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重点大学从未忽略寒门学子
作者:《陈超光明日报》(07版,2017年5月20日)
南开大学的学生在TEAL教室上课。明亮的画面/视觉中国
[数字阅读]
近年来,贫困儿童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少、难以进入重点大学、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下降等问题和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了人们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底层上升渠道狭窄、贫困家庭子女难以生育、贫困代际传递等”的担忧。
巧合的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早就发现,不同社会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不均衡的,不同背景和职业的人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是不均衡的。布迪厄的研究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不到1%的农民儿子上了大学,70%的实业家儿子上了大学,超过80%的*职业者和高级雇员的儿子上了大学。同时,不同社会背景的人进入不同类型大学和不同专业的条件概率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低收入阶层的农民、工人、服务人员和一般员工的子女主要选择科学和文学等未来前景相对较差的大学和专业,条件概率约为30% ~ 50%,选择法律、医学和药学等未来前景较好的大学和专业的条件概率低于3%。布迪厄认为,这样的选择和不利的表现是完全无助的。企业主、高级职员和*职业者等高收入阶层的孩子主要选择医学、药学和法律院校和专业,条件概率在4%至11%之间,远远高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阶层。在造成差异的各种因素中,布迪厄认为社会出身对差异的影响最大,超过了性别和年龄。
那么,中国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的减少是一个个体现象还是一个整体现象呢?
1.来自中低收入群体的孩子占学生总数的60%以上。
应该指出的是,相关报道和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的个别高校。在一些媒体报道中,一些学者和相关机构对一些顶尖大学的学生进行了纵向历史调查和个案研究,发现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比例正在下降,由此得出结论,贫困家庭的孩子进入精英大学越来越困难。
那么,这样的结论能代表全国重点大学的整体情况吗?中国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的比例是多少?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由作者担任主席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对全国985所重点大学和211所重点大学的招生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研究小组采用德尔菲法和小组讨论法编制并设计了问卷。问卷是一个结构化的问卷,包含各种问题和测量尺度。其中,与学生家庭背景相关的变量主要是父母的职业和教育背景。问卷编制完成后,进行问卷测试,回收77份测试问卷。采用A-信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测试问卷的内部信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编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为尽可能保证调查的真实性、代表性和普及性,本次调查采用完全随机抽样,对天津、合肥、兰州三所国家重点大学进行现场随机问卷调查。为了避免个案和数据的聚集,并确保测试对象的完全随机性,问卷分发和测试的地点选择在人口流动性大的学生食堂和图书馆。为了保证问卷的填写质量和被试的配合,问卷测试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给每个被试一定的经济奖励和物质补偿。最后,现场发放问卷886份,实际回收问卷885份,回收率接近100%。
这项调查的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大学中,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占30%以上,在比例上排名第一。其次,它来自商人、国有或公共企业的雇员和普通工人的家庭,三者之和占30%以上。其中,父亲是农民、商人和普通工人的比例分别为32%、14.5%和11%,父亲是公务员、机构人员和国有或公共企业雇员的比例分别为8.6%、5.8%和14%。农民和普通工人的母亲比例分别为37%和11%。公务员、机构人员和商人的母亲比例分别为3.5%、12.4%和3.7%。相关检验和一致性检验表明,父亲和母亲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即父亲和母亲的职业大多相近且相距不远。由于调查的对象都是国家重点大学,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已经进入“985工程”的重点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区域影响力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低收入群体的儿童至少占学生总数的60%,这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中国*在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方面所做的努力。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针对贫困农村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国务院几乎每年都召开常务会议,讨论扩大重点大学农村和贫困家庭学生的数量,并积极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调查结果部分验证了中国*的努力和成就。
2.父母的教育水平与子女的教育相关,并从子女的教育中继承。
由于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分层大多与他们的教育背景有关,高等教育往往意味着更好的职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正如布迪厄所指出的,随着社会的逐步工业化和官僚化,与教育水平无关的地位提升正在逐渐减少。换句话说,如果现代社会想要有更好的职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它必须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因此,家长的教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
调查结果发现,职业是农民、工人等的父母。大多接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而职业为公务员、机构人员等的父母。接受过专业教育或以上。调查还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受教育水平较低,很少有人获得硕士和博士等高级学位。绝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到高中,占60%以上。其中,62.5%的人在小学和初中有父亲的教育背景,0.9%、3.4%、14.6%和9.4%的人分别有医生、硕士、学士和专家的父亲教育背景。受过小学和初中教育的母亲比例为65.7%,而受过博士、硕士、学士和专科教育的母亲比例分别为0.6%、1.9%、10.5%和8.0%。同样,相关测试和一致性测试表明,父亲和母亲的学历是高度相关和一致的。事实上,父母的教育背景不仅决定了孩子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而且与孩子的教育背景和未来发展前景有很大关系。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对子女的教育要求就越高,对子女的教育指导作用就越有效,子女的教育水平就越高。布迪厄称之为“再生产”和“继承人”关系的这种联系和继承,深刻地反映了家庭背景对子女和代际传承的影响。
3.顶尖大学与重点大学差异的原因
从天津、合肥和兰州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重点大学的学生中,农村和贫困学生仍然占大多数,占样本大学学生总数的40%以上。来自其他家庭背景的学生比例相对分散,不构成绝对优势。可以看出,中国重点大学的学生构成是完全多元化的,农村和贫困儿童仍然占绝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甚至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仍然是农村和贫困儿童寻求改变命运的主要渠道。
少数顶尖大学出现农村和贫困家庭学生数量下降的原因是,除了顶尖大学招生名额分配的客观政策偏差之外,招生规模有限、录取门槛较高、录取范围较窄、录取标准较严、考核方式较全面等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
此外,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无用阅读”的新理论又开始兴起,导致许多农村和贫困儿童过早辍学。因此,根据几所顶尖大学中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人数的减少来推测整个国家的总体情况是不客观和不准确的。就连布迪厄也承认,教育不平等也与低年级学生入学晚和进步慢有关。可以看出,农村和贫困儿童在重点大学的比例下降有许多原因。单个顶尖大学的例子并不代表全国重点大学的总体情况。
当然,受资金和时间等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覆盖面仍需扩大,来源家庭背景的变量需要更加全面。研究小组将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北京、广州、成都和哈尔滨将被纳入调查范围,覆盖全国尽可能多的代表性地区,并增加与来源家庭背景相关的变量,如家庭收入、生活条件和家庭人口。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将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政策的制定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管理项目“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角度研究高校社区权力的作用机制和引导机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15BGL165]])
(作者:陈超南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