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贴秋膘
立秋“贴秋膘”你做对了吗?,下面和出国留学小编一起来涨涨知识吧!
8月8日是立秋,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进补”的时节。北京、河北等地流行“贴秋膘”。为什么立秋要贴秋膘呢?如何正确贴秋膘呢?
为什么要贴秋膘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民以食为天 ”,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此外,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如何正确贴秋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没有食物不足的现象,现在往往都是食物过剩。夏季在房间里吹着空调、电扇,看着电视,很少出去走动,往往存积了不少脂肪。所以,现在立秋贴秋膘,和以往的概念有些不同,不是贴点脂肪,而是该贴点肌肉了。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正适合外出运动,锻炼锻炼身体,燃烧一下囤积的脂肪,增加点肌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来迎接寒冬的到来。
所以,不要盲目的跟随习俗来贴秋膘,要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如果是夏季是,食欲不振,营养供应不足。立秋过后,天气转凉,食欲恢复,可以选择多吃一点,但不是肥肉哦!而是要食物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天天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提高身体免疫力。
如果你是夏季在家吹空调、电扇,很少出去运动。那就应该动起来了,燃烧一下囤积的脂肪,以防肥胖的发生。少吃些油腻食物,选择清淡少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天天运动。
立秋“贴秋膘”,你做对了吗?天气逐渐转凉,食欲逐渐改善,要谨防肥胖发生,每天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来迎接寒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