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上天入海开展“热”研究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张素)中国科学家最近获得了两项关于“热”的研究成果。一个“天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观测数据发现热海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宣布的“海洋”,2017年将是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热的一年。
记者20日采访了国家天文台,了解到北京大学凯夫里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董苏博等天文学家利用LAMOST发现了一种新的太阳系外行星群。
人们从成千上万颗系外行星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存在,即热木星。它们和太阳系中的木星一样大,但是它们的表面温度非常高,它们离主星的距离只有木星离太阳距离的五十分之一。
天文学家说,通常每100颗恒星周围只有一颗炽热的木星,而且很难在附近找到其他行星,所以这颗行星的形成和起源仍然是个谜。因此,他们找到了另一种方法来寻找与热木星有相似关键特征的其他行星群。
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开普勒任务”已经探测到数千颗系外行星。目前,拥有世界上最高光谱获取能力的中国制造的LAMOST望远镜正在成为准确分类和系统研究这些系外行星的“连杆”。
利用LAMOST数据,董祖博和他的团队研究了不同金属丰度下行星的轨道周期和半径分布,发现了热木星的“表亲”,并将其命名为热海星。这是因为它们的平均大小与太阳系中的海王星相似。
中国科学家认为,对含有热海星的恒星系统进行高精度视速度观测,可以测量热海星的质量,研究其组成,或者找到热木星和其他短周期行星的起源线索。
在海洋“热”研究领域,中国科学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发现2017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从海面到2000米深处)的热含量比2015年高1.5万亿焦耳,为历史第二高年份,是2016年中国发电量的699倍。
"全球海洋热含量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稳定指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程说,海水已经积累了全球变暖的主要信号。
专家提醒说,大西洋和南大洋是海洋变暖最快的地区。海洋变暖将继续影响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并将进一步促进海平面上升,甚至改变洋流系统。(结束)
上一篇:风筝怎样飞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