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考生该如何看待排行榜

科普小知识2021-07-17 02:31:06
...

■王志康,本报见习记者

最近,随着全国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志愿者的报名已经成为成千上万考生和家长的当务之急。此时,网上大学排名和学科排名也各不相同,如广州日报数据与数字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广州日报大学*学科排名”,马科斯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大学毕业生高薪职业排名”,以及《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发布的“2017年世界*名校排名”等。,这让人眼花缭乱。

那么,这些排名科学吗?这对考生和家长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

多样化的排名是一种进步

南京大学教育与研究学院的曹太生教授对社会上的各种排名很乐观。他认为,越来越多不同关注点的排行榜的出现,从本质上反映了一种社会进步。

“过去,学校管理模式基本上反映了*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社会力量很少干预学校的评估和管理。”曹太盛说,除了传统的*与学校的二元关系外,各种社会组织也应运而生。他们愿意编制一些关于大学生素质、教学水平、就业和毕业生工资的排名表,这可以被看作是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或办学的一种第三方监督职能。

同样,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也认为“排名的多样性是一件好事”。

在刘志业看来,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将通过其办学资金、论文出版、科研成果、学生素质和学生就业来体现。然而,由于多样性,每个机构采用的指标和权重是不同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相互补充,充分说明学校的整体办学情况。因此,当我们了解了一所学校,我们就不再是盲人摸象了。”

"排名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解释一所学校的水平和实力."刘志业说,每个排名或每个排名的研究机构都关注大学的某些方面,因此同一所学校的排名在不同的排名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不一定,因为真正好的学校在不同的排名中大致相同。”

咨询评估更有意义

在强调排名多样性的同时,刘志业也表达了他对如何确保排名科学性的关注。“大学排名的意义在于给公众一个客观的指导。如果它不科学,那就毫无意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楚·赵辉认为,刘志业对排名科学性的担忧实际上是排名的局限性。因为许多评价大学水平的因素是不合适的,不能完全量化,如大学氛围。

“大学排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机构的排名。排名是大学综合评价的结果之一。它不是大学综合评价的全部内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只是排名而忽略其他评价内容,那可能就太狭隘了。”楚赵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另一类是媒体排名,不能作为大学评估的专业参考,而只能作为大学外部影响力的展示和证明。

刘志业认为,为了使排名更加科学,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管。

据他介绍,中国的高等教育历史较短,发展较快。由于西方大学有数百年的历史,公众对大学的理解不如西方大学稳定。此外,今天还有许多排名表。如果不了解学校的实际运行情况,候选人和他们的父母将会对通过媒体和其他方式出现的更多排名列表印象深刻。"因此,排名不应该是为了利润,而应该是严肃的."

然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广利表示,排名表无法科学衡量,因为“所有的评价都是主观的,任何排名表都有价值因素,设计的指标体系和权重都代表了每个排名表的价值判断”。因此,“只能说排名表是有意义的,这取决于所体现的价值观是否为公众普遍接受的价值观。”

周广利认为,为了使排名更有意义,我们需要采用国际上提倡的协商式评价,即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相互协商,公开讨论,最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评价标准。

排行榜仅供参考。

那么,这个排名对考生和家长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排名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周广利说,条件非常好的家庭可以支付专业咨询费用,但更多的普通家庭依靠自己的网络咨询、高中老师的建议和各种排名表。这些列表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每个人一所学校或一门学科在这个国家的位置。

事实上,虽然许多大学的总体水平相似,但学科差异很大。以华南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为例。两所大学都是综合实力相当的“985”工程大学。然而,华南理工大学的食品专业也许能进入全国前5名,但东北大学的食品专业也许不能进入全国前50名。相反,东北大学的一些学科是华南理工大学无法比拟的。"像这样的信息可以通过主题排名传递给公众."周广利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褚赵辉表示,除了用排名榜作为参考,“当考生选择一所学校时,最关键的指标应该是多考虑与自身发展的匹配程度,他们成长和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大学,以及这所大学能为自己提供什么。”每个考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所大学,包括各种先天和后天因素,如优势潜力、个性、学业成绩、生活取向、职业规划等。"

此外,在专业的选择上,今天各种学科的排名表五花八门,新的专业领域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正在出现。候选人对此应该怎么看?

对此,褚赵辉曾表示,这些热点领域发展迅速,将来会有更多人从事相关工作,但他并没有建议盲目跟风,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这样的工作。“新兴领域通常是最具竞争力的领域。是否选择这个专业应根据个人特点进行综合评价。”

周广利也强烈同意这一观点。"这些专业现在看起来很受欢迎,但几年后它们将再次不受欢迎。"他说,改革开放40年来,法律、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的现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此,周广利建议,如果我们着眼于长远发展,大学生应该仍然学习一些基础学科,因为他们可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有更多的发展后劲。“中国是一个文凭社会,许多人不会止步于接受本科教育,但将来也会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这就像是在打基础。基础打得越深,就越牢固,在未来也就越有利。如果你投资任何一个行业,你都会很快超越其他行业”。

《中国科学新闻》(第六版,2017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