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远望5号船90后主操作手 “追星”10年保驾护航

科普小知识2021-10-29 10:05:13
...

北京时间7月26日11时57分,中国长征2C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遥感3005组卫星,王源5号成功完成预定海域的卫星海上监测任务。

好消息传来,王源五号的TT&C技术员王宇松了口气。他起身离开了主控制台。他和他周围的同事们兴奋地拥抱和欢呼。这是他参加的第51次TT&C卫星任务。

远望5号船90后主操作手 “追星”10年保驾护航

王宇(右一)在一次测控任务中给王拍照。

王宇,生于1990年,已经在这艘船上工作了10年。这一次,他从“副”变为“正”,正式成为首席雷达操作员,实现了从“替补”到“主力”的转变。

你必须想到最坏的情况。

在时差比中国早4小时的南太平洋任务区,王源5号正按照预定路线匀速航行。甲板上巨大的雷达天线慢慢转到指定位置,控制中心的调度声一个接一个地响起。各种仪器上的指示灯闪着红色和绿色。在TT&C系统的主控制室,主操作员王宇正在待命。一英寸大小的控制台可以连接一个直径为12米的巨型天线来捕捉目标,并牵引火箭和卫星在数千公里之外高速飞行。

"目标已脱离地面。"

发射大约20分钟后,火箭成功到达王源5号的测控弧段。这时,控制台显示屏上的一个红点闪入屏幕。王宇用左手转动方向盘控制“方位”,用右手转动稳定操纵杆控制“俯仰”。他操纵雷达天线捕捉卫星信号,并将代表目标的红点牢牢锁定在屏幕*。

王宇表示,在海上监控过程中,捕获目标是最不确定因素的环节,也是整个任务中最关键的环节。“我以前对这个环节没有太多经验,在成为主操作员之前,我并不觉得自己有责任。”他说。

“由于卫星的飞行姿态不断调整,在卫星跟踪过程中,我们会进入卫星天线的干扰区域,这可能会导致信号不稳定,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信号丢失。”王宇表示,王源5号是此次任务中唯一的海上监控点。作为主要操作者,他必须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提前进行分析,准确掌握可能发生干扰的时间节点,并确保不间断的跟踪。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

王宇喜欢看书,最喜欢海子的诗。他特别喜欢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

2009年,她第一次登上了王源。在清澈的黄河映衬下,她的白色船体令人眼花缭乱。这一幕深深地铭刻在王宇的脑海里,10年后仍历历在目。他说当他第一次见到王源时,他对她一见钟情。从那时起,他开始依恋星海,几乎无法分开。

起初,他从物流系统开始,自学了许多课程,白天阅读图纸和触摸设备,晚上翻材料和“啃”书。从底部的驾驶机房到顶部的雷达天线,七八层楼上下来回跑着。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他逐渐承担起伺服驱动和监控的工作。

伺服驱动和监控岗位可以说是主操作员的“副手”。他们对知识储备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在紧急情况下,他们应该有能力代替“一个岗位”参加战斗。

王宇坚持每天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捕捉和跟踪演习。从监视器屏幕到操纵杆操作,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全神贯注,“一旦进行了关节调节,手的心脏就会被汗水覆盖”。

当整个区域都在练习某个任务时,王宇发现监视器屏幕上代表目标的点偏离十字中心位置的程度很小。他立即向主要操作员王欣荣报告。培训结束后,整个系统花了12个小时来定位问题、更换组件并验证状态。当所有状态恢复时,已经是凌晨2: 00和3: 00了。

“当时,偏差小于1毫米。如果没有完全了解设备状态,就很容易忽略过去。”王欣荣表示,事件发生后,他们检查了更换后的变频器,发现由于航行过程中受到海水温度、环境和湍流的影响,设备的可靠性下降。如果使用这种设备来执行任务,在跟踪过程中会出现相位偏差。

在最近的任务中,王宇精确控制雷达天线,及时发现目标,快速捕获,稳定跟踪,获得完整的数据,并在海上连续监控约600秒。它准确高效地将实时监控数据发送到Xi安卫星监控中心,为卫星太阳能电池板部署等关键行动保驾护航。

在短短10分钟内成功测量和控制的背后,是这位“90后”主要操作者10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是整个团队长期的辛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