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现代科技为基层应急管理保驾护航

科普小知识2022-02-18 11:30:19
...

今年5月12日是第12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在中国文化中,“十二”的含义非常丰富,代表着天地的重生和万物的更新。这是今年非常特别的一天。经过防疫战争和全面战争,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体会到自然灾害带来的痛苦和沧桑。“提高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这一主题,既满足了抗击疫情的痛苦和困难,又展示了“百折不挠,石头可以刻石”的疫情常态化警示和战胜敌人的决心。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灾害形势严峻而复杂。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垂直”应急管理和“水平”常态管理相结合的局面。然而,不言而喻,作为一个完整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急管理系统中仍有许多“短板”,特别是在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方面,这也从疫情暴露的问题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得到证实。

总的来说,面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基层应急管理体现在“五早”工作机制中,即“早报告信息、早预防征兆、早发现隐患、早化解矛盾、早处置事件”,体现了基层快速反应意识和应急能力的重要性。仔细考虑“五个早晨”中的哪一个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和关怀。迫切需要加强应急技术装备,提高基层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灾害事件的物理过程往往形成一个涉及多种灾害的灾害链。按照时间顺序,在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的三个阶段,各级基层*和机构都在第一线。如何确保预防、预警、指挥、协调、救援和恢复等各个方面的科学部署和精确政策执行,不仅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科技意识是否薄弱的试金石。

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是不断应对和克服自然界各种危机的历史,也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足迹。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普及,多学科应急管理系统已经从“宫殿”沉入基层。大数据在基层应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科技的恩惠,也是时代的责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断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强化人员和设备,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和防范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五个早晨”。

科学技术支持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也贯穿科学协作的理念和实践。在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通过整合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种应急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机构的专业作用,建立高效适用的应急平台和奖惩机制,实现科学规划、团队合作、信息联动、物资交流等。同时,要加强全民应急知识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年前的今天,四川汶川地震是国家和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全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团结和力量使巴蜀重获生机。12年后,面对新流行的肺炎病毒的肆虐,我们在国家系统的凝聚力下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积极成果。正如古人所说,“当思考有危险时,它是安全的。”我们只能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用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坚强领导下,筑起防灾、减灾、救灾的坚实人民防线和时代桥梁。

——原标题: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科技创新为“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