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斗2号卫星

科普小知识2022-02-03 08:32:16
...

波音公司是美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和航空工业企业家。波音公司于1881年10月1日在底特律诞生。波音公司于190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03年,他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BD2,北斗-2)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不是北斗一号的简单扩展。它将克服北斗一号系统的缺点,提供全方位的陆地、海洋和空中全球导航和定位服务,类似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统。2012年4月30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箭双星”,用“长征3B”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第12颗和第1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送入预定的太空转移轨道。

简介

中国预计到2020年完成由30多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北斗二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部分由5颗地球静止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模式,即开放

北斗导航卫星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式服务是在服务区提供免费定位、速度测量和时间服务。定位精度为厘米级,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速度测量、定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整性信息。

北斗一号系统同时具有缺点和通信功能。其建设目标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推广卫星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的应用,为空间用户提供定位和定轨手段,满足武器制导和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恒星发出的特定信号。接收器中的计算机选择来自几颗卫星的信号进行分析,并能确定接收器支架的位置。

此外,全球定位系统还有许多其他用途。例如,科学家可以用它来监测地壳的微小运动,帮助预测地震。测绘人员用它来确定地面边界;汽车司机迷路时可以通过它找到方向。军队依靠它来保证正确的前进路线等。

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中国即将建立的北斗二号系统。最广泛使用的系统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发展背景中国的“北斗二号”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基于“北斗一号”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中国于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发射了三颗北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导航卫星,形成了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定位、定时、信息和全球定位系统功能。然而,由于该系统的用户不能保持无线电静默或在高速移动平台上使用,“北斗一号”系统不能用于军事目的。

中国的北斗一号系统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仍有很大差距。

“北斗二号”不是“北斗一号”的简单扩展。它将克服“北斗一号”系统的缺点,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陆地、海洋和空中全球导航和定位服务,类似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统。

主要功能中国将建立的北斗二号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导航模式和覆盖范围上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非常相似,具有全球定位系统和GLONASS系统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北斗二号系统有三个主要功能:快速定位,为服务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相当于全球定位系统民用定位精度;短消息通信,一次最多可传输120个汉字;精确计时,精确度高达20纳秒。

该市场适用于中国市场。目前,民用的全球定位系统大多集中在车载导航仪器上,而全球定位系统车载导航仪器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一台普通的全球定位系统车载导航仪甚至买了800元。就费用而言,全球定位系统为竞争提供免费服务。

国产全球定位系统北斗二号投入使用后,它将不会取代全球定位系统。北斗二号和全球定位系统将在未来展开竞争,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消息。此外,中国的“北斗二号”汽车导航仪将与全球定位系统兼容,因此用户将非常方便。

发展历史2007年4月14日4: 11,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M1)送入太空。

2009年4月15日,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G2),该卫星位于地球同步轨道上。

2010年1月1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G1)。[1]

2010年6月2日晚,“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G3)送入预定轨道。[2]

2010年8月1日5时30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I1),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26次飞行。

2010年11月1日026时,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G4),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3次飞行。

2010年12月18日4时20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I2)。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6次飞行,也是当年中国的最后一次发射。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I3),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7次发射,标志着2011年中国高密度航天发射的开始,也是“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3]

2011年7月27日5时44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I4)。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织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2011年12月2日5时07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I5),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织的第五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2012年2月25日零时12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G5),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58次飞行。

2012年4月30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箭双星”,用“长征3B”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第12颗和第1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送入预定的太空转移轨道。

2012年9月19日3时10分,中国利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长征3B”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形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的转移轨道。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该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联网,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服务能力。

2012年4月30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法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法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一箭双星”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和“长征3B”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所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60次太空飞行。

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12和第13颗组网卫星。它们的成功发射对于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区域的导航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中国将陆续发射三颗北斗导航网络卫星。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一个由30多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全球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发展原则: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咨询中心主任曹冲研究员说:“北斗二号”是国内的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只要现在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我们的“北斗二号”就可以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是卫星和通信发展技术的结合,利用导航卫星为用户提供时间和距离测量服务。它包括几颗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可以连续发射一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只要你有一个便携式信号接收器,你就可以从卫星上接收特定的信号,无论你是在陆地上,在海上还是在空中。接收器中的计算机选择来自几颗卫星的信号进行分析,并能确定接收器支架的位置。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将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