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规模今年达699万 或遭遇最难就业季
▲5月6日,重庆召开首届“2013年普通高校女毕业生特别双选会”。现场80家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工作岗位,进一步拓宽了高校女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陈成摄影
"找到一个理想的单位并不容易。"江苏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沈某表示,随着离校日期的日益临近,工作尚未开展,他感到有些焦虑。在网上,她提交的20多份简历中,有一半已经支离破碎。
今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李是求职大军中的“最后一站”的一员:“自从去年9月份找到工作以来,我还没有决定下一份工作。五月是年度就业周期的结束。所有体面的企业都已招聘,甚至招聘已经完成。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和公共机构的考试几乎已经确定。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只能寻找最后的机会。”
进入5月,2012-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周期逐渐结束。然而,根据《经济参考》记者的各种调查,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经济增长放缓的限制,再加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多元化,如何顺利度过“最困难的就业季节”仍然是一些应届毕业生面临的难题。
位置
“历史上最艰难的就业季节”即将到来
教育部以前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创下新记录。
在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宏观经济增长低于预期,计划招聘的职位数量下降:根据2月初对近500户家庭的统计,今年计划招聘的职位数量同比平均下降近15%。
在这种矛盾下,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记者最近在苏南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综合招聘会上发现,前来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感叹“压力很大”。
据苏南地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部门负责人分析,今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53.2万人,总数有所增加。今年企业为应届毕业生计划的工作数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他们找工作的困难。“本来毕业生并不是整个招聘市场的大部分需求,但今年进入高校的企业数量减少了,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也减少了。”
上海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统计,截至5月10日,今年上海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签约率为44.4%,比2012年同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其中,与2012年同期相比,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签约率分别下降了约2%和4%。在毕业生中,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理想,尤其是市属高校的大学生。
除了一再碰壁的求职者,还有一些原本满怀希望的大学毕业生“在五月做梦”。据报道,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研究生招生差别化复试制度。复查与入院的比例一般为1.2: 1。5月份研究生录取结果公布后,近20%的研究生复试学生将会落榜。此外,一些公共机构、知名企业和地方公务员将在5月实习期满后“刷掉一些人”。他们的实习录取比例一般是2: 1,甚至3: 1,竞争激烈。
矛盾
应届毕业生面临三重就业压力。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而严峻。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毕业生总数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三重压力。
一方面,在劳动力总供给超过需求的背景下,当前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导致一些行业的就业需求下降。用人单位“不招、少招”的趋势使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困难。
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逐年增加,这种情况可能会长期存在。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09年达到600万。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30%,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提高到40%。
不仅如此,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与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
在苏南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一次综合招聘会上,今年就读于第二研究生院的江苏大学研究生朱成成(音)告诉《经济参考报》,他的研究生主修经济学和管理学文科,但文科专业似乎没有找到好工作。为了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他不得不放弃工程和土木工程的本科专业,他的理想工作是找到一份土木工程和管理两个专业相结合的工作。
据数据显示,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毕业生从事与其专业无关的工作,一些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匹配率不到3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归真表示,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和结构之间仍存在差距。工科和理科学生供不应求,而文科和长期专业的学生很难找到工作。
上海市教委学生处主任王社平也表示,2013年上海17.8万名大学毕业生中,约有10万人想在上海工作,其中5万人已签署协议。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的雇主有超过15万份工作需求。雇主需求和学生期望的不匹配已经成为影响大学毕业生签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就业观念的多样化等因素越来越影响就业。兰州交通大学招聘与就业部副主任苏成告诉《经济参考报》,“90后”已经成为今年就业舞台上的主角。与“70后”和“80后”相比,他们的就业前景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更注重高性价比的工作,更注重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更喜欢在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中工作,而不是无假期工作,经常加班和四处奔波。
这反映在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生在工程施工企业就业人数的变化上: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生在工程施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0年的23%下降到2012年的13%。预计今年这一比例会更低,约为10%。
“70后”和“80后”毕业生就业时,也愿意为建筑企业的“铁饭碗”暂时忍受艰苦的野外工作条件,但“90后”毕业生在求职时对工作环境和晋升机会有更高的要求。“一些类似建筑企业的单位远离城市,工作流动性大,上升路线相对狭窄,不受90后毕业生青睐。”苏成表示,一些工程施工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五六年前,企业人才流动率只有5%左右,但去年达到了15%。
措施
创造更公平的就业环境
为了应对“历史上最困难的就业季节”,专家认为*、雇主和大学应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就业公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尹表示,一些离校后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政策支持。最重要的措施包括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就业依恋和职业培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开展一些专项招聘活动,组织用人单位在高校开展专项招聘活动,提供有效的就业需求信息,使高校毕业生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就业信息。
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优惠政策来促进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司司长黄表示,为有效扩大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江苏省已正式出台了小微企业招用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并明确对小微企业新招用的大学生给予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与此同时,专家建议,高校也应该为失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支持,方便档案的保存,支持生存,共享就业资源,帮助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从而从容应对毕业季节。
此外,在就业压力下,更“公平”的就业环境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各方应努力摒弃诸如学校、性别、户籍和年龄等就业歧视,并消除秘密行动。
教育部办公厅此前已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的通知》。该通知第5条具体提到禁止就业歧视,并提出了“三项禁止”,包括“禁止发布含有“985所学院和211所学院”字样的就业信息”和“有效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然而,北京、广州等地要求公共机构公开招聘,并要求申请人签署保密协议。面试必须全程录像,以确保面试的公开和公平。(记者李唐宁、刘威葳、邱毅、张文静、郑天阳、方文宇、黄浩源、北京、江苏、上海、甘肃、天津、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