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戒台寺

科普小知识2022-09-10 14:45:08
...

戒台寺又称“戒坛寺”,坐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是一座建于唐代的佛寺。它以拥有中国寺院中最大的戒台而闻名,同泉州开元寺戒坛、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中国三大戒坛”。戒台是佛教寺院向信徒传授戒律的地方,只有大的寺庙才设置。

中文名:戒台寺

地理位置:北京市门头沟区

类别:庙宇

建立时间:公元622年

著名景点:戒坛、山门殿

景点级别:AAAA级

1、简介

戒台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马鞍山上,距城区35公里,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北京现存最为古老的皇家寺庙之一。因建有中国最大的戒坛而闻名于世,该戒台可授佛门最高等级的戒律菩萨戒的戒坛,因此得名“天下第一坛”。戒台寺的千年奇松、百年古花比比皆是,具有极高的人文与自然观赏价值。

2、历史发展

戒台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初名“慧聚寺”,辽代时在寺内建立了戒坛。明代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重修后,改名为“万寿禅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又对其进行了维修与扩建,现存的建筑多为清代所建。


千佛阁

戒台寺原名慧聚寺,辽代时高僧法均在寺内修建戒坛,受戒者纷至沓来,名声始震。明正统五年明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自清代以来,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名戒台寺。

1957年,戒台寺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北京市*拨款对戒台寺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大规模整修,1982年12月25日,正式对游客开放,1996年12月,戒台寺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7年初,经有关部门批准,僧团进驻,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3、地理环境

戒台寺占地面积约4.4公顷,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九仙殿、戒坛殿等。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正殿,乾隆亲笔为其书写了“莲界香林”匾额。戒坛位于寺的西北部,坛基以精美的汉白玉雕成,整个戒坛为3层,高约3米。上层有莲花宝座,塑有释迦牟尼坐像。戒坛周围还塑有113个戒神像。千佛阁的北侧为牡丹院,院内遍植丁香、牡丹,院内建筑融合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和江南园林艺术的风格。殿堂四周分布着许多庭院,各院内有精美的叠山石,葱郁的古松古柏,加上古塔古碑,山花流泉,显得格外清幽。寺中著名的树木有“自在松”、“卧龙松”、“九龙松”和罕见的“活动松”,你随意拉动它的哪个松枝,整棵树的枝叶都会跟着摇动,好象一阵狂风正在袭来似的。活动松远在200多年前就已闻名,乾隆皇帝在此还留下了一座“题活动松诗”的石碑。北京流传着“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的说法。

戒台寺坐西朝东,整个建筑依山势层层高升,错落有致,寺内景致古朴清幽,既有北京寺庙的巍峨宏伟,又兼有江南园林的精致清雅,瑰丽异常。寺内肇建于辽代的戒坛,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戒坛并称中国三大戒坛,戒台寺居首,故戒台寺素有“天下第一坛”的美称。因戒台寺持有辽代道宗皇帝亲笔手抄的金字《大乘三聚戒本》,成为“镇寺之宝”,从而奠定了戒台寺律宗圣地的崇高地位。再者由于寺内可授佛门最高戒律——菩萨戒,更成为了中国佛教的最高学府之一。

戒台寺不仅胜于千年古韵的佛门渊源,更得满园古木苍翠的清新幽雅,四季宜人。春来香花烂漫,姹紫嫣红。夏至松涛连绵,云蒸霞蔚。秋及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冬临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真可谓“青山无墨天作画,美景不言自为诗。”如此胜景自然吸引了不少名家墨客驻足留连,不少社会名流也与戒台寺结有善缘,国画大师溥心畬、京剧大师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等人就经常来戒台寺小住颐情。

4、著名景点

塔林

戒台寺塔林始建于辽代,由历代寺内高僧的墓塔组成。塔林共分三处,一处是寺内抱塔松前“法均”大师的灵塔和衣钵塔,另两处是距寺东南半里多的上下塔林,多为明、清所建。戒台寺塔林地区古树资源丰富。上下塔林拥有一、二级古油松60余株。风光秀丽。

寺内灵塔饱经风雨战乱,大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尚存一座比较完整,是戒台寺中兴之祖“知幻”大师的灵塔。知幻大师是迄今为止戒台寺僧职最高的住持,生前将戒台寺从废墟中重建,把戒台寺带到了历史最繁盛时期。此塔是明代英宗皇帝特封敕建的佛塔,也是现存北京境内最高大的僧人墓塔(高27米)。

修复中的塔林

戒台寺塔林既是一座古典的建筑群,又是研究建筑史、艺术史和宗教史的珍贵资料。为了保护戒台寺这一佛教圣地,重现昔日庙宇辉煌,2013年5月,在门头沟区*的倡导下,启动了戒台寺景区整体修缮工程。目前已经恢复塔林墓塔27座。

塔林的修复有力地保护了历史文物,最大限度还原了历史风貌,塔林与戒台寺遥相辉映充分展现了千年古刹的神韵与历史文化。

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戒台寺大斋堂

戒台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年。被当时称为佛门栋梁的智周大和尚带领弟子开山建寺。辽代法均大师,在此首创戒台。中兴之祖智幻,寺院香火缭绕,庙宇巍峨。上至皇室宗亲,下至百姓信众,都以在戒台寺受戒吃斋念佛为荣。

戒台寺斋堂坐落于戒台寺大雄宝殿南墙外,在历史上也随戒台寺几经兴衰,但不论兴衰与否,斋堂依旧作为为民舍粥、寺院僧众吃斋之场所。在抗日年间北平城外,逃难百姓无家可归,戒台寺在当时便成为逃难百姓遮风避雨的一处居所,而斋堂在当时可谓是百家厨房。寺院舍粥,百姓互帮互助,在此度过了中国最艰难的时刻。时至今日,重建的斋堂依旧坐落在那里为游客提供免费斋饭。

戒台寺斋堂,原于卧龙松东北角,因年久破败被拆除。1956年朱德委员长来戒台寺视察,看到戒台寺内风景优美,古迹众多,特做出指示,戒台寺要加以修缮。本着,少赔不赚,为游人提供一些吃住的方便,以防夏季下雨,冬季下雪,为游客服务的原则戒台寺重建了斋堂。

2013年戒台寺景区为还原历史,满足广大信众的要求,恢复了戒台寺大斋堂。按照佛教仪轨过堂方法,食时五观。

牡丹院


牡丹院

晚清时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訢,因朝庭内部的权势倾轧,而从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到戒台寺“养疾避难”,留住长达十年之久。此间,奕訢出资改建了自己在寺内所住的北宫院,使之成为一座环境优雅、景色秀美的“寺中花园”,因院内广种牡丹花,所以人们俗称“牡丹院”。牡丹院位于千佛阁北侧,坐北朝南,分内外两重院落,中间以垂花门相连。其建筑风格是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与江南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既有北方四合院的古朴又有南方园林的秀美。迎门是一座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花坛影壁。院内东、南两侧有房,前有回廊相连。西侧为靠山花坛。两院之间以木质垂花门相连。门额上挂有晚清恭亲王奕訢所题“慧聚堂”的匾额。院内花木遍地,绿树成荫,几块太湖石点缀其间。后院东、西、北三面的房屋皆有回廊相连,雕梁画栋,文采风流。院子四角,用太湖石和花木建成的花坛各自成景。整个院落的布局采用了房屋建筑与园林造景、借景相结合的巧妙构思,可以说是举目皆景。正因景色怡人,美不胜收,由古至今,时有文人豪客,居住于此,修身养性,调养生息,古时的恭亲王奕忻、现代艺术家梅兰芳老先生,俱是此间常客。牡丹院也由此闻名,每逢牡丹花期之时,牡丹院也成为了戒台寺最美的风景。

天下第一坛

戒坛设于西北院,为高3.5米的汉白玉方台,雕刻精美。环坛雕刻113尊一尺多高的戒神,坛上供奉释伽牟尼坐像。像前有十把雕花木椅,即和尚受戒时“三师七证”的座位。该戒坛为明代遗物,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戒坛并称中国三大戒坛,戒台寺居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戒坛”。


天下第一坛

戒台大殿是戒台寺的标志,也是寺内最为主要的建筑。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漆金大匾,上书“选佛场”三个大字,为袁世凯手书。殿内的天花板为金漆彩绘,殿顶正中部分是一个“斗八藻井”。藻井内纵深分为上圆下方两个部分。井口内壁雕有许多小天阁,每阁内都雕有佛龛,龛内则供有金装小佛,宝相庄严。门内横舫上则挂有清代乾隆皇帝手书的“树精进幢”金字横匾,内侧挂有康熙亲笔的“清戒”二字匾额。可见数朝对戒台寺感情之深,着力之重。

不仅如此,戒台殿内的113尊戒神也是不可多得的奇景,那133尊泥塑金身,神形各异,有的威武雄壮,有的面目狰狞,有的顶盔贯甲,有的仙风道骨,却一个个栩栩如生,生动传神。这是迄今为止,北京地区绝无仅有的一组戒神塑像,难得的艺术珍品。

上一篇:将军坨风景区

下一篇:慕田峪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