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梁敬魁:一生低调耕耘

科普小知识2022-08-01 19:06:32
...

梁敬魁:一生低调耕耘

据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1月19日报道,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景奎被送往医院治疗,享年87岁。

梁景奎先生于1931年4月28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他于1954年6月加入中国*。他于195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并于1960年2月获得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他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曾担任福建结构研究所所长。1993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景奎先生长期从事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前沿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他开发了第一个核试验温度测量装置。他在多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和相图测定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他已成功地应用于新材料的探索。他是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的主要创始人。梁景奎先生写了许多书和其他文章,闻名于世。

梁景奎先生多次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员、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何李基金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和奖项。

科学家打造中国工业基础

梁景奎院士生于1931年的中国战争时期,他的祖先务农,从小就刻苦学习。新中国*,梁景奎依靠父亲的学识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新中国成立后,梁景奎院士于1955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由于他的杰出成就,他被选中去前苏联学习。1960年2月,他获得了苏联科学院的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并在苏联冶金研究所学习金属合金热化学和晶体化学。

回国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为当时的新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奠定了科学研究基础。

特别是在材料晶体领域,他属于多晶X射线晶体学领域的专家。长期从事晶体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无机功能材料(包括高锝超导材料、电光、非线性光学材料、快离子导体材料、稀土磁性和储氢材料)、相关体系的合成以及晶体结构的前沿和应用基础课题的系统研究。

只有随着材料科学基础科学研究的进步,中国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才是前提。

“通往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那些不怕艰难攀登陡峭山路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峰。”晶体结构化学家梁景奎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科学研究的态度。

“低调”院士坚持基础科学研究

梁景奎院士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为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并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授予“优秀教师”、“优秀贡献教师”等荣誉称号。

自1978年以来,梁景奎先后招收(包括合作培养)了40多名博士生、18名硕士生和8名博士后。

他用语言和行动精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大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有的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有的获得“百人计划”资助,“杰出青年”入选“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

作为基础科学研究的院士,梁景奎并不像许多领导大项目、创造大项目的院士那样出名和耀眼。然而,他代表了许多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默默工作的科学家。正是他们从事的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导致了中国各种学科的发展,如航天、卫星和电机。没有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所有重大科学研究成果都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