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

科普小知识 2022-09-10 18:00:50
...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E'meiCampus),简称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是西南交通大学“一校两地三校区”(同一所学校,成都市、峨眉山市两地办学,成都市金牛区·九里校区、成都郫都区·犀浦校区、峨眉山市·峨眉校区3个校区统一管理)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位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峨眉山景区内。学校前身为清光绪22年(1896年)北洋官铁路局创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近代交通工程、矿冶工程、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921年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此后几经分合,学校先后定名“唐山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69年内迁四川,1972年改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西南交通大学主体迁入成都市后,在峨眉校址设立峨眉分校,2003年,峨眉分校更名为峨眉校区。截至2016年2月,峨眉校区共有土木、机械、电气、计算机、交运等10个教学系(部),26个本科专业(方向),5个研究生教育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第一批研究生于2014年9月份入学报到),在校学生7400余人;校区建有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运输等6个国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分中心,铁路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及通信平台等18个实验中心,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综合实验系统、建筑材料、地下工程等16个实验室以及与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单位共同建立的一大批覆盖校区各专业的实践基地。

1、历史沿革


光绪帝御笔朱批——西南交大出生证

西南交通大学始建于1896年,前身是北洋官铁路局创办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入侵,学堂*停办。

1905年,学堂在唐山复校,改名为唐山铁路学堂。

1906年,增设矿科,更名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

1908年,学堂由清*邮传部直辖,更名为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的邮传部被民国*交通部取代,学堂归交通部直辖,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唐山铁路学校。

1913年,学校奉教育部、交通部令,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21年,北洋*交通部组建交通大学,总部设在北京,下设北京、唐山、上海三个学校。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学校。


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关防

1922年,交通部改组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大学和南洋大学,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唐山大学。

1928年2月,北洋*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学改名唐山交通大学。同年6月,国民*宣布南北统一,唐山交通大学改称第二交通大学。同年,交通部重组交通大学,总部在上海。该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同年10月,国民*设立铁道部,我校暂归铁道部直辖。11月,交通大学移归铁道部后,交通大学改称铁道部交通大学,下设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工程学院,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后,该校校园被日军占领。在全校师生、校友的努力下,学校于年底在湖南湘潭复校。1938年3月,教育部指令,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暂行并入唐山工程学院。5月,学校迁往湖南湘乡杨家滩。1938年,武汉沦陷,举校再次*西迁。

1939年,学校在贵州平越古城(今福泉市)复课。

1941年7月,教育部下令将学校校名改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由于此校名在校内引起争议,1942年1月,教育部更改前令,组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44年11月,日军攻占贵州独山,学校*再次迁校到四川璧山办学。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8月,接教育部令,学校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归教育部直辖,迁回唐山原址办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校由*军委铁道部接管,组建中国交通大学,本部在北京,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学校更名为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教育总长范源濂亲笔题写的“竢实扬华”匾

1950年8月,学校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1972年,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峨眉办学时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要意义的过渡阶段,它为学校“天府时代”的正式确立以及以后“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从教学、科研、师资、设备以及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都方面都准备了条件,奠定了新的更大更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至学校重心迁往成都之前,在铁道部、四川省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办学整体规模和实力都有了巨大发展,全校已经拥有桥梁及地下铁道、铁道及道路工程、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材料工程、工程力学、运输工程、管理工程、社会科学、机械工程等16个系以及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学院等共20个教学单位。

198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南交通大学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里堤街道(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扩建总校。

1986年8月2日,成都总校建设工作正式奠基开工。

1988年3月30日,成都总校正式挂牌办公;1989年9月1日,学校重心正式转移成都,原峨眉校址改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

2002年在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犀浦镇建设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2003年,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

2001年,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设立药学院(筹),设有制药工程、中药学两个本科专业;设立旅游学院,设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景区规划与管理)、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

2000年、2007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2008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药学院由峨眉校区迁至犀浦校区,由原药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原有中药学和制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保留,2013年起中药学专业不再招生,制药工程专业继续保留。旅游管理专业并入了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亦不再招生。原旅游学院的基础上设立了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财会系。

2016年6月,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在全国本科一批录取;同年8月27日,西南交通大学竺可桢书院在峨眉校区正式揭牌成立。

2、校园环境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校园风光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座落在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峨眉山景区内,是西南交通大学“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区占地1033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3、办学条件

科研机构

峨眉校区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项;现有*、省级精品课程9门;先后主持、参与*教改课题9项、省部级教改课题20项;拥有“机械基础”、“电气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分中心,建有模拟变电所、200米铁路综合实践基地、铁路行车模拟实践基地、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同声传译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室和实践基地;通过科技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峨眉校区正集中力量,充分利用学校已建成的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质资源,建设物理、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运输等6个实验教学示范分中心。

专业设置

2014年峨眉校区开展研究生教育专业(五个)
专业名称 发展方向
峨眉校区的研究生培养教育是在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和相关学院共建的基础上展开
交通运输工程 工务工程方向
建筑与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
电气工程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方向
控制工程 轨道交通安全控制技术方向
交通运输工程 交通运输项目管理方向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本科专业一览表
学科门类 大类专业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所在系
工学

土木类

土木工程

铁道工程、道路工程、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工程检测与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土木工程系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程机械、铁道车辆、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电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与车辆工程

机械工程系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铁道电气化、

电力机车、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

电气工程系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设计自动化、

城市轨道交通电子测控

通信工程

铁道信号、

计算机通信、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工程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应用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

交通运输类

交通运输

铁道运输、外贸运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物资采购与管理

交通运输系
管理学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注册会计 财会系
法学 政治学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 政治工作 人文社科系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翻译 外国语系

4、办学理念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图书馆

峨眉校区在西南交通大学的领导下,坚持“提高质量、调控规模、优化结构、改善条件、办出特色”的“二十字”发展总方针,锐意改革,积极探索发展之路,明确了“通过适应性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类型、特色上与成都两校区形成互补;通过战略性调整,巩固和发展与成都两校区互补的学科和专业,

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开创与学校协调发展的办学新格局”的“两条线”发展思路,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应用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2015年12月4日下午2时30分,西南交通大学在峨眉校区扬华讲堂举行*大会,宣布。峨眉校区总体定位为:

(一)建设若干学院所在地。新办学科专业方面,坚决贯彻新学科、新专业成熟一个办一个的基本原则,不成熟坚决不办。即使成熟学科专业,也要根据学校有关新学科、新专业建设相关规定,科学论证,严格按程序决策后方可实施。同时,开办高铁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特班和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班。

(二)建设高端培训与研究基地。其中,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相关业务落地峨眉校区,用2年时间实现战略性转移;解除国际教育学院与国际处合署办公关系,国际教育学院为学校直属二级单位,按直管式运转,落地峨眉校区,负责开展出国培训、来华留学生语言教学和中国文化教育教学。

(三)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基地。由国际处牵头,2016年、2017年即将在峨眉办学的成都(总校)铁路相关专业学院直接负责,峨眉校区、教务处、研究生院积极配合,共同优先推进即将在峨眉校区招生的相关铁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事务。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成都校区中外合作办学条件较好的其它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并使之落地峨眉校区。

5、办学成绩

学生培养

峨眉校区实行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强调个性教育和特色教育,通过构建基础平台和开辟多条培养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批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学生。2003年以来,校区学生获省部级以上比赛奖项170余项,其中重要的有:

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四川省金、银奖21个;

在第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四川省有5名学生进入全国前100名,其中峨眉校区2名,四川省第一名和单科成绩第一名均是峨眉校区学生;

在2009年的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有1名学生的成绩四川省排名第一,有4人获全国三等奖,3人获四川省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

在全国SolidEdged设计大赛中获第一名、第二名和团体一等奖;自2003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屡获佳绩,先后获国家一、二等奖近40个,在四川赛区名列前茅;

在第八、第九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第一次组队参加的全国汽车节能竞技大赛中,校区学生制作的“节能车”在西南地区参赛队中名列第二;

有10人次在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和全国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奖;

1名同学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专业组特等奖1项;1名同学英语四级考试692分(满分710分);

1名同学被微软公司授予2005年全球最有价值专家称号;校区学生获国家专利发明5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

学术交流

校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目有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研究生项目;中法“4+4”项目;纽约科大“1+2+1”项目;“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比利时鲁汶大学GroupT交流项目;加拿大渥太华大学3+2本硕连读项目;英国斯泰福厦大学“2+2”、“3+1”项目;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2+2本科生交流项目;德国Ostfalia应用科技大学硕士生交流项目;*义守大学、正修科技大学、中华大学本科生交流项目等,为学生留学创造了良机。此外,每年都有一定比例(3%左右)的毕业生被选送为免试研究生。

历年来,峨眉校区毕业生,在学校“双严”传统的要求下,以“基础厚、能力强、上手快、后劲足”的特点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6、院系设置

院系概况


明诚堂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现有在校学生7300余人。设有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土建工程系(原峨眉校区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系(原峨眉校区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城轨电气系(原峨眉校区电气工程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铁道信息工程系(原峨眉校区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城轨运营管理系(原峨眉校区交通运输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系(原峨眉校区外国语系)、财会系以及基础课部、体育工作部等10个系部。2016年峨眉校区恢复一本招生后,继续办学的系改为相应学院的下属系,原财会系和人文系本科专业取消。大部分系别的传统专业被取消,只保留一两个专业。

交通土建工程系(原土木工程系)

百年交大,百年土木。土木工程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的传统与优势学科,在百余年的征程中开拓进取,厚积薄发,立足铁路,服务国家,谱写了自己辉煌的篇章。

今天的土木工程系秉承沉淀百余年的交大土木文化和专业精髓,继承和发扬学校“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和“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施教学立系、人才强系、科研兴系的发展战略。

在学校和校区党政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系师生多年的不懈努力,土木工程系现已发展成为峨眉校区最大的教学单位:全日制本科学生2200多人,教职工70余人,下设城市轨道地下工程教研室、铁道与道路教研室、桥梁与检测教研室、建筑与造价教研室、测量与地质教研室、实验中心、地震观测台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系办公室、辅导员办公室2个教学辅助单位;设置铁道工程(包括铁道工程、桥梁工程课程组)、城市轨道地下工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工程造价、工程检测与评估,共6个专业方向;拥有工程检测及结构评估、200m铁道综合实践、土木基础力学等一批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及实验室。2007年起学校在我系开设“詹天佑班”,体现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结合,2010年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学校率先开办了2008级、2009级“中铁八局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实现了高质量应用型土木工程技术人才订单培养的突破。

教学是立系之本。在2007年圆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基础上,狠抓教学质量工程建设,2007年至2011年,我系荣获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区精品课程、11门校区优秀课程;正式出版各类专著、教材或教学指导书14种、编写讲义15种;在各种公开出版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7篇、校级和校区教改项目立项5项。在教学成果评选中,获*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校区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共13项。“土木工程检测教学团队”获学校教学团队称号,张克跃教授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2011年“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获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立项;“城市轨道地下工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批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子项目;铁道工程专业获得了西南交通大学“卓越计划”专业建设点重点专业建设。

人才是强系之柱。土木工程系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努力,一支热爱学生、爱岗敬业,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正呈现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我系现有师资队伍总人数为57人,其中正、副教授18人,博士(含在读)共21人、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以上。为更好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逐年安排教师到高速铁路施工现场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锻炼和实践,外出实践时间在3个以上教师占全系教师的45%。

科研是兴系之路。2007年至2011年签约科研项目65项,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其中包括“高速列车服役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国家“973”重大项目、“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施工监控”等10余项省部级项目。我系教师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0余篇,另有20余篇被SCI/EI收录检索;获得国家实用专利4项、引进优秀学术骨干4人,初步搭建道路与桥梁、隧道与地下工程、路基与地质三个科技团队。同时,我系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系交流和做学术报告,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各类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有11人次到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塞内加尔等国进行学术进修和访问交流。

二、学生活动土木工程系大力支持开展科技学术类社团以及文化体育精品活动。以建筑与结构设计协会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大赛”、测量协会的“测量大赛”、造价协会的“算量大赛”、“读书节”、“铁龙杯”系列体育比赛、心理训练营、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平台,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系学生荣获了全国结构设计大赛特等奖、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一等奖、周培源力学竞赛省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4名学生入选“中法4+4”项目,获得国家奖学金赴法留学。多名学生参加”中美1+2+1”项目,其中一人获颁项目“优秀毕业生”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0周年庆典》上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2006届地下铁道与隧道工程专业毕业生索朗德吉当选共青团十六届*委员会委员。08詹天佑班获詹天佑基金会2010年度“詹天佑优秀班集体”称号。2011届毕业生有72人被录取为研究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2%。

土木学子用自己的实力博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赞誉。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系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主要在铁路、公路、市政等设计院、路局、工程局和市政工程公司等单位工作。多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三、教学设施土木工程系基础实验室包括建筑材料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及工程测量实验室等五个实验室。2003年,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在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成立了由以上五个实验室合并而成的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2200m2,建设有“土力学直剪仪室、土力学三轴仪室、土力学压缩仪室、土力学相对密度、渗透实验室、土力学膨胀、收缩实验室、土力学液塑限实验室、土力学三轴、击实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地质实验室、混凝土实验室、压力机实验室、水泥实验室、沥青、砂、石实验室、水泥、混凝土养护室、金属实验室”等18个功能实验室,此外还有测量实验仪器收发室及低耗储备室等。中心现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设备台套数约400台套。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中心专兼职人员15名,平均年龄35岁。其中高级职称人数占20%,中级职称占40%。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5人。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热爱实验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稳定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中心主持、主研多项教改、科研项目。已编写实验教材及实验指导书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表论文多篇,其中被EI收录2篇。

土木工程系教学科研实力逐年增强。完成科研项目32项,科研经费450万元,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4篇被EI检索。出版专著和教材14部,获校区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都要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来系作学术报告。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系(原机械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是该校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全系共有在校学生近1000人,教师50余人。开办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铁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等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建设有机械基础实验室、工程机械实验室、机械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数控中心、CAD中心、金工实习工厂等实验实践基地,还在眉山车辆厂、资阳内燃机车厂、昆明机车厂等企业建设有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机械工程系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以“严谨治学、开拓创新”为办学宗旨,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推崇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基础,架构专业技能、计算机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方案已初见成效。活跃的思维、鲜明的见解、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特色。

我系学生因综合素质高、有干劲、肯吃苦,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在历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签约率均保持在95%以上。承百年老校优良传统,创今日交大美好未来”。机械工程系全体师生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秉承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树立“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工作理念,励精图治,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为实现机械工程系的跨越式发展,为创造峨眉校区美好的未来和明天而努力奋斗。

城轨电气系(原电气工程系)

城轨电气系,原名电气工程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建猷教授、电机专家杜庆萱教授、著名电磁理论专家任朗教授等于1949年创立,时称电机系,迄今已有50多年历史。1989年,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扩建总校并迁入成都市,在峨眉校区设立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保留了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当时以专科教育为主,包括铁道电气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工程等专业;1998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将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划分为机械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并于该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9年成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将电气工程系中计算机相关专业划出,电气工程系保留铁道电气化、应用电子技术两个专业;2003年,峨眉分校更名为峨眉校区,成立峨眉校区电气系。(开设专业铁道电气化、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供电,电子信息工程)。2016年,电气工程系改为城轨电气系,原传统王牌专业铁道电气化及电力机车专业取消。

城轨电气系(原电气工程系)现有教职工41人,教授、副教授11人,博士、硕士(含在读)21人。目前只设有城市轨道供电,1个专业方向,共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力机车、电子信息及电工基础4个教研室和电工电子、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3个实验中心。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城轨电气系始终坚持发挥学科优势,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人才的适应能力,突出特色办学和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成绩斐然,多次获省、学校教学成果奖,建设校精品课程1门,校区精品课程4门,校区优秀课程4门。编写各种课程教材、讲义十余本,其中《电路分析》、《电测试技术》已正式出版。

2006年我系又有4门教材列入校区教材建设立项项目。各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校区教改立项建设项目4项。在师资培养方面,我系一向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等一系列手段,我系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在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城轨电气系在保证使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并积极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学改革、提高人才质量、师资培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经验,连续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项,西南通交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校区教学成果奖2项。设有电工电子实训基地、模拟变电所实训基地、EDA实验室、DSP实验室、交/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室等一批设备先进、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及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项目,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正在实施的“323”实验室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先后建成了电力电子实验室、交直流传动实验室、微机保护实验室、改扩建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交流电机实验台等,目前正在筹建电气化铁道装备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并争取建成学校的亮点工程。

城轨电气系的科研工作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我系教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电网技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继电器》、《铁合金》、《铁道建筑》、《铁道建筑技术》、《机车电传动》等核心期刊(或统计源)及《现代电子技术》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5篇,其中18篇发表于核心期刊,17篇发表于公开期刊,另有2篇进入了EI检索。共计有八项校基金项目,其中二项为总校基金支持,六项为校区基金支持。通过校基金的支持,锻炼了我系的科研队伍,并使我系先后取得了一项国家863项目(磁悬浮交通供电系统优化配置),二项横向项目(机车用电量自动计量系统第一期、矿用机车电机实验台研制),总折合科研经费达57万余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使科研工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也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系科研的各项工作,努力开拓产、学、研的道路,我系积极与与乐山电机工程学会联系,成立了峨眉校区电机工程学会,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参与乐山市的各项科技活动,在2005年9月举办的乐山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我系提交的论文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十多项,在整个学会及各现场单位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06年4月,由我系承办的乐山市科协第二届学术大会(电力分会场)学术报告会在该校学术交流中心会议厅成功举行,在乐山地区起到良好的影响。十多年来培养的本科毕业生遍布全国各个铁路局、工程局、设计院(所)及地方各电力、电子、计算机应用等部门,这些毕业生都工作在教学、科研、设计、生产、管理第一线,以“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刻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同时,自2002级以来,连续3年均有同学入选参加中法“4+4”保送留学生的法方面试,并且连续两年峨眉校区唯一的中法“4+4”保送留学生都是我系同学。200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周巧红同学成为峨眉校区第一位中法“4+4”保送留学生,2003级电气茅以升班刘杰同学成为继周巧红之后电气工程系又一位中法“4+4”保送留学生。

城轨电气系始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由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校团委、电气工程系主办、电气工程系承办的“电气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为全校同学营造了一个重科学、重实践的学术气氛,给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是以该校电子、电气和计算机爱好者为基础创建的大学生社团组织,由电气工程系指导活动和工作,受校学生会监督。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小红帽”青年志愿者义务家电维修服务队经常到峨眉山市开展活动,义务为社区居民维修家用电器,受到社区居民的一到好评。

电子科技协会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提高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协会先后被评为“西南交通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协会”、“四川省乐山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社团”、“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示范性学生社团”锦旗。另外,“峨眉—交大公交车共建”、“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是同学们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桥梁;“电气之夜”晚会是同学们挥洒青春激情的舞台;一年一度的毕业生离校奉献活动是同学们向母校表述自己感情的独特方式。这些,处处都有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的身影,处处都体现着电气人和谐、幸福的氛围。

城轨运营管理系(原交通运输系)

交通运输系成立于1995年,原名经济与运输管理系,2001年改为现名。包括铁道运输、外贸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物资采购与管理四个专业(方向)。除本科教学外,我系还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工作。已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中,新设交通运输项目管理研究方向,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首届研究生。在此基础上,拟规划建设交通运输项目管理和交通运输行为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现设有教研室4个、实验中心1个。专兼职教师3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具有硕士学位。入选西南交通大学高层次人才等建设项目近20人次,教学团队及特色专业3个。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近800人。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系继承和发扬学校“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双严”传统,逐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和谐、严谨”的优良系风和“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精神,教师珍惜自身教学声誉,学生以勤奋上进为荣,成为推动我系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使我们能够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就业等方面取得更多、更好成绩。

交通运输系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已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精品和优秀课程13门。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校级10项,编写出版教材7部。我系注重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抓起,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和模块化”,有力保证了应有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交通运输系历来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除建有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外,我系校内还建有交通运输实验中心,拥有城市轨道交通实验室、铁路信号实验室、接发列车实验室、列调调度指挥实验室、车站调度指挥实验室、铁道运输综合调度指挥实验室及外贸运输等实验室。部分建设成果被四川科委鉴定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多次获得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其为主体内容的建设成果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交通运输系主持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经费近300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铁道部、四川省、中国科协等省部级项目13项。在铁道学报、中国铁道科学、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国软科学、系统管理学报等期刊及重要学术会议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1部,其中EI、CSSCI论文近50篇,多篇论文获中国物流学会一、二等奖。为了给老师们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我系围绕“凝练方向、建设队伍”的发展思路,积极建设科研团队、参加学术交流。交通运输系组建科研团队3个、参加交通运输物流领域青年学术会议、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等近20人次。

学生工作方面,我系结合学生特点与专业特色,以学风、系风建设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保障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铁道运输专业方向毕业生(特别是男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外贸运输专业方向一直保持在95%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方向从2011年开始招生,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必将为该专业方向学生(特别是男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机遇;应用人单位要求,我系将从2014年开始招收物资采购与管理专业方向学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占工程总成本或产品销售额绝大部分的采购成本已成为企业广泛关注的关键领域。在该背景下,物资采购与管理专业立足于工程施工企业及其他大中型企业,以精准的物资采购与保证能力作为其核心竞争力。融合物资学、物流学和管理学,交叉符合性是该专业方向的显著特点。此外,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除了学校各种奖励,我系还面向全系优秀学生设有系主任奖学金、三辰奖学金、创源奖学金、川铁奖学金等多项专项奖学金。

铁道信息工程系(原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

近十年来,按照学校发展战略部署,在坚持完善与优化专业结构的同时,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紧抓轨道交通发展机遇,新开设了铁道信号、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工程等专业方向,并积极开展配套建设。2011年以来,以总投资逾千万元的教育部修购计划建设项目《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及其通信平台》为依托,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全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与运营实验室建设。项目建设以现场实际需求为背景,结合业界前沿动态,体现跨学科、跨专业特点,充分融入自身优势积累与自主创新理念,为突出专业特色和内涵品质提升、以及教学资源整体优化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实现彰显轨道交通特色的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0年以来,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1项,教育部项目6项,*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4项,纵向经费100余万元,横向项目4项,经费50余万元;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18篇。通过近年来各类科研项目的实施,深入推进了科研团队建设,为继续提升科研水平、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十余年来,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于2005年成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后续进一步扩展成立了5个工作室,由本系教师负责管理并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信息科技创新实践。自成立以来,科创中心积极协助组织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和学科竞赛活动。目前主要参与的国际国内学科竞赛有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网络安全大赛、交通科技大赛、物联网大赛、微软“创新杯”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赛事,并承办一年一度面向全校学生的实验竞赛月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积极举办轨道交通信号技术论坛,为营造校区良好的学术氛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和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稳步上升,实训基地不断扩充和完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和开放性实验教学全面展开,在2006年以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科研上,IT人才综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获校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总校一等奖,网络实训基础建设获得校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总校三等奖。

计算机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IT合格人才而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理念,而努力。

人文社科系

人文社科系成立于2001年9月,承担着校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现有政治学与行政学1个本科专业,共有学生34人。设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与法律、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5个教研室。全系共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7人,占26%,讲师11人,讲师以上职称占总数67%,硕士以上学历21人,占总人数的78%。他们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孜孜不倦,力求于精,为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人文社科系自成立以来,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研究,全面促进全系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上新台阶。通过努力,全系各项教学工作井然有序,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系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3篇,出版教材10部,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区教学改革项目8项,校区级精品课程3门,优秀课程6门,获得西南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峨眉校区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并有4名教师在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以上的奖励。

人文社科系本着“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宗旨,按照“巩固基础、扩大影响、形成特色”科研工作思路,紧密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围绕科研工作做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142篇,其中核心期刊79篇,出版《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等学术专著3部。

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3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1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研究项目2项,校级科研基金项目12项;获得乐山市“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社科优秀奖2项,四川省社科联“研讨会优秀论文奖”1项,乐山市法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并有2人评为了峨眉校区“科研先进个人”。

(一)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加强学生党、团支部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以专业建设为依托,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专业建设相融合,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工程建设。

商务英语系(原外国语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深厚的综合素养和熟练的翻译技能的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多、更迫切,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及时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学校毗邻世界双遗产峨眉山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依托办学历史悠久的理工科专业,于2006年成立了外国语系。

外国语系自创建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外国语系按照“教学是立系之本,科研是强系之路”的理念,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大力加强师资建设和引进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求真务实的师资队伍。

外国语系有近40位教职工,其中教授、副教授占26.4%,外籍教师占17.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达91.2%,先后有44%的教师被派往美国、英国、泰国等国家学习、交流,进修学位。主要负责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和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大学英语、日语、法语的教学。该系教师主持省级、校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教学成果奖6项,建设精品课2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

外国语系机构健全,设施完善。现设有大学英语第一、第二、第三教研室和专业教研室以及旅游翻译研究中心、林肯国际教育中心等二级部门。本系与泰国、加拿大等国开展了合作办学,并与国内多家知名翻译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外国语系还下设外语协会、翻译协会、英语调频台等学生社团,指导该校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学校已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数字化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外语自主学习中心、音频台、英语调频台、外语音像库等语言实验设施,能提供外语培训、磁带复制、网上答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专业四级、八级、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考务等服务。

2006年,首批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入学。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在外事、教育、旅游、商贸等部门从事口译、笔译、业务洽谈、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英语翻译人才。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外语学子已经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该校一道独特风景线。

财会系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财会系在原西南交通大学旅游学院基础上,适应学校学科调整战略的需要,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是该校最年轻和朝气蓬勃的院系。

财会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0名,讲师15名,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财会系现有一个本科专业(会计学专业),设有会计、企业管理、旅游3个教研室及管理咨询培训中心、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

财会系重视系学科建设与发展,在办好学科的基础上,正积极进行新的学科建设。财会系术氛围浓厚,在过去7年中,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3项,教师发表专著2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财会系国际交流活跃,财会系已与泰国易三仓大学等国外名校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与法国昂热大学、美国圣约瑟夫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大学有经常性的人员往来。

7、人才培养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系列举措结出累累硕果,学生质量广受用人单位好评。据统计,2008年-2011年,峨眉校区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特别是有轨道交通特色的铁道工程、铁道车辆、铁道电气化、铁道运输、铁道信号等专业毕业生十分紧俏,供需比平均达1∶4,铁路系统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25个工程局很多都早早发来订单,但大多都无法满足预期需求数量。根据2012年4月校区组织的对铁路系统18家大型企业单位(含部分城市地铁公司)的实地跟踪调研结果,用人单位对峨眉校区人才培养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峨眉校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现场需求契合紧密,峨眉校区毕业生“技术基础知识扎实,能吃苦耐劳,很多学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杰出贡献,西南交大学生基本上占各单位技术管理*人才的三分之一左右。”

此外,通过强化工程能力培养,还涌现出一批专长学生。在由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2009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由峨眉校区土木工程系2006级学生吕伟担任组长的代表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大赛特等奖;电气工程系2007级学生蒋雪峰本科在读期间获得多项专利,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为硕博连读生,代表南航参加研究生数学建模赛,获全国第一名,在南航校内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全校通令嘉奖。

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也给予高度肯定。根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对2009届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学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0%,高于全国"211"院校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11日第7版)

8、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晏启鹏

校长:沈火明

党委常务副书记:段雪芬

常务副校长:张秀峰

党委副书记:靳能法

副校长:苏谦

校长助理:杨德友

校长助理:张占军

9、知名校友

何华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总工程师。

翟婉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秦顺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院董事长和中铁大桥局总工,1987年毕业于桥梁及结构工程专业。

丁荣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和网络控制专家,1984年毕业于电力机车专业毕业。

余海岁: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Nottingham大学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创始人、主任、教授。

卢春房:原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2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铁道工程专业。

朱望瑜: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1982年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

柯尊平:*四川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王宪魁:黑龙江省*党组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84年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系运输管理专业毕业。

10、交通信息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

一、峨眉--九里两校区交通车

(每天上午8点、下午5点对开,节假日增开)票价:40元/人(从2013年5月1日起)。

购票点:收发室旁、老唐院饺子馆下

时间:8:00—11:30,14:30—17:30(春季)

8:00—11:30,14:00—17:00(冬季)

二、从峨眉山市市区到校区的交通信息

1.峨眉火车站

乘8路公交车(火车站-天下名山),票价:2元/人,天下名山站下车后进“天下名山”牌坊前行约100米的右边有一块刻有“交通大学”四个金字的石碑即是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南门。

2.佛光广场(喷水池)

乘5路公交(市区-伏虎寺),票价:1.5元/人,在校区东门和南门附近分别设有“交大东门”、“旅游车站”两个车站,“交大东门”站即对着校区东门,“旅游车站”站往回走100米的左手边有一块刻有“交通大学”四个金字的石碑即是校区南门。

3.从峨眉山旅游客运中心(报国寺汽车站)

地点:出车站后向天下名山牌坊方向前行约五十米的左边可见一石碑上刻有“交通大学”四个字的地方即是校区南门。

主要有发往成都、绵阳、宜宾、重庆等地的长途汽车,以及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内部的旅游专线。另外,峨眉山旅游客运中心出售往三峡的客轮票。乐山市市区肖坝车站有直达峨眉山旅游客运中心的专线。

三、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北起江油、经绵阳、德阳、广汉、成都(成都东站,成都南站(与成都地铁一号线同台换乘),双流机场站等)、然后向南经过彭山、眉山、青神、乐山,最后抵达峨眉山,全线共21个车站,在峨眉山的终点站为峨眉山站,车站位于校区东门出门500米左右,峨眉山至成都东票价为65元,从峨眉去成都大概1小时20分钟。

可在校区南门旅游车站公交站乘坐12路公交车(高铁广场站——伏虎寺站)前往,票价1元/人。

上一篇: 孟苏铁

下一篇: 金堂铁皮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