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态下呈液态,但是它的分子排列却和固体晶体一样非常规则,因此取名液晶,它的另一个特殊性质在于,如果给液晶施加一个电场,会改变它的分子排列,这时如果给它配合偏振光片,它就具有阻止光线通过的作用(在不施加电场时,光线可以顺利透过),如果再配合彩色滤光片,改变加给液晶电压大小,就能改变某一颜色透光量的多少,也可以形象地说改变液晶两端的电压就能改变它的透光度(但实际中这必须和偏光板配合)。
中文名:液晶显示器
外文名:LiquidCrystalDisplay
简称:LCD
组成: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
特点:功耗很低
领域:电子科技产品
1、发展历程
起源
LCD(LiquidCrystalDisplay),对于许多的用户而言可能是一个并不算新鲜的名词了,不过这种技术存在的历史可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早在19世纪末,奥地利植物学家就发现了液晶,即液态的晶体,也就是说一种物质同时具备了液体的流动性和类似晶体的某种排列特性。在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会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它的光学性质,这种现象叫做电光效应。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英国科学家在上世纪制造了第一块液晶显示器即LCD。今天的液晶显示器中广泛采用的是定线状液晶,如果我们微观去看它,会发现它特像棉花棒。与传统的CRT相比,LCD不但体积小,厚度薄(14.1英寸的整机厚度可做到只有5厘米),重量轻、耗能少(1到10微瓦/平方厘米)、工作电压低(1.5到6V)且无辐射,无闪烁并能直接与CMOS集成电路匹配。由于优点众多,LCD从1998年开始进入台式机应用领域。
液晶显示器
第一台可操作的LCD基于动态散射模式(DynamicScatteringMode,DSM),RCA公司乔治·海尔曼带领的小组开发了这种LCD。海尔曼创建了奥普泰公司,这个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这种技术的的LCD。1970年12月,液晶的旋转向列场效应在瑞士被仙特和赫尔弗里希霍夫曼-勒罗克*实验室注册为专利。1969年,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OhioUniversity)发现了液晶的旋转向列场效应并于1971年2月在美国注册了相同的专利。1971年他的公司(ILIXCO)生产了第一台基于这种特性的LCD,很快的替代了性能较差的DSM型LCD。
在1985年之后,这一发现才产生了商业价值,1973年日本的声宝公司首次将它运用于制作电子计算器的数字显示。LCD是笔记本电脑和掌上计算机的主要显示设备,在投影机中,它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它开始逐渐渗入到桌面显示器市场中。
早期发展
一直以来,追求更完美的视觉享受都是我们桌面显示设备的目标,回顾显示技术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都是围绕着同样一个主题-“追求更佳的人类肉眼视觉舒适性”!
作为近几年才突然新兴起的新产品,液晶显示器已经全面取代笨重的CRT显示器成为主流的显示设备。可是,液晶显示器的发展之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下面,我们与新老用户一起回顾一下LCD发展的艰辛曲折之路。
LCD早期发展(1986~2001)—过高成本抑制其发展之路技术不成熟的早期,LCD主要应用于电子表、计算器等领域。我们平时所说的LCD,它的英文全称为LiquidCrystalDisplay,直译成中文就是液态晶体显示器,简称为液晶显示器。
液晶是一种几乎完全透明的物质。它的分子排列决定了光线穿透液晶的路径。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给液晶充电会改变它的分子排列,继而造成光线的扭曲或折射,由此引发了人们发明液晶显示设备的念头。
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设备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称之为TN-LCD(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尽管是单色显示,它仍被推广到了电子表、计算器等领域。
特点
与比较笨重的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只要前者三分之一的空间。
它属于低耗电产品,可以做到完全不发热(主要耗电和发热部分存在于背光灯管或LED),而CRT显示器,因显像技术不可避免产生高温。
液晶显示器的辐射远低于CRT显示器(仅仅是低,并不是完全没有辐射,电子产品多多少少都有辐射),这对于整天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福音。
不同于CRT技术,液晶显示器画面不会闪烁,可以减少显示器对眼睛的伤害,眼睛不容易疲劳。
液晶显示器绿色环保,它的能源消耗相对于传统的CRT来说,简直是太小了(17''功率大概在65-12W之间);对于逐渐引起国人重视的噪音污染也与它无缘,因为它的自身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它不会产生噪音(对于那种喜欢一边使用电脑,一边有节奏的敲打显示器的用户发出的噪音,这里不予以考虑);液晶显示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发热量比较低,长时间使用不会有烤热的感觉,这一点也是以前的显示器无可比拟的,以前的显示器可是宝贵,尤其是夏天,家里的空调、电扇都得为它服务给它降温。使用液晶显示器无形中为大气降了温,也为阻止日益升温的大气作贡献。同时减少辐射,降低环境污染。当然了,环保也不会少了辐射这个指数的,虽然我们不能说液晶显示器就完全没有辐射,但是相对于辐射大户CRT,以及日常家电的辐射来说,液晶显示器那一点点辐射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时代其实还是模拟时代,而未来的时代从发展趋势来看是数字时代。显示器智能化操作,数字控制、数码显示是未来显示器的必要条件。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必将全面取代模拟技术,LCD不久就会全面取代模拟CRT显示器。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液晶显示器的数字接口并不普及,还远远没有到应用领域。从理论上说,液晶显示器是纯数字设备,与电脑主机的连接也应该是采用数字式接口,采用数字接口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可以减少在模数转换过程中的信号损失和干扰;减少相应的转化电路和元件;其次不需要进行时钟频率、向量的调整。
市场上大部分液晶显示器的接口是模拟接口,存在着传输信号易受干扰、显示器内部需要加入模数转换电路、无法升级到数字接口等问题。并且,为了避免像素闪烁的出现,必须做到时钟频率、向量与模拟信号的完全一致。
此外,液晶显示器的数字接口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带有数字输出的显示卡在市面上并不多见。这样一来,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性的优势却很难充分发挥。
这个问题可能不是很好理解,我们举例子说明一下吧。使用过液晶显示器的人都知道液晶显示器很容易产生影像拖尾现象。
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的一个特殊指标。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指的是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响应时间短,则显示运动画面时就不会产生影像拖尾的现象。这一点在玩游戏、看快速动作的影像时十分重要。足够快的响应时间才能保证画面的连贯。市面上一般的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一般为40ms左右。不过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LCD和CRT的这个差距在逐渐的被弥补上,一款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就已经缩短到了5ms.
从外形上看液晶显示器的外观轻巧超薄,与传统球面显示器相比,其厚度、体积仅是CRT显示器的一半(比如华硕的MS系列产品,其厚度更是达到了让人惊讶的1.65cm),大大减少了占地空间。
香港和东京是世界上液晶显示器普及率最高的地区,香港液晶显示器的出货量占到了显示器总出货量的七成。我们观察一下液晶显示器普及率高的地区就不难发现,这些地方大多是比较繁华,比较拥挤,生活水平比较高,而且写字楼、金融大厦林立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可谓是寸土寸金。显示器节省下来的空间的地皮价格远远高于液晶显示器和CRT显示器的差价。我国大陆的一些大城市的繁华区域也有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
这个问题其实是问您对显示器的用途。众所周知,由于液晶分子不能自已发光,所以,液晶显示器需要靠外界光源辅助发光。一般来讲140流明每平方米才够。有些厂商的参数标准和实际标准还存在差距。这里要说明一下,就是一些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以往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当中,采用两灯调节,因此它们的亮度和对比度都不是很好。不过主流的桌面版本的液晶显示器的亮度一般都可以达到250流明到400流明,已经开始逐渐接近CRT的水平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把CRT和LCD摆放在一起的话,可以比较轻松的分辨出液晶显示器和普通的CRT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以及色彩饱和度的不同,但是就一般使用来说,这一点点差距并不会影响您的工作。
但是对于专业的美工等要求准确色彩的工作来说,液晶显示器还不能完全达到其工作的要求。
2、原理
物理特性
液晶是这样一种有机化合物,在常温条件下,呈现出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因而称为“液晶”.在电场、磁场、温度、应力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其分子容易发生再排列,使液晶的各种光学性质随之发生变化,液晶这种各向异性及其分子排列易受外加电场、磁场的控制.正是利用这一液晶的物理基础,即液晶的“电-光效应”,实现光被电信号调制,从而制成液晶显示器件.在不同电流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做规则旋转90度排列,产生透光度的差别,如此在电源ON/OFF下产生明暗的区别,依此原理控制每个像素,便可构成所需图像.
液晶的物理特性是: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从技术上简单地说,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著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将液晶倒入一个经精良加工的开槽平面,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则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
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从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来说,无论是笔记本屏还是桌面液晶显示器,采用的液晶显示器屏全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液晶显示器由两块板构成,厚约1mm,其间由包含有液晶材料的5um均匀间隔隔开。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所以在显示屏下边都设有作为光源的灯管,而在液晶显示器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或称匀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荧光物质组成,可以发射光线,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匀的背光源。
背光板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液晶液滴的液晶层。
液晶层中的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在玻璃板与液晶材料之间是透明的电极,电极分为行和列,在行与列的交叉点上,通过改变电压而改变液晶的旋光状态,液晶材料的作用类似于一个个小光阀。
单色原理
LCD技术是把液晶灌入两个列有细槽的平面之间。这两个平面上的槽互相垂直(相交成90度)。也就是说,若一个平面上的分子南北向排列,则另一平面上的分子东西向排列,而位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分子被强迫进入一种90度扭转的状态。由于光线顺着分子的排列方向传播,所以光线经过液晶时也被扭转90度。当液晶上加一个电压时,液晶分子便会转动,改变光透过率,从而实现多灰阶显示。
LCD是依赖极化滤光器(片)和光线本身。自然光线是朝四面八方随机发散的。极化滤光器实际是一系列越来越细的平行线。这些线形成一张网,阻断不与这些线平行的所有光线。极化滤光器的线正好与第一个垂直,所以能完全阻断那些已经极化的光线。只有两个滤光器的线完全平行,或者光线本身已扭转到与第二个极化滤光器相匹配,光线才得以穿透。
LCD正是由这样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化滤光器构成,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应该阻断所有试图穿透的光线。但是,由于两个滤光器之间充满了扭曲液晶,所以在光线穿出第一个滤光器后,会被液晶分子扭转90度,最后从第二个滤光器中穿出。
从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来看,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桌面系统,采用的LCD显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LCD由两块玻璃板构成,厚度规格有0.7mm,0.63mm,0.5mm(也可以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减薄的方式做到更薄),其间由包含有液晶(LC)材料的3~5μm均匀间隔隔开。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所以需要给显示屏配置额外的光源,在液晶显示屏背面有一块导光板(或称匀光板)和反光膜,导光板的主要作用是将线光源或者点光源转化为垂直于显示平面的面光源。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液晶层。液晶层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液晶材料的作用类似于一个个小的光阀。在液晶材料周边是控制电路部分和驱动电路部分。当LCD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然后经过第二层过滤层的过滤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彩色原理
对于笔记本电脑或者桌面型的LCD显示器需要采用的更加复杂的彩色显示器而言,还要具备专门处理彩色显示的色彩过滤层。通常,在彩色LCD面板中,每一个像素都是由三个液晶单元格构成,其中每一个单元格前面都分别有红色,绿色,或蓝色的过滤器。这样,通过不同单元格的光线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LCD克服了CRT体积庞大、耗电和闪烁的缺点,但也同时带来了造价过高、视角不广以及彩色显示不理想等问题。CRT显示可选择一系列分辨率,而且能按屏幕要求加以调整,但LCD屏只含有固定数量的液晶单元,只能在全屏幕使用一种分辨率显示(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像素)。CRT通常有三个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束必须精确聚焦,否则就得不到清晰的图像显示。但LCD不存在聚焦问题,因为每个液晶单元都是单独开关的。这正是同样一幅图在LCD屏幕上为什么如此清晰的原因。LCD也不必关心刷新频率和闪烁,液晶单元要么开,要么关,所以在40~60Hz这样的低刷新频率下显示的图像不会比75Hz下显示的图像更闪烁。不过,LCD屏的液晶单元会很容易出现瑕疵。对1024×768的屏幕来说,每个像素都由三个单元构成,分别负责红、绿和蓝色的显示一所以总共约需240万个单元(1024×768×3=2359296)。很难保证所有这些单元都完好无损。最有可能的是,其中一部分已经短路(出现“亮点”),或者断路(出现“黑点”)。所以说,并不是如此高昂的显示产品并不会出现瑕疵。
液晶显示器电路图
LCD显示屏包含了在CRT技术中未曾用到的一些东西。为屏幕提供光源的是盘绕在其背后的荧光管。有些时候,会发现屏幕的某一部分出现异常亮的线条。也可能出现一些不雅的条纹,一幅特殊的浅色或深******像会对相邻的显示区域造成影响。此外,一些相当精密的图案(比如经抖动处理的图像)可能在液晶显示屏上出现难看的波纹或者干扰纹。
几乎所有的应用于笔记本或桌面系统的LCD都使用薄膜晶体管(TFT)激活液晶层中的单元格。TFTLCD技术能够显示更加清晰,明亮的图像。早期的LCD由于是非主动发光器件,速度低,效率差,对比度小,虽然能够显示清晰的文字,但是在快速显示图像时往往会产生阴影,影响视频的显示效果,因此,如今只被应用于需要黑白显示的掌上电脑,呼机或手机中。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LCD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各大LCD显示器生产商纷纷加大对LCD的研发费用,力求突破LCD的技术瓶颈,进一步加快LCD显示器的产业化进程、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
而LED显示器也属于液晶显示器的一种,LED液晶技术是一种高级的液晶解决方案,它用LED代替了传统的液晶背光模组。高亮度,而且可以在寿命范围内实现稳定的亮度和色彩表现。更宽广的色域(超过NTSC和EBU色域),实现更艳丽的色彩。实现LED功率控制很容易,不像CCFL的最低亮度存在一个门槛。因此,无论在明亮的户外还是全黑的室内,用户都很容易把显示设备的亮度调整到最悦目的状态。在以CCLF冷阴极荧光灯作为背光源的LCD中,其中不能缺少的一个主要元素就是汞,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水银,而这种元素无疑是对人体有害的。因此,众多液晶面板生产厂商都在无汞面板生产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如*著名IT厂商华硕采用的不含汞LED背光技术便通过了ROHS认证,使MS系列产品的比传统CCFL显示器节能40%以上,无汞工艺不但使它无毒健康而且比其他产品更加环保、节能。
因为采用了固态发光器件,LED背光源没有娇气的部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LED的使用温度范围广、低电压、耐冲击。而且LED光源没有任何射线产生,低电磁辐射、无汞可谓是绿色环保光源。
总结下来LED液晶的优点:LED液晶电视有省电、环保、色彩更真实的优势。
新技术
为了创造更优质画面构造,新技术采用了用独有TFT型Active素子进行驱动。大家都知道,异常复杂的液晶显示屏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液晶之外,就要算直接关系到液晶显示亮度的背光屏以及负责产生颜色的色滤光镜。在每一个液晶像素上加装上了Active素子来进行点对点控制,使得显示屏幕与全统的CRT显示屏相比有天壤之别,这种控制模式在显示的精度上,会比以往的控制方式高得多,所以就在CRT显示屏会上出现图像的品质不良,色渗以及抖动非常厉害的现象,但在加入了新技术的LCD显示屏上观看时其画面品质却是相当赏心悦目的。
在色滤光镜本体还没被制作成型以前,就先把构成其主体的材料加以染色,之后再加以灌膜制造。这种工艺要求有非常高的制造水准。但与同其他普通的LCD显示屏相比,用这种类型的制造出来的LCD,无论在解析度,色彩特性还是使用的寿命来说,都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从而使LCD能在高分辨率环境下创造色彩斑斓的画面。
众所周知,外界光线对液晶显示屏幕具有非常大的干扰,一些LCD显示屏,在外界光线比较强的时候,因为它表面的玻璃板产生反射,而干扰到它的正常显示。因此在室外一些明亮的公共场所使用时其性能和可观性会大大降低。很多LCD显示器即使分辨率再高,其反射技术没处理好,由此对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都是不实用的。单凭一些纯粹的数据,其实是一种有偏差的去引导用户的行为。而新款的LCD显示器就采用的“低反射液晶显示屏幕”技术就是在液晶显示屏的最外层施以反射防止涂装技术(ARcoat),有了这一层涂料,液晶显示屏幕所发出的光泽感、液晶显示屏幕本身的透光率、液晶显示屏幕的分辨率、防止反射等这四个方面都但到了更好的改善。
在一些LCD产品中,在观看动态影片的时候会出现画面的延迟现象,这是由于整个液晶显示屏幕的像素反应速度显得不足所造成的。为了提高像素反应速度,新技术的LCD采用目前最先进的SiTFT液晶显示方式,具有比旧式LCD屏快600倍的像素反应速度,效果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先进的“连续料界结晶矽”技术是利用特殊的制造方式,把原有的非结晶型透明矽电极,在以平常速率600倍的速度下进行移动,从而大大加快了液晶屏幕的像素反应速度,减少画面出现的延缓现象。
低温多晶硅技术、反射式液晶材料的研究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也会使LCD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在液晶显示器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它平面显示器也在进步中,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场致发光阵列显示器(FED)和发光聚合体显示器(LEP)的技术将在未来掀起平板显示器的新浪潮。其中,最值得关注和看好的就是场致显示器,它具有许多比液晶显示器更出色的性能……不过可以断定,LCD显示技术进入新纪元,作为另一支显示产品的生力军,它们将可能取代CRT显示器。
3、分类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采用液晶为材料的显示器。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有机化合物。将其加热会变成透明液态,冷却后会变成结晶的混浊固态。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发生排列上的变化,从而影响通过其的光线变化,这种光线的变化通过偏光片的作用可以表现为明暗的变化。就这样,人们通过对电场的控制最终控制了光线的明暗变化,从而达到显示图像的目的。
宽屏液晶显示器
根据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式,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分为:窄视角的TN-LCD,STN-LCD,DSTN-LCD;宽视角的IPS,VA,FFS等。
其中TN-LCD,STN-LCD和DSTN-LCD三种显示原理相同,只是液晶分子的扭曲角度不同而已。
TN:扭曲向列型(TwistedNematic)液晶分子扭曲角度为90度。TN型是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液晶显示器采用的模式,广泛应用于入门级和中端的面板。常见的在性能指标上并不出彩可视角度有天然痼疾。市场上看到的TN面板都是改良型的TN+film,film即补偿膜,用于弥补TN面板可视角度的不足,要说TN面板胜过前面两种面板的地方,就是由于他的输出灰阶级数较多,液晶分子偏转速度快,致使它的响应时间容易提高,市场上8ms以下液晶产品均采用的是TN面板。总的来说TN面板是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的产品,价格便宜,响应时间能满足游戏要求使它的优势所在,可视角度不理想和色彩表现不真实又是明显的劣势
STN:超扭曲向列型(SuperTN)STN型的显示原理与TN相类似;其S即为Super之意,也就是液晶分子的扭转角度加大,呈180度或270度,如此而达到更优越的显示效果(因对比度加大)。
DSTN:双层超扭曲向列型(DoublelayerSTN)。其D为doublelayer双层之意,因此又比STN更优异些。由于DSTN的显示面板结构已较TN与STN复杂,显示画质较之更为细腻。DSTN是通过双扫描方式来扫描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屏,从而达到完成显示目的。DSTN是由超扭曲向列型显示器(STN)发展而来的。
宽视角模式,如IPS平面转换(In-PlaneSwitching),VA垂直取向(VerticalAlignment);宽视角模式多用于液晶电视。以IPS为例,它是日立于2001推出的面板技术,它也被俗称为“SuperTFT”。从技术角度看,传统LCD显示器的液晶分子一般都在垂直-平行状态间切换,MVA和PVA将之改良为垂直-双向倾斜的切换方式,而IPS技术与上述技术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只是在加电/常规状态下分子的旋转方向有所不同——注意,MVA、PVA液晶分子的旋转属于空间旋转(Z轴),而IPS液晶分子的旋转则属于平面内的旋转(X-Y轴)。为了配合这种结构,IPS要求对电极进行改良,电极做到了同侧,形成平面电场。这样的设计带来的问题是双重的,一方面可视角度问题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由于边际电场效应导致液晶光效低(光线透过率),所以IPS也有响应时间较慢的缺点。16.7M色、178度可视角度和16ms响应时间代表现在IPS液晶显示器的最高水平。
从液晶面板的驱动方式来分,目前最常见的是TFT(ThinFilmTransistor)型驱动。它通过有源开关的方式来实现对各个像素的独立精确控制,因此相比之前的无源驱动(俗称伪彩)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显示效果。因此,大多数的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及部分手机均采用TFT驱动。液晶显示器多用窄视角的TN模式,液晶电视多用宽视角的IPS等模式。它们通称为TFT-LCD。
TFT-LCD的构成主要由萤光管(或者LEDLightBar)、导光板、偏光板、滤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体管等等构成。首先,液晶显示器必须先利用背光源投射出光源,这些光源会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就会改变穿透液晶中传播的光线的偏振角度,然后这些光线还必须经过前方的彩色的滤光膜与另一块偏光板。因此我们只要改变加在液晶上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与色彩,这样就能在液晶面板上变化出有不同色调的颜色组合了。
4、分辨率
LCD液晶显示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尤其是一些机器的人机,复杂控制设备的面板,医疗器械的显示等等。我常用于工业控制及仪器仪表中的的LCD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为:320x240,640x480,800x600,1024x768及以上的分辨率的屏,常用的大小有3.9",4.0",5.0",5.5",5.6",5.7",6.0",6.5",7.3",7.5",10.0",10.4",12.3"15"17"20"甚至现在的50"YIS等。颜色有黑白,伪彩,512色,16位色,24位色等。
一些用户往往把分辨率和点距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分辨率通常用水平象素点与垂直像素点的乘积来表示,象素数越多,其分辨率就越高。因此,分辨率通常是以象素数来计量的,如:640×480的分辨率,其象素数为307200。
联想L1940p19英寸,1440×900分辨率显示器
注:640为水平象素数,480为垂直象素数。
由于在图形环境中,高分辨率能有效地收缩屏幕图像,因此,在屏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其分辨率不能越过它的最大合理限度,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CRT显示器的尺寸指显像管的对角线尺寸。最大可视面积就是显示器可以显示图形的最大范围。显像管的大小通常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以英寸单位(1英寸=2.54cm),常见的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0英寸等。显示面积都会小于显示管的大小。显示面积用长与高的乘积来表示,通常人们也用屏幕可见部分的对角线长度来表示。15英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在13.8英寸左右,17英寸显示器的可视区域大多在15~16英寸之间,19英寸显示器可视区域达到18寸英寸左右。
LCD显示器的尺寸是指液晶面板的对角线尺寸,以英寸单位(1英寸=2.54cm),主流的有15英寸、17英寸、19英寸、21.5英寸、22.1英寸、23英寸、24英寸等。
14英寸1024×768
15英寸1280×1024
17英寸1600×1280
22英寸1680X1050
24英寸1920×1080(全高清)
5、技术参数
液晶显示器所标示的尺寸就是实际可以使用的屏幕范围一致。例如,一个15.1英寸的液晶显示器约等于17英寸CRT屏幕的可视范围。
我们常问到液晶显示器的点距是多大,但是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数值是如何得到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究竟是如何得到的。举例来说一般14英寸LCD的可视面积为285.7mm×214.3mm,它的最大分辨率为1024×768,那么点距就等于:可视宽度/水平像素(或者可视高度/垂直像素),即285.7mm/1024=0.279mm(或者是214.3mm/768=0.279mm)。
LCD重要的当然是的色彩表现度。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任何一种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组成的。LCD面板上是由1024×768个像素点组成显像的,每个独立的像素色彩是由红、绿、蓝(R、G、B)三种基本色来控制。大部分厂商生产出来的液晶显示器,每个基本色(R、G、B)达到6位,即64种表现度,那么每个独立的像素就有64×64×64=262144种色彩。也有不少厂商使用了所谓的FRC(FrameRateControl)技术以仿真的方式来表现出全彩的画面,也就是每个基本色(R、G、B)能达到8位,即256种表现度,那么每个独立的像素就有高达256×256×256=16777216种色彩了。
对比值是定义最大亮度值(全白)除以最小亮度值(全黑)的比值。LCD制造时选用的控制IC、滤光片和定向膜等配件,与面板的对比度有关,对一般用户而言,对比度能够达到350:1就足够了,但在专业领域这样的对比度平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相对CRT显示器轻易达到500:1甚至更高的对比度而言。只有高档液晶显示器才能达到这样如此程度。
不过随着近些年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华硕、三星、LG等一线品牌的对比度普遍都在800:1以上,部分高端产品则能够达到1000:1,甚至更高。不过由于对比度很难通过仪器准确测量,所以挑的时候还是要自己亲自去看才行。
液晶显示器的最大亮度,通常由冷阴极射线管(背光源)来决定,亮度值一般都在200~250cd/m2间。技术上可以达到高亮度,但是这并不代表亮度值越高越好,因为太高亮度的显示器有可能使观看者眼睛受伤。LCD是一种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物质,本身是不能发光的,需借助要额外的光源才行。因此,灯管数目关系着液晶显示器亮度。最早的液晶显示器只有上下两个灯管,发展到现在,普及型的最低也是四灯,高端的是六灯。四灯管设计分为三种摆放形式:一种是四个边各有一个灯管,但缺点是中间会出现黑影,解决的方法就是由上到下四个灯管平排列的方式,最后一种是“U”型的摆放形式,其实是两灯变相产生的两根灯管。六灯管设计实际使用的是三根灯管,厂商将三根灯管都弯成“U”型,然后平行放置,以达到六根灯管的效果。
响应时间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对于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反应时间,通常是以毫秒(ms)为单位。此值当然是越小越好。如果响应时间太长了,就有可能使液晶显示器在显示动态图像时,有尾影拖曳的感觉。一般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在2ms~5ms之间。要说清这一点我们还要从人眼对动态图像的感知谈起。人眼存在“视觉残留”的现象,高速运动的画面在人脑中会形成短暂的印象。动画片、电影等一直到现在最新的游戏正是应用了视觉残留的原理,让一系列渐变的图像在人眼前快速连续显示,便形成动态的影像。人能够接受的画面显示速度一般为每秒24张,这也是电影每秒24帧播放速度的由来,如果显示速度低于这一标准,人就会明显感到画面的停顿和不适。按照这一指标计算,每张画面显示的时间需要小于40ms。这样,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说,响应时间40ms就成了一道坎,超过40ms的显示器便会出现明显的画面闪烁现象,让人感觉眼花。要是想让图像画面达到不闪的程度,则就最好要达到每秒60帧的速度。
用一个很简单的公式算出相应反应时间下的每秒画面数如下:
响应时间30ms=1/0.030=每秒约显示33帧画面
响应时间25ms=1/0.025=每秒约显示40帧画面
响应时间16ms=1/0.016=每秒约显示63帧画面
响应时间12ms=1/0.012=每秒约显示83帧画面
响应时间8ms=1/0.008=每秒约显示125帧画面
响应时间4ms=1/0.004=每秒约显示250帧画面。
响应时间3ms=1/0.003=每秒约显示333帧画面。
响应时间2ms=1/0.002=每秒约显示500帧画面。
响应时间1ms=1/0.001=每秒约显示1000帧画面。
提示: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了响应时间与画面帧数的关系。由此看来响应时间是越短越好。当时液晶市场刚启动时响应时间最低的接受范围是35ms,主要是以EIZO为代表的产品,后来明基的FP系列推出来到25毫秒,从33帧到40帧基本上感觉不出来,真正有质的变化是16MS,每秒显示63帧,以能应付电影,一般游戏的要求,所以16MS也不算过时,随着面板技术的提高,明基和优派就开始了速度之争,优派从8MS,4毫秒一直发布到1MS,可以说1MS是LCD速度之争的终节者。对于游戏发烧友来说快1MS就意味意CS的枪法会更准,至少是心理上是这样的,这样的客户就要推荐VX系列显示器.但大家销售时要注意灰度响应,全彩响应的文字区别,有时可能灰阶8MS和全彩5MS说的是一个意思,就和我们以前卖CRT时,我们说点距是.28,LG就非要说他的是.21,水平点距却忽略不谈,其实两面者说的是一个意思,近期LG又搞出来一个锐度达1600:1,这也是一个概念的炒作,大家用的屏基本上就哪几家,哪会只有LG一家做到1600:1,而大家都停留在450:1的水平呢?一说消费者就明折了锐度和对比度的意思了,好比是AMD的PR值一样,没有实质意义.
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左右对称,而上下则不一定对称。举个例子,当背光源的入射光通过偏光板、液晶及取向膜后,输出光便具备了特定的方向特性,也就是说,大多数从屏幕射出的光具备了垂直方向。假如从一个非常斜的角度观看一个全白的画面,我们可能会看到黑色或是色彩失真。一般来说,上下角度要小于或等于左右角度。如果可视角度为左右80度,表示在始于屏幕法线80度的位置时可以清晰地看见屏幕图像。但是,由于人的视力范围不同,如果没有站在最佳的可视角度内,所看到的颜色和亮度将会有误差。有些厂商就开发出各种广视角技术,试图改善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特性,如:IPS(InPlaneSwitching)、MVA(MultidomainVerticalAlignment)、TN+FILM。这些技术都能把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增加到160度,甚至更多。
LCD的可视角度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当背光源通过偏极片、液晶和取向层之后,输出的光线便具有了方向性。也就是说大多数光都是从屏幕中垂直射出来的,所以从某一个较大的角度观看液晶显示器时,便不能看到原本的颜色,甚至只能看到全白或全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造厂商们也着手开发广角技术,到目前为止有三种比较流行的技术,分别是:TN+FILM、IPS(IN-PLANE-SWITCHING)和MVA(MULTI-DOMAINVERTICALalignMENT)。
TN+FILM这项技术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层广视角补偿膜。这层补偿膜可以将可视角度增加到150度左右,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在液晶显示器中大量的应用。不过这种技术并不能改善对比度和响应时间等性能,也许对厂商而言,TN+FILM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它的确是最廉价的解决方法,所以大多数*厂商都用这种方法打造15寸液晶显示器。
IPS(IN-PLANE-SWITCHING,板内切换)技术,号称可以让上下左右可视角度达到更大的170度。IPS技术虽然增大了可视角度,但采用两个电极驱动液晶分子,需要消耗更大的电量,这会让液晶显示器的功耗增大。此外致命的是,这种方式驱动液晶分子的响应时间会比较慢。
6、使用方法
此前提到的长时间开着液晶显示器会减少其寿命。所以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不使用的时候可采取下列措施:1)不使用的时候就关掉显示器;2)经常以不同的时间间隔改变屏幕上的显示内容;3)将显示屏的亮度减小到比较暗的水平;
不要让任何具有湿气性质的东西进入LCD,如果湿气已经进入LCD了,就必须将LCD放置到较温暖而干燥的地方,以便让其中的水分和有机化物蒸发掉,再打开电源。对含有湿度的LCD加电,能够导致液晶电极腐蚀,进而造成永久性损坏。
LCD可以算是最敏感的电气设备了,LCD中含有很多玻璃的和灵敏的电气元件,以至于屏幕十分的脆弱,要尽量避免强烈的冲击和振动,强烈的冲击极易导致LCD屏幕以及CFL单元的损坏。注意不要对LCD显示表面施加压力,在屏幕前指指点点的坏习惯一定要纠正。
有一个规则就是,永远也不要拆卸LCD。即使在关闭了很长时间以后,背景照明组件中的CFL换流器依旧可能带有大约1000V的高压,这种高压能够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所以永远也不要企图拆卸或者更改LCD显示屏,以免遭遇高压。未经许可的维修和变更会导致显示屏暂时甚至永久不能工作。如有故障建议还是拿到专业维修站进行修理。
7、液晶技术
广角大屏
广视角液晶就是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神器,采用了IPS的面板,也就是廉价的广视角液晶解决方案,这让那些诟病TN面板的糟糕可视面积的玩家好像看到了沙漠中的绿洲一样。
背光技术
09年LED背光的产品得到了消费者强烈的关注。在外观上还是功耗上,它比传统的CCFL背光都有不小的优势,相信随着技术的越来越成熟,LED必然会在市场上取得很大的成功,市场的潜力也非常巨大的,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外观还是选择显示器的首要因素,超薄时尚节能也是未来的主流。
3D技术
普通的液晶显示器只能显示2D平面的画面,就算再大的屏幕也很难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而3D液晶也就应运而生。3D面板的强项在于,用户无需佩戴特殊的眼镜即可看到3D图像,让大家真正体验3D的感觉。
节能环保
绿色节能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去家电卖场转一圈就会发现,节能等级已经成为强制性标准。而在家用PC领域,随着液晶显示器尺寸越来越大,已经逐渐成为另一个用电大户。“绿色节能”已经越来越受到厂商和消费者重视,越来越多的新品开始将低功耗作为一大卖点。
8、优缺点
优点
(1)液晶在节能方面可谓优势明显。
(2)其辐射指标普遍比CRT要低一些。
(3)由于其原理问题不会出现任何的几何失真,线性失真。
(4)液晶显示器可视面积大。
(5)高精细的画质(部分低价的缩水显示器除外)。
(6)显示器与CRT的相比重量轻几倍,且厚度也是薄了几倍,因此很容易移动。
(7)不会因供电不足导致画面色彩失真。
缺点
缺点一:可视偏转角度小。
缺点二:容易产生影像拖尾现象(例如鼠标指针快速晃动),这是由于普通液晶屏多为60Hz(每秒显示60帧),而CRT多为85Hz(每秒85帧)。不过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液晶显示器刚流行时的游戏中(即“画面撕裂”),之后已经基本解决,如果仍然出现可利用"垂直同步"解决。
缺点三: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和对比度不是很好。
缺点四:液晶“坏点”问题。
缺点五:寿命有限。
缺点六:当分辨率低于显示器的默认分辨率时,画面模糊会非常明显,而CRT即使当前分辨率低于默认1倍也不会十分明显。
缺点七:当分辨率大于显示器的默认分辨率时(需要软件强制设定),细节处的色彩会丢失,而CRT是屏幕闪烁严重且画面明显模糊。
9、选购技巧
看清液晶面板,走出色彩与可视角度的陷阱
在选购液晶显示器时,消费者往往将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放在第一位。对于液晶面板的了解,大家都知道有6BIT(16.2M)与8BIT(16.7M)这两种不同面板,这两种面板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某些品牌的显示器厂商经常大夸其使用了16.7M的真彩面板,来吸引用户的眼球,抬高产品的卖点。
所谓6BIT(16.2M)的色彩范围所采用TN面板,其最大发色数最多位为262144(R/G/B各64色),也就是说每个通道上只能显示64(2的6次方=64)级灰阶,那么我们就称其为6bit面板,也就是伪真彩面板,中低端机型中所采用的液晶面板基本为TN面板。
所谓8BIT(16.7M)的色彩范围所采用的VA(MVA或者PVA)和各种IPS面板,则能够实现24BIT色即1677万色(R/G/B各256色),也就是说每个色彩通道上能显示256(2的8次方=256)级灰阶,我们就称其为8bit面板,这也就是真彩面板。
对于16.2M的TN面板,通过技术抖动手段,也能够实现16.7的色彩,当然是假彩了,所在大家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清面板的种类,品牌大厂的产品一般都会注明面板的型号和色彩。另外某些一线大厂已经将TN面板升级至TN2,并通过各种色彩增强技术,如三星的魔镜和LG的复真芯片技术,使16.2M面板的色彩表现接近于16.7M色面板,但通过对比还是能看出不少的差异,因为在物理上6bit面板能显示的262144色彩还不到8bit面板1677万色的2%,即使使用再高的技术与不可能与16.7M面板相比拟。
在可视角度方面,采用VA面板的16.7M显示器基本都能够轻松的实现水平/垂直均为178度的可视角度,而采用TN面板16.2M的液晶产品,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真正的可视角度也就在140度左右,绝不可能与16.7M色面板相比拟。
如今采用TN面板的产品价格合理,在实际使用当中,我们并不能真正体验到16.2M色面板与16.7M色面板的实际差异,并且16.2M已经进入了人的肉眼能分清的颜色的范围内,因此选购时采用16.2色TN面板仍将是我们最佳的采购对象。对于专业的制图用户而言,即便是16.7M色的显示器也不能与CRT同日而比,因此价格便宜、专业的CRT显示器仍然是你最好的选择。
深剖响应时间,多快的速度适合你
选购液晶显示器的第一考虑要素应该就是响应时间,所谓的响应时间就是指像素变换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拿具备8ms响应时间的液晶晃示波器在来讲,也就是指像素变换一次的时间是8ms,则一秒钟内可以切换的画面数值为1000/8=125,这一数值远大于人类所能感知的60fps的最高识别率,所以8ms是终极的游戏液晶方案。ISO(ISO13406-2)对响应时间的规定是:当一个像素电从白色转为黑色,电极电压从0变为最大值,即最大电压激励状态下,液晶分子迅速转换到新的位置,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被称为上升时间段。当一个像素由黑转白,像素所加电压切断,液晶分子迅速回到加电前位置,这一过程称为下降时间。整个响应时间过程就是由上升时间加上下降时间获得的数值。
但是,实际上这个规定只考虑了用时最短的像素黑白黑极端切换的时间,在衡量实际使用时出现最多的灰阶切换时没有太多指导价值。像素整个响应定义只占到了整个像素上升或是下降过程的80%的时间,按照ISO的定义所谓白色即指10%灰度,黑色指90%灰度,其余20%的时间被忽略了。ISO这样定义的初衷不难理解,因为对于液晶分子来说,加电起动和最后稳定这两个阶段是费时的,两头20%的灰度转化的过程有可能超过ISO响应时间定义本身所占时间,那如果省去这20%就可以大大的美化指标,但这显然对于消费者是不公正的。
当然ISO定义的缺陷还不止如此,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忽略了色彩变化时——即不同灰度切换的时间,这也是我们日常使用显示器是最多的显示状况。从液晶的显示原理来说,当一像素从较浅灰度转变为较深灰度时,其加在像素两端电极电压也响应加强。但是和ISO规范中定义的黑白黑切换的最大激励电压相比,在灰度切换时相应的施加电压要低得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液晶分子反转响应的速度也会变慢。同理,当色阶从较深灰阶到浅灰阶转变时,过程相反,不过此时浅色灰阶对应的电极电压也不为零,相应的电压差激励效果也会变差,下降沿时间也会变长。
也正是因为ISO的规范并没有强行要求厂商在提供用户响应时间参数的时候考虑中间灰阶的响应时间,所以厂商在自己标注的可操作空间就大得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楚:到底这个响应时间是泛泛而谈呢还是真正的“灰阶响应时间”(GTG:garytogray)。但也不能只要是宣称灰阶响应时间,那就放心购买好了。这要从灰阶技术原理上讲起。响应时间其实质就是液晶分子的扭转速度,要让液晶分子运动得更快,一般有以下三种办法:
1、增加驱动电压法:液晶分子的转动速度和电压有关系,电压越高,分子转动速度就越快。
2、改变液晶分子初始状态法:这种方法其实就是让液晶分子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一旦有“风吹草动”就立即作出反应,用以增加响应时间。但这个办法不能无限制的实行,液晶分子不能太不稳定,否则将无法有效控制。
3、减小液晶粘稠程度法:液晶越粘稠,驱动起来就越费力,这和人多心不齐是一个道理。如果把液晶稀释一下,驱动就比较容易了,响应时间自然能有所提升。不过液晶稀释以后会影响控光能力,响应时间虽然提升了,付出的代价却很大:黏稠度越低,画面色彩越黯淡,图像细节也会变模糊,同时会产生轻微漏光的现象。这一点也是LG当初只在其S-IPS面板上采用灰阶技术的重要原因之一。
鉴于2、3两种方法弊端颇大(有部分12ms产品同时采用了1和3两种方法,造成显示效果不佳,因此新面板在液晶方面已不多动手脚了),因此灰阶响应时间的减少有赖于加压,用面板厂家(比如友达)的表述为OverDrive技术。采用OverDrive技术的液晶相对主要是针对上升时间提供了一个overshoot电压(过冲电压),而这一瞬间的过冲电压实际上是经历了一次上升和一次下降过程最终回落到目标电压的(这里的一个一般原理是:上升时间是明显大于下降时间的,因而缩短原有上升过程的时间可以通过提供一个更高电压下的上升时间加上一小段下降时间来实现),可以看出over-shoot已经经过了一次上升/下降的转换,再加上LCD图像显示本身的一次上升/下降的转换,叠加效应就会被明显地放大,“躁点”的现象就可能出现了。
6bit面板在显示原理上本身需要通过“抖动”技术来实现16.2M色彩,再与overshoot叠加,画面显示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静态抖动”现象可能发生——这时,没有采用灰阶技术的LCD反而会有更良好的静态表现,这充分说明,加压也不是万能的,更何况增大液晶单元盒驱动电压同时也会减小液晶的寿命呢?我们从AU那里了解到,实际上我们看到的TN16ms、12ms以及8ms显示器的面板都是一样的,之所以存在响应时间的差异,是因为后部的驱动电路以及是否应用Overdrive技术,实际上Overdrive还远没有做到针对所有的灰阶转换进行处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数字,最后给出的Overdrive处理响应时间表上的数据实际上都是测试中表现最好的部分。
我们发现,灰阶技术有利有弊,而且采用灰阶技术的LCD成本要高一些。对于8ms以上的灰阶显示器上,要做到色彩和响应时间两全其美,真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何况ms数一般也是最快响应指标,实际上多数画面上切换时间还是高于这个标称指标的,因此实话说在LCD“最大全程响应时间”迈入1ms门槛之前,液晶还是没法和CRT比,但8ms以上对苛刻的游戏玩家来说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
亮度对比度需要注意,性能以外参数要注意:很多人对液晶显示器的亮度与对比度了解并不多,认为亮度与对比度所能调整的范围越大越好,其实这也不无道理。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所有的液晶显示器在亮度与对比度方面都能满足我们的所有需要,但仔细分析,亮对与对比度其实也是一台液晶显示器性能优劣的很好体现。
所谓对比度,就是指导屏幕显示图象中最亮像素和最暗像素亮度的比值。大家需要的是更亮的白色和更纯的黑色。比如我们测量某一液晶屏幕的白色亮度为250cd/m2,同时黑色亮度为0.5cd/m2,则通过公式黑色/白色=对比度得出该显示器的对比度为500:1。由该指标的定义可知,如果厂商想要改进该指标,那么无疑有两种方式,改善黑色纯度或者提高白色亮度,前者显然是每一个厂商的追求(因为液晶黑色不纯是通病),而后者更容易实现。
纯净的黑色能让画面更加突出,层次丰富,就是说两种液晶显示器,如果对比度相同,那么黑色表现更出色的无疑将有更棒的效果!为什么VA面板或者IPS面板效果要好于TN面板,就是因为通常来说这两种面板看起来更“黑”,对比度是否超过700:1也是辨别是否采用了VA面板的一种常见方法。而亮度指标其实太高的话并不见得就讨好,LCD已经比CRT高多了,有很多LCD在最低亮度下依然“明亮无比”,如果亮度略高,对比度调整超过50%,马上画面过曝丢失细节。
在实际应用中,某些用户会发现使用液晶显示器时会比CRT更费眼,大家知道专家推荐的适合长时间阅读工作的亮度值是110cd/m2左右,传统的CRT的一般亮度为90cd/m2,现在的LCD实际亮度超过200cd/m2,所以默认情况下由于眼睛长期接触高亮度所以就更加费眼。
除了亮度与对比度外,我们在选购中还应该看看液晶显示器是否具备了DVI数字接口,在实际使用中,DVI接口将会比D-SUB模拟接口的显示效果会更加出色。另外,坏点与亮点也是一直困绕用户选购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用户买回来的液晶显示器发现有坏点,再回去换时商家却不认帐,到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消费者。
有很多的品牌显示器都提供了无亮点的保证,因此大家在选择时尽量选择一线品牌的产品,各个品牌的质保也各不相同,在购买时要仔细对比,切误急噪,否则得不偿失。
10、保养常识
安全清洁
液晶屏幕表面比普通的CRT显示器要脆弱得多,最好选择专门的擦屏布和专用清洁剂。这种擦屏布有良好的吸水性和良好的吸尘力,灰尘会很容易吸附到布上,而且在反复擦拭中不会重新粘到屏幕上,也不会使灰尘颗粒划伤液晶屏幕。
清理液晶显示器上的油渍汗渍等,可用专用清洁剂,切忌使用一般的家用清洁剂以及酒精等有机溶剂,他们会腐蚀显示器的表面。电脑市场里常见的最低端液晶显示器清洁剂套装(清洁剂、毛刷、专业擦屏布)不过五元钱,而大电脑厂商的套装则要200元左右,用清水或醋、软布等DIY方法也可使用。
不过必须明确一点,不论哪种方法,一定不要让任何液体进入显示器边界的缝隙里,因液体不慎进入缝隙而造成显示器损坏的例子比比皆是。建议在清理时,电源、数据线物理分离20分钟后,平放显示器(避免液体因重力流入缝隙),擦屏布稍稍润湿后,轻轻擦拭时注意边界处;千万不要将清洁剂或水直接喷到屏幕上(避免形成液体而流入缝隙)。当液体挥发干净后,稍后即可使用。
避免进水
千万不要让任何带有水分的东西进入液晶显示器。当然,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也不要惊慌失措,如果在开机前发现只是屏幕表面有雾气,用软布轻轻擦掉就可以了,如果水分已经进入液晶显示器,那就把液晶显示器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将里面的水分逐渐蒸发掉,如果发生屏幕“泛潮”的情况较严重时,普通用户还是打电话请服务商帮助为好,因为较严重的潮气会损害液晶显示器的元器件,会导致液晶电极腐蚀,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另外,平时也要尽量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LCD显示器。
时间工作
液晶显示器的像素是由许许多多的液晶体构成的,过长时间的连续使用,会使晶体老化或烧坏,损害一旦发生,就是永久性的、不可修复的。一般来说,不要使液晶显示器长时间处于开机状态(连续72小时以上),如果在不用的时候,关掉显示器。
硬碰伤
LCD显示器比较脆弱,平时使用时应当注意不要被其他器件“碰伤”。在使用清洁剂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把清洁剂直接喷到屏幕上,它有可能流到屏幕里造成短路,正确的做法是用软布粘上清洁剂轻轻地擦拭屏幕,记住,液晶显示器抗“撞击”的能力是很小的,许多晶体和灵敏的电器元件在遭受撞击时会被损坏,所以请匆碰撞尖锐物品。
不私拆卸
LCD显示器同其他电子产品一样,在液晶显示器的内部会产生高电压。私自拆卸LCD显示器不仅有一定的危险性,还容易将LCD显示器的故障加大。并且,市场上如华硕、LG、AOC、DELL等知名显示器厂商的质保年限大都为三年,私自拆卸LCD显示器会影响厂商对显示器损坏原因的评定,甚至不予部分质保优惠服务,得不偿失,为了避免消费者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请勿自行拆卸LCD显示器。
屏保程序
在使用台式电脑时,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屏幕保护程序,当他们转为使用笔记本电脑时,这个好习惯也被保留了下来,但他们却不知屏幕保护程序对液晶显示器非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液晶显示屏的核心结构类似于一块“三明治”,两块玻璃基板中间充斥着运动的液晶分子。信号电压直接控制薄膜晶体的开关状态,再利用晶体管控制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具有明显地光学各向异性,能够调制来自背光灯管发射的光线,实现图像的显示。而一个完整的显示屏则由众多像素点构成,每个像素好像一个可以开关的晶体管。
一部正在显示图像的LCD,其液晶分子一直是处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对于一部响应时间达到20ms的LCD工作1秒钟,液晶分子就已经开关了几百次左右。因此当我们对电脑停止操作时还让屏幕上显示五颜六色反复运动的屏幕保护程序无疑使液晶分子依旧处在反复的开关状态。
因此,在你可能会在一段时间离开你的笔记本电脑时,尤其是在使用电池供电时,关闭LCD才是你唯一正确的方法。当然如何的关闭它你有很多种方法来实现。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关掉你的笔记本电脑,这也是最省电的方法,当然你可能只是离开10-15分钟的样子,重新启动可能会觉得很不耐烦,那也可以扣上屏幕,这时候系统将自动关闭屏幕进入待机状态,再次让笔记本回到工作状态只需要掀起屏幕即可。
空气要求
一般湿度保持在30%~80%之间,显示器都能正常工作,但一旦室内湿度高于80%后,显示器内部就会产生结露现象。其内部的电源变压器和其他线圈受潮后也易产生漏电,甚至有可能造成连线短路。因此,LCD显示器必须注意防潮,长时间不用的显示器,可以定期通电工作一段时间,让显示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将机内的潮气驱赶出去。
如果发现显示屏表面有污迹,可用沾有少许水的软布轻轻地将其擦去,不要将水直接洒到显示屏表面上,水进入LCD将导致屏幕短路。有专用的液晶显示屏清洁剂可以购买。
11、其他事项
LCD是否烧毁像素
CRT能够因为长期工作而烧坏,对于LCD也同样有此问题。所以一定要注意,如果在不用的时候,一定要关闭显示器,或者降低显示器的显示亮度。否则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内部烧坏或者老化。这种损坏一旦发生就是永久性的,无法挽回。另外,如果长时间地连续显示一种固定的内容,就有可能导致某些LCD像素过热,进而造成内部烧坏。
宽屏液晶显示器的字体到底有多小
像素点和字体的大小是对应的,像素点小了,文字就会变小。宽屏面板的分辨率一般比同尺码的普屏面板高得多,所以宽屏的字体小得多,对视力也不好。
宽屏的字体到底有多小呢?像素高度(与字体大小成正比):
22'宽屏0.282mm(1680*1050)
5‘宽屏0.248mm(1920*1080)
19'宽屏0.285mm
15'普屏0.298mm
4'(宽)0.259mm
1'普屏0.280mm
1'(宽)0.237mm
13'(宽)0.219mm
12'普屏0.238mm
12'(宽)就不说了,那个字体小到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