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处暑如何养生 处暑养生提示
处暑到来天渐凉,秋高气爽重阴阳。春困秋乏懒洋洋,睡眠充足保健康。热在中午早晚凉,注意温差保无恙。伸个懒腰解秋乏,发条短信添吉祥。愿心情爽朗!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处暑如何养生,希望你喜欢。
处暑如何养生
处暑睡好,平衡阴阳
处暑养生的关键词是“睡眠”。这个时期天气渐渐变冷,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中阳气的收敛而有所下降。如果我们想使体内的阴阳之气达到平衡,以更好地适应天气的变化,就必须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
关于睡眠对养生的重要性,我国古代的医学家早就有所论述,比如《十问》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肃霜(鹔鹴)、蛇檀(鳝)、鱼甲鱼、耎(蠕)动之徒,胥(须)食而生者,胥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另外我国传统中医学中还有“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等观点。由此可见,高质量的睡眠,对我们非常重要,睡眠不好,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各项生理功能。
处暑时节,要想有效地调节体内气血阴阳的平衡,就要保证夜间0到4点、中午12到13点休息好。因为0到4点的时候,人体代谢功能水平最低,而12到13点,交感神经又最疲乏。另外,老年朋友要特别注意,因为人上了年纪,会有“昼下精,夜不冥”的现象,所以老年人可以困了就睡,睡不着就起来,正如《古今嘉言》所说,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润肺养肾,相得益彰
中医认为: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金于水为母与子,两者相互滋生相互制约。通俗点解释就是,肺和肾主要分别影响呼吸代谢和津液代谢。其中肾主水,可升清降浊,蒸腾水液。肺则为水之上源,可宣发肃降,调通水道。肾肺相辅,维持这体内水液代谢。同时,肺主呼吸,肾主纳气,所以肾肺配合,又完成了人体的呼吸代谢。正是由于肾肺的这种关系,肾精、肺液也是相互制约的,一方受损,另外一方也会被影响。处暑时节,身体消耗的能量非常多,而营养相对缺乏,这时人们就容易肾气虚,会有气短畏寒、少语寡语、失眠多梦、疲乏劳累、腿软腰酸、脱发早衰等症状。因此要及时调理,避免发展成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甚至肿瘤等疾病。
处暑时节,为了避免秋燥给身体带来各种伤害,我们要调节日常起居、饮食等方面,通过润肺养肾,来给自己补养气血,保持精力旺盛,增强抵抗力。在饮食生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奶类等清润食品以及梨等新鲜水果。
处暑养生提示
1、早睡早起解秋乏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之的。
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为如此,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2、避免过早添衣物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3、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4、腹部保暖很重要
夜寝应关 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 阳气。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 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等。
5、运动“不累”避日晒
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做一些既可促进血 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体育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6、秋燥伤津宜补水
许多人一到秋天就咳嗽不止,不少患者以为是喉咙炎症作祟,自行使用抗生素却收效甚微。“这种情况往往是外燥所致,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会有感冒、咳嗽等征兆发生。”此时应该多喝水补津液。但有些人白天喝的水已经够多了,可仍照样出现嘴干唇裂等明显的干燥症状,怎么办?”建议: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现在还有不少家庭每天都要开几个小时的空调,本来“秋燥”就不请自来,如果在干燥的空调房中待久了,人体的津液自然会受到更大的损伤,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有条件的家庭可选用空气加湿器,把空气的湿度调高,空气一湿润,皮肤的感受、呼吸都会比较舒服。
7、养胃祛湿慎贴膘
虽然处暑过后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气温上还没真正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不要多吃冷饮,以预防胃肠道疾病。因为胃喜湿不喜寒。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不知不觉地开始吃点好的——按中国人的习惯,也就是要吃肉;一些中老年人,还讲究“贴秋膘”。不过,中医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
这一时期,还是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谷物、豆类、薯类、食用菌类等食物,少吃高热量、难消化的肉食。否则,如果吃太多的肉食等高蛋白、高脂肪(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同时,过多的热量还容易引起我们发胖,甚至易导致患高血压、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