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
2000年出品的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的第二部长篇故事片电影,被誉为“平民化的史诗作品”。影片采用的语言是晋语、普通话、河南安阳方言。这部影片以贾樟柯的故乡山西汾阳为背景,讲述了几个歌舞演员从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的生活。贾樟柯通过几个小城镇人在这大约十年间的平淡生活,展示了现代经济中心的中国是如何从*后中国转型的,以及这种转型对草根阶层的冲击。
导演:贾樟柯
编剧:贾樟柯
国家地区:中国香港|中国|日本|法国
发行公司:PrimerPlanoFilmGroupS.A.
1、剧情介绍
一九七九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汾阳县文工团的崔明亮、张军等年轻人一起排演诗朗诵《风流歌》。崔明亮十分倾慕担任朗诵女演员的殷瑞娟,二人经常在一起排练,但从未相互表达过彼此的心意。星期天,崔明亮和张军约殷瑞娟、钟萍等同事一起去看电影《流浪者》,偶遇殷瑞娟的父亲。殷父不喜欢女儿与崔明亮在一起,并误会两人是在恋爱约会,将女儿从从电影院中叫走,令大家不欢而散。但殷瑞娟和崔明亮的心里却更加不平静,两人在黄昏的街上偶然相遇,终于表达了自己了心意。进入八十年代,沿海城市逐渐开放,发廊里能够听到邓丽君的歌。张军前往广州探望姑妈,寄给崔明亮一张印有城市街景的明信片,崔明亮看着明信片上高楼大厦的景象,彻夜难眠。从广州归来的张军带回了许多新鲜玩意,包括一把红棉牌吉它,崔明亮很快便迷上了弹吉它。文工团排演了一台轻音乐节目,并要进行巡回演出,但殷瑞娟因父亲生病,不能与演出团同行。殷瑞娟和崔明亮不得不暂时分离,清晨,崔明亮、张军等人乘着汽车渐渐远去,开始了他们的演出之旅。
2、幕后制作
《站台》是贾樟柯的一段个人成长回忆录,片中有令人熟悉且怀念的县城、县城中的年青人……处处充溢着过去生活的影像,而影片,正是通过在新旧交替时期从县城走出的一群年轻人的爱情与生活,表达一种对普通人的尊重和生活理解,将普通小人物当成了重要历史进行展现。《站台》表现的不仅仅是影片中人物不断走穴经历的种种车站,而是一个个交错的历史片段,一种历史的背景在影片里发挥着命运的力量,并且正是这种力量,让普通人的命运成为历史,那些为梦想、生活奔波的小人物构成了历史的真实注解。
贾樟柯谈《站台》:
《站台》这个剧本大概是1995年或者1996年开始写的,那时刚刚开始拍短片,实际上《站台》应该是我的处女作。
《站台》有意思的一点应该是它使我真的在一个工业*里面去工作,以前拍《小武》的时候都是好朋友,15个人,睡起来就拍,拍累了就睡,什么压力也没有,运转非常灵活的一个摄制组。拍《站台》最多时组里有100个人,突然多了很多的部门,人多了事情也多,你怎样来保证精力集中在创作上,你怎样信赖你的制片?这些事情对我都是第一次,都是一个挑战。
以前我是很恐惧工业的,我觉得工业对你的改变,他们的审美,包括他们对电影的认同,我对这些都是一种恐惧。经过《站台》,只要你相信你自己的电影,那么工业里头的人,自有他们的好处。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在一个业余的状态里面工作,一个有能力的导演应该学会这些,而不是惧怕它、躲避它。
《站台》这首歌是80年代中期年轻人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它描写一个人在站台上等待他爱人的到来,是一种期待的情绪。对我来说,它是开启我80年代记忆的钥匙,“站台”是出发的地方,也是回来的地方,它与旅途有关,有一种疲倦而哀伤的生命感觉。
3、演职人员
导演
贾樟柯
编剧
贾樟柯
主演
王宏伟
赵涛
梁景东
杨荔钠威尼斯电影节(2000年第57届)
制片主管
周强/市山尚三/余力为
摄影
余力为
剪辑
孔劲蕾
艺术指导
ShengQiu
服装设计
LeiQi/XiafeiZhao
副导演/助理导演
宫淳/顾峥
原创音乐
半野喜弘
音效
张阳
4、上映日期
意大利2000年9月4日
加拿大2000年9月14日
日本2000年12月24日
荷兰2001年1月28日
德国2001年2月17日
中国香港2001年4月7日
阿根廷2001年4月23日
新加坡2001年4月28日
美国2001年7月7日
澳大利亚2001年7月27日
澳大利亚2001年7月30日
荷兰2001年8月2日
法国2001年8月29日
希腊2001年11月14日
葡萄牙2002年3月22日
阿根廷2002年7月11日
英国2002年8月2日
美国2003年3月14日
美国2005年5月28日
罗马尼亚2005年11月4日
5、获奖记录
获奖1次,提名1次
威尼斯电影节(2000年第57届)
获奖:1
亚洲电影振兴机构奖贾樟柯
提名:1
金狮奖贾樟柯
6、导演简介
1970年,贾樟柯生于中国山西汾阳。考大学的时候,他数学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学的一个美术班,好准备考美术院校。贾樟柯常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有一天,他看到《黄土地》,就立下了当导演的愿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了T恤衫。发动一切可能发动的力量,开始拍摄《小山回家》,这个片子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这部55分钟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种敏感直接的气质,意味着真实。它不是一个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温柔。他的思考方式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
《小武》得了8个奖,进入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贾樟柯成名。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摄不太可能没有压力。《小武》是一个切片,而《站台》是一个历程。越过《站台》,贾樟柯成了新一代电影领袖。但他还在“地下”,他的电影国内看过的人还是不多。贾樟柯是以他的决心与耐心,梦想与行动换来流动的影像。《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电影奖。这是中国七十年代出生的导演第一次入围三大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并获奖。法国《世界报》为此发表题为《大师的铁拳》的评论文章,认为《站台》表现出了惊人的电影品质,亦将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站台》再获殊荣,获得第22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公共场所》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一个30分种的短片,没有剧本与对话,只有表面的展增。贾樟柯一向是强调表面的,他拒斥人为的深度。
之后贾樟柯又拍摄了《任逍遥》、《世界》两部剧情片。2006年,在拍摄以三峡民工为关注点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结果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2008年的《二十四城记》是第61届戛纳电影节参赛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