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大革命失败后*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亦称“赣东北”、“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创建的。闽浙赣根据地东临东海,西接鄱阳湖,北靠长江,南达闽江,闽赣之间的武夷山、皖赣之间的鄣公山、黄山、江西的怀玉山,浙江的仙霞岭,绵延横横亘,山峦叠障,地势险峻,构成了武装割据的天然屏障,得天独厚的游击地带。这里河流交错,信江、抚河、乐安河、新安江、崇阳溪等灌溉系统纵横,水网密布。边界土地肥活,资源丰富,以农业主的自然经济比较发达,能为开展革命斗争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边界的地理环境具有重大军事战略意义,作为革命根据地,直接威胁到九江、南昌、芜湖、南京、上海、杭州等反动统治的中心城市,因而增加了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中文名: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类别:革命根据地
位置: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
相关人物:方志敏、邵式平、黄道
1、介绍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大革命失败后*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亦称“赣东北”、“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边界地区。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创建的。闽浙赣根据地东临东海,西接鄱阳湖,北靠长江,南达闽江,闽赣之间的武夷山、皖赣之间的鄣公山、黄山、江西的怀玉山,浙江的仙霞岭,绵延横横亘,山峦叠障,地势险峻,构成了武装割据的天然屏障,得天独厚的游击地带。这里河流交错,信江、抚河、乐安河、新安江、崇阳溪等灌溉系统纵横,水网密布。边界土地肥活,资源丰富,以农业主的自然经济比较发达,能为开展革命斗争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边界的地理环境具有重大军事战略意义,作为革命根据地,直接威胁到九江、南昌、芜湖、南京、上海、杭州等反动统治的中心城市,因而增加了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2、*范围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3、大事件
1927年10月,方志敏等首先领导了戈阳县九区的秋收起义。
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
1928年方志敏等又领导了横戈农民起义,成立了戈阳、横峰两县苏维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以磨盘山为中心,纵横40里。
1928年10月又创建闽北革命根据地。
1929年初,革命斗争遍及信江流域的8个县。成立信江苏维埃*,方志敏任主席。
1930年,*军委指示,正式成立红十军,周建屏任军长,赣东北和闽北革命根据地合并,成立赣东北省苏维埃*,方志敏任主席。红十军抵制了李立三“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粉碎了敌军前两次“围剿”,使根据地巩固发展。但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未能打破第三次“围剿”。
1932年敌军第四次“围剿”,红军主力转向根据地外机动作战,在浙赣边一带开辟新区,党*鉴于新形势,改赣东北省为闽浙赣省。至同年底形成26个县的闽浙赣根据地。
1933年,方志敏任闽浙赣省委书记,采取正确战略战术,使根据地扩大,但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传到根据地后,方志敏领导下的工作又被彻底否定,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据地缩小。
1934年*指示,方志敏主持将红七军团与红十军组建为红十军团,10月方志敏率红十军团主力北上抗日。
1935年1月遭敌伏击,方志敏被俘,余部突围到浙南地区,在粟裕、刘英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4、主要*
方志敏
方志敏
粟裕
刘英
邵式平
黄道
周建屏
5、创举
在方志敏的领导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在对敌斗争上,在根据地建设上,在苏区党的建设上都有许多创造,如在游击战方面提出“53个字”战术,即“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集中兵力,争取主动,打不打操之于我。扎口子,打埋伏,打小仗,吃补药,吃得下就吃,吃不下就跑”。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根据地是我军开展地雷战的发源地。地雷原是闽北农民用来防范深山野兽的武器。崇安上梅暴动后,为了避开反动派的报复,*群众都退到山里去,为了阻止敌人进山“扫荡”,在进山口埋设地雷。方志敏发现后感到地雷威力大,便认真总结群众的经验,大力推广。培养训练骨干,省县区乡苏维埃成立地雷部,村普遍成立地雷组,各级办地雷厂,开展地雷战。1932年初步统计,一年内用地雷炸死敌人3000多人。1934年4月24日,*苏区派人参观后,发文向全国各根据地推广方志敏的地雷战经验。后在抗日战争中,解放区军民普遍使用地雷战战术,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根据地建设方面,闽浙赣苏区首先创立股份制,发行红色股票。实行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几条对外贸易的路线。1930年10月,成立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方志敏还亲自主持制定《临时消费合作社条例大纲》,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在财政收入上,闽浙赣省由过去靠打土豪收入为主,改由苏区发展国民经济、扩大贸易来增加财政收入。*知道后批示说:“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明显效验已在闽浙赣边区表现出来。”
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制定苏区《*员守则二十二条》,其中第三条“牺牲个人”,提出革命就是拼命,要牺牲个人一切去向敌人拼命,革命才能成功;第十九条“不得贪污”,指出吃铜打夹账,只有请他滚出去(吃铜即吃铜元,打夹账指做假账)。由于守则通俗易懂、联系实际,对党员的信仰、纪律、廉政都起重要作用。苏维埃工农检查部成立后,设立控告箱,提倡实名控告,由不脱产的“突击队”“轻骑队”进行检查。*誉之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模范的闽浙赣省”。
6、背景
鸦片战争以来,边界人饱经战之害,深受帝国主义、土豪劣绅、军阀官僚的压迫剥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闽浙赣边人民群众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浪潮,在赣东乌孜别克,1904年,乐平人民为反抗反动*抽收青定捐,爆发了数千农民攻打县城,夺取枪械,捣毁统捐局和厘卡的农民暴动;1914年,铅山农民和造纸工人,在洪门会领导下,成立大和国,武装古领县城;横峰农民曾自发组织,打开地主粮库,给饥民分发粮食。这些斗争充分显示了边界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促进了人民群众的觉醒。
7、革命旧址
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主席曾高度称赞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模范的闽浙赣省”。
根据地旧址
*闽浙赣省委旧址,位于山峦叠翠、红叶掩辉的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大门两边当年书写的一副对联:“坚决执行党的进攻路线,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攻”的标语仍清晰可见;门内有一小院,院内栽了大芭蕉;旧址房舍是一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内设省委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和白区工作部等机构。*闽浙赣省委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同志,于1931年兼任省委书记时就住在这里。方志敏同志办公室兼卧室仍保存完好,陈设一如当年,还留着主人睡过的四轮架子床,墙壁上糊着《工农报》、《红色东北报》。
1959年11月30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上饶地委命名为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