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怎样才能不把师生视作数字
来源:百度图片
■冰启动
明年,我国将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10月29日,教育部副部长林惠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6学术年会暨国际高等教育论坛上透露,教育部将于今年底和明年初颁布实施92个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
为了贯彻国家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高校“重视教学”和“重视人才培养”就会被泛化和抽象化。从表面上看,专职教师的比例、学校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分配以及课程的提供都符合国家标准。然而,教师的思想被用于科学研究,实验设备闲置。有些课程只是“卖羊头狗肉”。
林惠卿指出:“学生和教师不是符号和数字。高校应进一步具体推进人才培养。这表明教育部领导对高校人才培养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事实上,目前一些高校把学生和教师视为数字,只需要满足数字的评价和考核要求,而不是数量和质量。这与大学普遍采用定量评估指标有关。包括在科研中实施量化考核,但相对于能够反映学校成绩的科研量化考核,高校采用的教学量化考核基本上是教师工作量的要求。我们不重视教师的教育投入、教学创新和教育效果。我们只关注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率,忽略了过程培训和过程质量监控。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就是实施国家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校只注重如何在数量上达到国家标准,难以解决本科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时应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赋予学校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和课程,开展特色教育和教学的权利。没有自主权,学院和大学将有一千所学校,并失去他们的目标和方向。近年来,为什么有些学校追求高大全,想建立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而不是满足于自己的地位,重视科学研究,轻视教学?正是因为学校没有自主权,所以学校领导追求政治成就。众所周知,“数给官,官给数”,在学校里,校长就是官员,在学校管理环境里,这个逻辑也适用于大学领导。
二是在高校开展教育和学术管理,对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贡献进行同行评价,而不是行政主导的评价。目前,高等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是由学校行政部门进行的,然后由学校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因此,评估特别关注可以展示的学术成果,如论文、专题、资金和奖励,而不关注教师的工作条件和教学过程。这不仅引导教师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教学和科研,也引导学生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教学和科研。在评估和检查学生时,没有过程管理或过程评估,只有期末考试。鉴于这种教学评价和管理方法,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投入和沉闷,一些学生逃课,要求别人代替上课,并为考试临时抱佛脚。
只有通过对教师的同行评价,这种情况才能扭转。在国外的世界级大学,教授本科生是所有教授的基本要求,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例外。教授给学生上课。如果是一个大班,应该指派五到六名助教来授课。与此同时,通常要求学生阅读89本参考书(人文社会科学、科学与工程、必需的单元实验),并在学期中参加三到四次考试(或写三到四篇课程论文)。这让外国学生感到巨大的学术压力。中国学生甚至感叹,每年在外国大学学习就像在中国读高三。
三是建立淘汰机制,实行“宽进严出”或“严进严出”政策,确保每个获得学位的大学生都是真正的大学生。我国有些学校已经淘汰了学生,但淘汰机制并不完善。主要原因是,这是对不合格学生的单向淘汰,而不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包括学生的自主录取、学生的自主申请以及收到许多大学的录取通知后重新选择大学。进入大学后,学生可以*申请转到其他专业或其他专业。如果他们对学校或专业不满意,学生可以申请。这使得大学也面临着被学生选择的压力,也给了被大学淘汰的学生其他的选择。在这样的办学*下,大学不敢忽视教学质量。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许多社区学院也有一流的教学标准。这些学校依靠一流的教学和较低的学费来吸引学生选择。在这所学校学习两年后,他们可以申请转学到其他机构,包括名牌大学。
20多年来,提高我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一个话题。近年来,一些高校也出台了人才培养改革措施,包括小班教学、讨论式教学、标准化百分制考核改革、实施等级考核等。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对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系统的改革。然而,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了实施学校自主办学、实施教师同行评估和扩大学生选择的上述改革,该纲要要求教育部门和大学实施这些改革。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6年11月10日)
上一篇:博士“降级” 动真格咋就这么难
下一篇:“通灵宝玉”究竟是块什么石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