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数学研究应“为学问而学问”
在第七届世界中国数学家大会上,颁发了陈星数学银奖,即中国领域奖章。九名获奖者中有六名在美国大学从事研究。中山大学教授陈炳龙嘲笑自己是唯一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土鳖”。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奥林匹克数学市场,仅北京一个城市一年就能创造20亿元的产值。”
对于一个利用宇宙的力量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的国家来说,它怎么能培养出一流的本地数学家呢?
功利主义数学奥林匹克与无用数学理论
"奥林匹克数学不能培养出一流的数学家。"用中国数学家世界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外国院士、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的话说。他和许多出席会议的数学家认为,带有功利目的的研究不能走得太远。要成为一流的数学家,只能“为学习而学习”。
目前,中国家长对数学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喜欢数学,因为他们有机会离开,但他们认为数学没有未来,所以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学数学。”丘成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完全是误读。美国的一些杂志调查了不同学科学生的发展前景,数学排名第一,统计学排名第二。“数学无用的理论是完全不懂数学的人才会说话。据我所知,没有好的数学理论是无用的。每个职业都使用数学。”
然而,数学在中国并不流行。近年来,包括数学在内的基础学科在高考招生中频频遭遇冷遇,被更多的应用学科所淘汰。这让丘成桐很难过。他说:“现在中国企业很富有,喜欢在海外‘买’买。如果科学技术的发展仅仅依靠公司的兼并和收购,或者从其他国家已经完成的工作中学习,那么它只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为科学技术工作的最后10%必须需要大量的基础科学来指导,而基础科学的基础是数学。”
奥林匹克冠军不一定是数学家。
一位从北京一所著名小学毕业的孩子的家长,在他大三的时候没能进入一所重点中学,他恳切地催促记者:“我们必须让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奥数。任何指导重点中学的人都必须参加奥林匹克数学。”
在升学的指挥棒下,奥林匹克数学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致有人曾与王元院士开玩笑说,奥林匹克数学的收入是他的50倍。
在人们批评“全民学习奥林匹克数学”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前奥林匹克数学冠军登上了世界数学奖的领奖台。例如,中国数学家和数学“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是最年轻的奥运会金牌纪录保持者(13岁)。
那么,学习奥数是培养数学家的捷径吗?杨乐告诉记者,成为一名数学家和仅仅依靠奥林匹克数学培训课程中灌输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之间没有积极的关系。“关键在于它是否以兴趣为导向,而不是为了进入高等学校,并且取决于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技能,这些都会对数学成绩产生影响。目前,奥林匹克数学的许多内容和强制灌输的学习方法对兴趣的培养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陈星数学金牌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张伟在陪同下前往北京大学数学系,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他说,“我在小学的时候没有奥林匹克数学。有一次,老师给了我一本书《小学数学能力训练》。在书中,我被诸如“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7整除和被3整除”这样的话题深深吸引,所以我继续深入研究。我直到高中才接受奥林匹克数学,但我主要感兴趣。”
学习奥数对学习数学有帮助吗?张伟说:“起初,解决问题的技巧是有帮助的,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主要的动力是兴趣。”
杨乐呼吁:“我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数学兴趣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严谨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正如丘成桐所说,“为学习而学习”,也许会出现更多的一流成就。
多管齐下培养一流数学家
丘成桐认为,只有在中国培养更多的一流数学人才,我们才能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我们国家每年也派学生出国留学,但希望将来有一批学生都能接受*的培训。”要培养一流的学生,教育应该贯穿中学、大学和研究生的全过程。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位在日本研究数论的伟大数学家在海外留学归来后发现日本中学缺乏良好的数学教育。他花了10多年时间写了16本中学数学教科书。“也许中国数学家不会这样做。他们很少愿意花时间在中学生身上。”
“与一些应用学科相比,数学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但中国应该增加对数学的投资,并给予稳定的支持,以便数学家能够集中精力学习。”丘成桐说,“如果你不得不担心在工作的时候喂养你的孩子,做研究是不好的。”
目前,中国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丘成桐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系统中仍有许多限制,研究人员和教授不能放手。营造一个科学家可以*发展一流学科的环境非常重要。”此外,为年轻学生建立接触世界级学者的平台也是不可或缺的。
上一篇:跨越技术壁垒 小花生种出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