车马器、兵器,最北边系楚令尹子庚墓穴,是把下寺2号墓按原来的2/3复制而成。该展览展出的100余件文物都出自淅川下寺,系七十年代后期在楚国贵族墓群发掘出土,具有浓郁的楚地特色。此展展品不多,但内涵丰富,工艺精湛,充分利用传统的陈列语言艺术,展现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独特的韵味,这对探讨楚文化的源与流,以及周边文化的融合交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南展厅为淅川县历史陈列,它以时间为顺序,在有限的空间里,展出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配以图片、模型、文字说明。展出的200余件文物,出土、征集于淅川,反映了本区域从旧石器时代到清代源远流长的历史轨迹。
3、主要藏品
淅川县博物馆藏品丰富,种类繁多,有化石类、石器、骨器、陶器、汉画、兵器、铜镜、铜器、玉器、铁器、金银器、钱币、瓷器等13类共3082件文物,藏品年代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近现代,是淅川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和实物见证。
藏品中金银、玉器、兵器、铜镜、钱币、瓷器较为贵重,但属精品的当首推青铜器,这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工艺品,大部分出自下寺和各村楚国贵族墓地,它们分为食器、礼器、酒器、水器、乐器和车马器等,纹饰华丽,工艺精湛,风格绚丽雄浑,显示出楚文化丰厚的底蕴和神秘色彩,为研究楚国历史文化和当时先进的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4、主要活动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参观淅川县博物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2014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淅川县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依托文物藏品激发社会活力拉近公众距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博物馆采用传统与创新结合的藏品展示方法,投资20余万元,利用虚拟翻书稍等先进科技,让读者不仅体验现场与数字博物馆零距离,还可在博物馆感受丰富多彩文化的魅力。大家亲自感受2500年前的楚国优秀历史文化;通过讲解员讲解,了解更多的青铜器、玉器等各式各样的文物,以及了解令尹子庚“王子午”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通过免费发放博物馆宣传页,了解课堂以外的博物馆文化知识和与文物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这次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5、社会教育
为了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博物馆采用传统与创新结合的藏品展示方法。
参观博物馆
一是馆外举办“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图片展”。5月15日,在中心广场举办了“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图片展”,通过宣传版面展示、宣传资料发放、文物书籍赠送和签售、文物知识咨询及互动交流,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真正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联系。此展览展出4天,观众已达5000余人,发放问卷调查表3000份,收到300多份意见和建议,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馆内组织青少年朋友参观。5月18日当天,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联系县二初中一年级近3000名青少年朋友到馆参观。通过参观,亲自感受2500年前的楚国优秀历史文化;通过讲解员讲解,了解更多的青铜器、玉器等各式各样的文物,以及了解令尹子庚“王子午”这个叱咤风云的人物;通过免费发放博物馆宣传页,了解课堂以外的博物馆文化知识和与文物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这次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6、荣誉
淅川县博物馆因丰厚的馆藏资源被评为全国八大重点县级博物馆之一,先后被授予“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南阳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南阳市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等荣誉。建馆以来,淅川县博物馆通过走进乡村、校园、企业,积极普及文物文化知识,宣传淅川的悠久灿烂历史,增强民众爱国爱家意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确定为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后,淅川县博物馆以“梦牵家园,厚重淅川”为主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通过参观展览、讲解服务、多媒体宣传、发放宣传册等教学方式,使参观人员深刻感受到淅川人民为保一湖清水送京津而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7、附近景点
坐禅谷
坐禅谷在丹江水库西岸,因唐朝慧忠国师常带领弟子在此静坐参禅而得名。坐禅谷是一处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融佛文化、山水文化、古山寨文化为一体的山水峡谷精品,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内,由“彩虹随人走,佛光伴人你行”宽达百米的的佛光瀑,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有情却无情”的面壁崖,有险峻奇秀的通天洞...既是探险、科普、考古的理想之地,优势寄情山水、放飞心情的最佳选择。
博物馆藏品
八仙洞
八仙洞位于淅川县马蹬镇丹江水库东岸,距淅川县城四十公里。形成于寒武纪,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该洞传说八仙曾在此修炼。洞内有聚仙厅、蓬莱阁、瑶琳仙境等景点,既有南方溶洞之高大雄伟,又有北方溶洞神奇形象之特点。洞内采用声光电一体化技术,使溶洞绚丽多彩、仙雾缭绕、若隐若现,犹如进入梦幻仙境,令人留恋忘返。
法海寺
法海寺又名山乍山客寺、俗称大寺。位于荆紫关东北五公里处。法海寺始建于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由西峰禅师所建。法海寺三面环山,前面为悬崖绝壁,整个地形恰似一个莲花宝座。传说,法海寺曾出现过佛界信徒梦寐以求的山乍山客天灯。景区内有绝壁飞瀑、古栈道、千佛洞、万佛洞、八棱泉、古寺院、古竹林、猴山等景点二十余处,是朝圣寻幽、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