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旦牦牛降生高原
海拔4000米,夏季牧场,青海省大同牛场。
放牧了几代的牧民李春华和她的丈夫现在成了农场工人,看着大约200头牦牛静静地吃草。
然而,这群牦牛与李春华的祖先在青藏高原饲养的绝大多数牦牛不同。它们的头上没有角,不管它们的大小,它们看起来像是从同一个模子里雕刻出来的。
“这是阿什丹·雅克。”李春华说道。
阿什当是青海大通牛场海拔4380米的雪山。同时,在一些地区的藏语中,“阿诗丹”和“无角”有相似的发音。这就是无角牦牛得名的原因。
“我一毕业就在牦牛研究小组工作,35年来我已经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老太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闫平微笑着告诉《中国科学日报》记者。
阿什丹牦牛是继大通牦牛之后,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兽医研究所和青海大通牛场成功育成的第二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牦牛新品种。
追求:优秀品质“无角”
在大同牦牛饲养中心,几十头从可可西里无人居住地区带回来的野生牦牛被圈养起来。
多年前,为了改善中国牦牛种群日益恶化的特点,晏平以野牦牛为父本,开始了培育牦牛新品种的征程。这些野牦牛是为这次任务而捕获的,它们来到了青海省大同牛场。
2004年,兰州畜牧医学院和青海省大通牛场联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大同牦牛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我国牦牛品种改良的进程。
然而,“随着传统饲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放牧加补充饲养和畜舍饲养的逐渐发展,有角牦牛暴露出诸如相互伤害、难以饲养、大规模和密集饲养中围栏和设施被破坏等缺点。”闫平表示,牦牛业仍有更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在繁殖中心的大厅里,有一对比成年人高得多的野生牦牛标本。"他在一场求爱决斗中死去。"兰州畜牧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梁春年告诉记者,不仅发情期间容易发生决斗,普通牦牛也喜欢打架。他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圈养牦牛肋骨被折断,这是由于它们之间的争斗造成的。"损害很大,不利于动物福利."
在青藏高原,不到10%的牦牛天生无角,这种无角性状来自显性基因。只有在牧民漫长的人工选择过程中,为了使牦牛能够抵御高原上野生动物的袭击,无角性状才逐渐被消除。
严平意识到,如果整个牦牛群没有角,即使它们互相争斗,也不会对彼此造成太大伤害。
因此,1995年,由严平领导的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决定培育无角牦牛。
事实上,无角牛是许多国家的家畜饲养者所追求的优良性状之一,如安格斯牛、英国短角牛和美国短角牛。没有角的奶牛占用的土地更少,这可以增加饲养密度和方便舍饲。
为什么我们应该发展家庭喂养?严平解释说,第一,进货不容易管理;第二,在青藏高原有一个长达7个月的干草季节。此时放牧的牦牛体重下降很多,这影响了它们的屠宰。牦牛肉也将被季节性切断,影响牧民的收入。圈养谷仓饲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牦牛可以轻松增重而不减体重,并且长得更快,从而实现四季牦牛肉的均衡供应。
第一:适于舍饲的特殊牦牛品种
"我们用来饲养阿什当牦牛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闫平告诉《中国科学日报》记者,他们以青海高原牦牛为育种材料,采用群体继代培养的方法,应用测交和控制近交的方法,通过建立育种核心群、自群体育种、严格淘汰、育种改良等阶段,整合开放核心群育种技术体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系统选育出世界第二个牦牛品种——阿希丹牦牛。
培育一种新的大型动物大约需要5代,而一代牦牛大约需要5年。
在20多年的育种过程中,严平的团队吸收和集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等先进技术,大大加快了育种进程。
严平团队突破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瓶颈,在无角牦牛育种过程中识别角性状突变位点,首次系统开展了牦牛角发育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他们通过鉴定控制无角性状的两个位点P1ID和P219ID来选择牦牛角性状,从而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在科学家20多年的育种过程中,牦牛的育种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从*放养+放牧到逐步舍饲,如何在牦牛集中饲养过程中减少伤害、提高饲养密度、保证育肥效率,已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阿什当牦牛的成功栽培解决了上述生产问题。阿什当牦牛无角,主要用于肉食,遗传性能稳定,体形外貌高度一致,产肉性能好,抗逆性强,繁殖性能高,性情温和,是第一个适合舍饲的特殊牦牛品种阎平说道。
梁春年介绍,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阿什当牦牛后代的平均繁殖率为59.98%,比当地牦牛高11.72个百分点。死亡率为1.24%,比当地牦牛低4.32个百分点。18月龄体重平均为92.77公斤,比当地同龄牦牛高18.38公斤,增长24.71%,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中国现有17个地方牦牛品种(遗传资源),包括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海高原牦牛、青藏高原牦牛、九龙牦牛、木里牦牛、霸州牦牛、中甸牦牛、金川牦牛等。阿什当牦牛在遗传基础和外貌上与上述17个地方品种(遗传资源)明显不同。
马金寿介绍说,他们比较了“阿什当”牦牛与青海地方品种的性能指标和综合品质。结果表明,在保持高原牦牛优良抗逆性的基础上,新品种‘阿什丹’牦牛在主要生产性能和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等综合素质上均优于青海高原牦牛和湖牦牛。
推广:来自大同的辐射
大同牛场海拔2900 ~ 4600米,自然环境独特,管理制度科学严谨,为阿什当牦牛的成功培育和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条件。
“我们在这里建立了四级繁育推广体系,包括一个公牛繁育站、一个繁育核心小组、一个繁育小组和一个推广示范区,使之成为一个新品种和新技术,可以在青藏高原牦牛产区和邻近地区广泛推广应用。它在我国牦牛良种生产、种子供应体系建设和牦牛育种方法的变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阎平说道。
大同种牛场负责人马金寿表示,为了加强核心群管理,提高种畜质量,大同种牛场专门制定了核心群标准管理办法。
在“阿市丹”牦牛养殖期间,严平的团队和养殖场边养殖边推广,并试图向青海省及周边地区推广3950头公牛,以提高当地牦牛品种。
中国是牦牛的主要生产国。世界上大约有2000万头牦牛,其中95%在中国繁殖。牦牛是世界上唯一能适应高低温环境的大型物种。这也是青藏高原肉牛发展的基础。
闫平认为,成功培育“阿市丹”牦牛,有望改变牦牛养殖对天然草地的长期依赖,对牦牛产业的进一步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过去,牦牛养殖每年都经历一个育肥和减肥的过程,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阿什丹”牦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突破了青藏高原畜牧业由数量向质量、由粗放向经营转变的瓶颈。改善了青藏高原高寒牧区放牧、放牧加补饲、全舍饲等不同牦牛产业的发展结构。有利于青藏高原进一步建设更具发展潜力的草原畜牧业生产体系,解决了高原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产业发展的源头需求,提高了青藏高原高寒干旱生态区牦牛产业的发展水平。
闫平说,“阿市丹”牦牛适宜在青藏高原高寒干旱草原生态区推广使用,这对提高高原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农牧业发展水平,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净增长控制,扩大市场开放,加快周转,缓解草畜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畜牧医学院和大同牛场将面向牦牛主产区,扩大“大同牦牛”和“阿什丹”牦牛新品种的推广,开展牦牛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配套技术开发研究。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广牦牛良种繁育新技术,提高牦牛种子产量、种子供应能力和改良效果,促进牦牛产业省钱、降耗、提质、增效,带动牧民增产增收。
闫平喂牦牛犊。兰州畜牧业地图
阿什丹牦牛群。陈丽摄影
成年阿什丹牦牛。兰州畜牧业地图
闫平(左三)和一些队员。陈丽摄影
上一篇:辟谣;“高氧水”可以预防高原反应
下一篇:西太平洋卡洛琳高原成因获揭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