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科院深海所科研人员重温*视察情景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6:53:32
...

■高雅丽,本报见习记者

四月,三亚的气温开始逐渐上升。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的工程实验室里,几名穿着工装的科研人员正在一丝不苟地抛光他们的零件。

12日下午,*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看望科技人员,考察科技创新。在总书记访问之后,《中国科学日报》的记者回访了一些与总书记有过面对面交流的研究人员。

不负众望坚定不移地开展科研工作

"总书记在这里视察了深海科学研究的各种高科技设备。"深水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带领记者进入工程实验室。当谈到那天总书记的视察路线时,他说,“实验室只有一百米远,总书记和他的一行人呆了很长时间。”

工程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张海龙参加了工程实验室的环境检查和展览安排。他告诉记者,12日,秘书长视察了“海毅”深海滑翔机和“天涯”深海登陆器等深海科研设备,并与“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和潜艇船员进行了交流。

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法强说:“总书记非常重视深海事业。他仔细看了看,问了一些非常真实的问题。从潜艇飞行员的选拔过程到水下作战的感受,他的话充满了一线科研人员的关切。”

考察结束后,中科院院长、党委书记白立即召集30多名科研人员现场调研,主持座谈会,学习总书记考察的重要指示,部署下一步深海科技创新工作。

4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召开院党组学习会议,进一步学习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切实提高加快中国科学院改革创新步伐的思想和业务意识。

就在秘书长访问深海研究所6天之后,4月18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再次来到研究前线,跟随“发现号”研究船前往西沙群岛北礁进行中国第一次深海考古调查。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深海科技发展的步伐将更加坚实有力。

牢记使命开拓海洋科技

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综合楼一楼大厅的墙上,*总书记在2016年“第三次科技大会”上的讲话题词是:“深海蕴藏着远未被地球认识和开发的宝藏,但要获得这些宝藏,必须掌握深海进入、深海勘探和深海开发的关键技术。”

就在这面墙前,学院和党的十九大的装配工周浩成成为第一个和总书记握手的人。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周浩无法掩饰自己的激动:“那天,我特意在胸前佩戴了七枚奖牌,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

当与总书记握手时,周浩胸前的奖章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我赢得了许多荣誉,做得很好!”当简短的话语是真诚的时,周浩充满了活力和兴奋。“我会继续努力,请总书记放心!”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工匠精神”是周浩的信念。“从马里亚纳海沟10,000米深的海底采集的海水样本是由天涯在2016年收集的,秘书长对此进行了仔细研究。我也参与了一些工作。当时的激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周浩说。

在视察现场,总书记“承担起了国内深水潜水固体浮力材料的重量”。对于中国科学院深海极端环境模拟重点实验室(即将成立)主任梅信石来说,这种固体浮力材料正是他研究和试验的对象。

梅升华说:“每一块浮力材料都必须通过吸水试验、强度试验和疲劳试验。只有通过测试标准的浮力材料才能应用于深海潜水设备。”

怀着“把海洋搬进实验室”的理想,梅升华从美国回来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工作。他说,“我很荣幸与总书记握手。虽然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们的一线科研工作者应该能够坐在板凳上,做好科研工作,不辜负深海科技秘书长的厚望。”

聚焦打造强大的海上力量

在奋战在祖国南端的一线科研人员看来,总书记对“坚持海陆统筹,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是鼓励他们投身海洋科技事业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积极加强创新与合作。本着“小核心、大网络”的理念,突破了机构、学科和行业的壁垒,开发了“大型深海超高压模拟试验装置”、“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等一系列深海技术和设备,在深海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知名的科研成果。

面对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科学院党组部署建设海洋信息技术、深海技术和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机构,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在海洋领域的综合交叉和组织优势,形成推动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首席顾问刘新程说:“研究所全体工作人员和学生将永远铭记*总书记对深海事业的殷切希望、深刻指示和重要指示。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坚强的意志和更加坚韧的品质,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勇于承担、勇于奉献,共同开创国家深海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使科研项目充分整合、互动,机制平台充分共享、开放,人才队伍充分整合、创新。”

中国科学新闻(2018-05-03,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