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贵德县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4-09 16:38:45
...

为充分展示这些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和历史发展脉络,博物馆于2007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展厅以历史年代为标志,设置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专区和民族民俗文物等7个展区供广大游客参观学习。

中文名称:贵德县博物馆

地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

联系电话:0974-8569920

1、博物馆简介


为充分展示这些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和历史发展脉络,博物馆于2007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整个展厅面积为450平方米,展出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文物共256件。展厅以历史年代为标志,设置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藏传佛教专区和民族民俗文物等7个展区供广大游客参观学习。

2、发展历程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的东部,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面积3700平方公里。黄河谷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先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早再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再这片热土上。据考古调查显示,全县境内文化遗存比较丰富,从远古时代至清朝,各类出土文物玲琅满目,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博物馆是2005年*文明办援建的一个项目,投资400余万元。博物馆位于文化广场南面,仿唐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展厅,珍贵文物按历史发展的进程来展出的。

3、考古发现

“龙骨”化石

由于自然原因,火成岩或沉积岩中的动植物遗体被石化,称为化石。青海省化石分布较广,但以共和、贵德盆地发现较多。1977年,在贵德县河西吾路口曾发掘出一具较为完整的乳齿象化石,轰动了我国的考古界。这个发现在我国属于首次,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这对探讨黄河发育史、青海新生代地质底层划分和古地理、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石器时代

石铲,石锛和石斧。这些笨重的石器打制的比较粗糙,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低下。人类以石头为原料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时代被称为石器时代。就世界范围而言,石器时代延续了有300万年之久。在这漫长岁月里的绝大部分时间内,人类只会以简单方法制造一些的笨重石器,被称为旧石器时代。当人类学会了磨制的方法制造石器的技术以后,人类社会才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不过是近万年以内的事情。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谷物种植和制作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宗日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青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当时陶器制造十分发达。青海省以出土彩陶数量做多。器形花纹繁杂和精品最多而闻名全国,被称为“彩陶王国”,而出土彩陶数量最多的乐都柳湾则被誉为“彩陶故乡”。大家请看展柜里的彩陶壶、彩陶罐,还有石刀,石环等,就是贵德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产物。

青铜时代

红铜加锡的合金称青铜。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的特点,用其制作生产工具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推进了社会的进步。贵德青铜时代古文化有齐家文化和卡约文化,而以卡约文化数量最多,分布遍及全县。卡约文化以最早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云固川卡约村而得名。它也是我省古代文化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土著羌人文化遗存。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不同,其经济生活方式为农牧结合或以牧业为主。距今约3000年左右。这边的展柜里陈列着夹砂红陶罐、双耳灰陶罐等就出土在贵德山坪台遗址。而山坪台遗址就是贵德地区卡约文化的典型代表。

瓮棺葬

以陶瓮为“棺”埋葬婴儿的墓葬为瓮棺葬。其埋葬方法为:先挖掘一个长方形或圆形墓坑,用一件较大的陶瓮,在其口部盖上一个陶盆,或用两件陶瓮口对口套合为葬具,将死亡婴孩放入,再掩土埋葬。在通常情况下,死者头部瓮棺稍高。此外,头部封口处钻有一个小洞。钻此洞的目的是便于亡灵出入,那时的古人类已经产生灵魂不死不灭这种原始宗教的观念。

唐、宋时期

隋初,在贵德置廓州,旋改浇河郡,郡治浇河城(今贵德河阴)。唐初,又改廓州为浇河郡,郡治东移广威,下辖广威、米川、达化三县,贵德属达化县。后于贵德设静边镇,旋改为积石军。上元二年(公元760年),吐蕃占领廓州,改浇河城为溪哥城。吐蕃败亡后,贵德为口角厮啰辖地。口角厮啰降宋后,宋在此仍建积石军,金沿设,一度改为积石州。西夏攻占积石州后又改为祈安城。这几百年间,贵德几易其主,各称几经改度,其治理中心还是围着今河阴一带打转。这一时期,战乱频繁,古迹文物少见。这一时期出土的有唐朝的板瓦、瓦当、滴水、敛口灰陶罐,还有宋朝的铁铧犁和钱币。

元、明、清时期

元代国家一统,我国疆域基本形成。元、明时期是我国近代多民族大家庭形成的重要进时期,青海近代多民族聚居的基本格局也定形,贵德县也不例外。由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在这个友好相处的大家庭里又呈现出一派多元文化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繁荣的景象。元代在今青海东部农业区设置西宁、贵德、循化三州。“贵德”地名首次出现于历史典籍之中。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贵德为归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改归德州为归德守御千户所,隶河州卫。清沿明制,唯雍正四年(1726年),裁河州卫,改隶临洮府;乾隆三年(1738年)又改隶西宁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隶西宁县,并恢复贵德本名。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置贵德厅,隶西宁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贵德厅为贵德县,隶甘肃省西宁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青海建省,贵德隶属青海省。明代的必里卫千户印和金牌信符是博物馆珍藏的珍贵的文物。必里卫千户印,紫铜铸,通高11厘米,印面正方形,印上篆书朱文“必里卫中千户所之印”9字,印背刻篆书“必里卫中千户所”、“礼部造,永乐四年三月”、“规字九十二号”的小字。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必里卫千户所于贵德,隶河州卫。永乐元年(1463年)升必里卫千户所为卫,下辖左中右三个千户所,以原千户阿卜束之字结束为卫指挥俭事,允许世代承袭。此印是颁发给中千户所的官印。明史记载,明王朝共制作金牌信符共41面,下发沙洮州、河州、西宁州各部族,其中河州必里卫西蕃29族21面。每三年遣官一次合符,以茶易马。金牌信符,紫铜描金,长方形,顶部半圆形,正面铸楷书“信符”二字,背铸篆书“皇帝圣旨”4字,下部为“合当差发,不信者斩”8字。骑缝处咂有“十五号”字样。这种编号“拾伍”的金牌信符,就是当年下发给必里卫21面金牌中的一面。它出现在贵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必里卫千户印和金牌信符见证了汉藏民族和睦交往的历史。清代的铁锅生铁铸,一次成形,口沿直径125公分,沿口壁厚1.5公分,重220公斤。外壁上部一周铸有“藏八宝”图案,还铸有意为“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等藏文,为典型的藏式铁锅。铸造于清代中期。1999年从贵德县瓦家良种场征集而来。

藏传佛教文物展柜

公元838年,吐蕃郎达玛灭佛后,大批僧人来到今青海地区,促进了青海境内佛教的流行,宗教史上称其为“后宏期”。以后教派兴起,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教派之分。在元代,萨迦派居于独尊地位。明永乐初,宗喀巴创建格鲁派,称为黄教。由于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和藏区领主头人的认同,黄教逐渐居于主导地位。贵德境内有藏传佛教寺院有近50处,黄教、红教皆有。藏族群众笃信佛教,故留传至今的藏传佛教文物甚多。其中的金铜佛像,作为藏佛教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其数量巨大、历史悠久、风格多样、铸造技艺精湛而称著于世。这边的展柜里陈列着一对金刚镢、铜制弥勒像等文物。

4、贵德县旅游指南

景区介绍

青海贵德高原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既拥有雪域草原、原始森林、黄河湿地、高原湖泊、峡谷温泉等独特的景观,又有明清古建筑群以及“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资源优势,有高原“小江南”的美名。

景点分布

青海贵德位于青海海南州境东北部、黄河谷底,区内以黄河生态观光、古城文化体验、温泉休闲度假为主题的贵德高原养生休闲区,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多元化交融、生态保护合理的高原旅游度假区。

景区资质

国家A4级景区、省级名胜景区、*文物保护单位。

可拍摄的内容

海湖日出、环湖风光、班禅祭海台、南山牧场、丹霞地貌、黄河湿地、玉皇阁、水车广场。

最佳游览时间

四季皆宜,冬季可泡温泉,春秋可赏美景,逢法会的时候去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

到达方式

可在西宁长途汽车站搭乘至贵德班车,每半小时发车一次。

5、图片赏析


贵德梨花


黄河湿地


黄河沙坡头


壮美的丹霞地貌

上一篇:西宁酿皮

下一篇:西宁市人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