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很快就会有了

科普小知识2022-08-06 22:35:39
...
昨天,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一家出席了云南师范大学“武陟楼”命名仪式和杨武之雕像揭幕仪式。此后,91岁的杨振宁来到“西南联合大学论坛”,与年轻学生分享他的学习和研究经历。谈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即将拥有”。在掌声中,和他的妻子,他的弟弟杨和他的妻子谭子云慢慢走向即将揭幕的“武陟楼”。91岁的杨振宁拄着拐杖,不需要帮助,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依然精神矍铄。杨振宁和他的父亲杨武之对今天的西南联大和云南师范大学有着特殊的渊源和深厚的感情。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1938年随三校来到昆明,成为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数学系的第一任系主任。1946年,当这三所学校重返北方时,杨武之成为了国立昆明师范大学数学系的第一任系主任。自1978年以来,杨振宁已经六次回到昆明。昆明已经是他心中的第二故乡。每次我去昆明,我一定会去他的母校看看。杨振宁对学校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数学学院表示了极大的高兴和感谢。他写下了“武陟楼”三个字。学校用云南特有的紫铜铸造并雕刻在建筑上。他还邀请云南雕塑艺术家李小兵创作了一尊杨武之铜像,放在学院大厅里。坐在宽敞的会议厅里,杨振宁与物理和电子信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讨论。回想当时,他不禁感觉到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并坚信属于中国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很快就会出现”作为“西南联大论坛”的第五位嘉宾,谈论学习方法渗透学习不能只关注书本知识。杨振宁演讲的主题是“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1938年至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他深受中国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影响。1945年,杨振宁去美国学习,并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出国留学的经历给了他更广阔的视野。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杨振宁首先说了一句老话,“知即知;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也就是知道”。这个词在中国影响深远,蕴含着深刻的真理。然而,在芝加哥大学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有一种非常不同的学习方法,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泰勒教授有很多观点,喜欢与人讨论,经常在混乱的状态下思考,谈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但这种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同时,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在国外学习时,系里每周都邀请外国人为学生做研究。当他问一些中国学生是否愿意听时,许多人说他们不理解,也没有参与。“我很有经验,但我经常不明白,但没关系。听完之后,我有意无意地想了一下。一段时间后,你再听一遍相关的东西。多听一些之后,你会逐渐明白很多事情。这被称为渗透学习。”与此同时,杨振宁强调要注意新现象和新方法,少注意书本上的知识。谈到教育、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杨振宁在回忆过去时有清晰的思路、清晰的逻辑和细致的分析。由于他诙谐的话语,现场经常充满掌声。杨振宁是理工科毕业的,但他的文学造诣一点也不差。据他介绍,这与他父亲的教育密切相关。当杨振宁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杨武之很快发现他的儿子有杰出的数学天赋,但是他没有直接教他数学。杨振宁说:“父亲的哲学是慢慢来,别担心。”他一步一步地引导和教育儿子,并非常重视人文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教育。当杨振宁高中一年级毕业时,他的父亲还要求他的同事雷海宗从历史系找一个叫丁泽良的学生来教杨振宁的《孟子》和其他中国研究和历史知识。此外,杨振宁指出,与同学讨论是一个积极和深入学习的机会。当年杨振宁与黄坤、张守廉一起被西南联大称为“三剑客”。他们谈论了一切,从古代历史到当代政治、文化、生活、理想,甚至最近电影的细节,所有这些都成了他们的话题。在无休止的争论中,三人增进了友谊和知识。谈到现在,期待年轻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杨振宁说,时代变化很快,“20世纪初是学习物理的黄金时代,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是白银时代。”但他也指出,“尽管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但仍然有无数的小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每一扇门都很有趣。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可能非常重要,而且我们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我耳朵里的助听器。”他摸了摸耳朵里的助听器,慢慢地说。杨振宁也非常认真地回答了在场学生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研究生在寻找研究课题时感到非常沮丧,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1947年,那是杨振宁感到特别困难的一年。他20个月失败的实验生活让他沮丧,“我当时的感觉是幻灭了”然而,杨振宁最终坚持下来,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因此,他希望年轻人“如果有好主意,就不要轻易放弃”。同时,他还为年轻人指出了一条发展道路。"进入一个领域是最幸运的事情."当然,一个人必须结合自己的兴趣。“我希望你不要忘记,你很幸运能活到今天,记住这句话的含义和你在历史上可能扮演的角色,”杨振宁最后希望年轻的学生为自己、为国家、为国家创造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