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的节日意义
在民间当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而这个节日从古时到至今也保存着许多的习俗文化,那我们知道九九重阳节的节日意义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九重阳节的节日意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九重阳节的节日意义
1、敬祖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2、敬老
九九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西汉时候人们就开始在此时设宴求寿。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这可以说是重阳节在新时代中国的新表现形式,将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
3、孝道
对于重阳节的意义,将中华敬老传统加以深化和外延,发见的正是作为中华传统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长辈也许还没成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却仍然需要。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谓五常,是家庭和睦兴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国近代的衰败,今人将古代的一切思想视为封建思想,称不适用于今世。于是不讲孝道,导致很多老人无人赡养,并引起诸多社会及国家问题。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历史
远在魏晋时代,我国就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酒,令长寿。”这里的“蓬饵”,即是用植物的叶子和米面做成的重阳花糕。到了唐宋时期,吃重阳糕的风俗更为盛行。武则天曾命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赏赐给众臣。
宋朝时,重阳糕的制作已十分讲究。“都人重九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更相馈送,上插剪彩小旗,掺1丁果实,如石榴子、栗黄、银杏、松子肉之类。”《梦梁录》记录了两种重阳糕的制作方法:以糖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汀,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人韵果糖霜,名之曰“狮蛮栗糕”。明代民间还将重阳节叫作“女儿节”。《宛署杂记》中记载:“九月蒸花糕,用面为糕,大如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此风俗至今流传。在一些地区,有的人家在重阳节为出嫁的女儿馈赠重阳糕,一般是两个大的、九个小的,取“二九”相逢之意。到了清朝,重阳糕的制作更普遍,更精良。“京师重阳花糕极胜。有油果炉制者,有发面裹果蒸成者,皆剪五彩旗以为旗帜。市人争买,供家堂,馈亲友。”“花糕有两种,其一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栗,乃糕之次者。每届重阳,市肆间预为制造以供用”。在所有重阳糕中最讲究的,要属在宝塔形的花糕之上放九只小羊,意寓“九九重阳(羊)。”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寓意意义
登高辟邪气
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不过这一说法现在看实在有些不科学。不过,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
登高山祈福
据《礼记·祭法》中有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比起现今要艰苦许多,最早时期人们的很多事物大都来自于才集合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舅舅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
辞青
春季的踏青实际上与之相对的还有秋季的辞青一说。据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重阳节晒秋是什么习俗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上一篇:2022年除夕的含义与习俗
下一篇:除夕还有哪些别称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