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捧乍古镇

科普小知识2022-09-20 11:51:23
...

捧乍古镇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捧乍镇,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于5年后竣工,属于石城,城墙全部用方块石堆砌而成。

1、景点简介

捧乍古镇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捧乍镇,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于5年后竣工,属于石城,城墙全部用方块石堆砌而成。


捧乍古镇一景

捧乍城周长三里三分,高一丈,四周筑有6个炮台,开了4道城门,东西南北分别命名为“暘谷”,“阜成”,“平秩”,“迎恩”。城墙在*时被毁,大量文物古建筑也没有逃脱浩劫,现在仅存一座古庙,太液天池,西南屏障时刻等古迹。2015年捧乍以古军事重镇被纳入《中国名镇志丛书》。

2、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遣征南大将军傅友德率领30万大军,从湖南进入贵州和云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后,为了巩固地*权,防止少数民族反叛,于洪武十六年在黄草坝设黄坪营;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又设布雄营和捧乍营,均属普安州十二营长官司之一。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开置捧乍营,隶普安州12营长官司。清朝立国之初,置捧乍汛。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驻千总,嘉庆三年(1798年)置兴义县,改隶兴义府、添巡检分治捧乍。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捧鲊巡检,朝廷为了削弱地方*,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


捧乍古镇石刻一景

由于捧乍地处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地云贵总督鄂尔泰于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建议朝廷在捧乍派驻重兵,既可以管控贵州,又可以威慑滇桂。清朝廷很快作出部署,在捧乍驻兵310人,管辖属下的捧乍、白云、发岩、歪染、革上、鲁布革、江底、马别(今马岭)、顶效等9汛,带兵官为从三品的游击(相似于现在的少将级别)。与此同时,在行政上设巡检署,管理地方事务。10余年后的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捧乍开始建石城,5年后竣工。捧乍城周长三里三分,高一丈,四周筑有6个炮台,开了4道城门,东西南北分别命名为“暘谷”,“阜成”,“平秩”,“迎恩”。

民国3年(1914年)设捧乍分县,民国24年(1935年)裁分县设区。民国31年(1942年)设置捧乍镇。解放后,1950年仍置捧乍镇。

3、主要古迹

清代秀才肖云普将捧乍最具特色的历史文物定位为“文阁书生”、“太液天池”、“宝山耸翠”、“双童听讲”、“鱼跃清泉”、“猿猴戏岸”、“穿云胎泉”、“焰山倒影”等8大景观。捧乍镇历史文物古迹旅游景点众多,贵州省人民*于1985年11月,将“西南屏障”石刻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教育基地捧乍烈士陵园;保存完整的”古庙“,半人文半自然景点碧云洞,2000年,兴义市人民*将建于清朝年间的"太液天池"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捧乍古镇建筑一景

明清残存建筑及文物捧乍的古迹可谓多矣,现在的西街上,依然留有晚清时的民居。那朝门石锁的门闩孔犹存,那红漆木门,房檐下的木瓜尚在,还有幺门和房檐二滴水挡棚等,一处处,无不诉说捧乍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另外还有自然景点明阳洞也颇有特色。

在*捧乍古城未毁前,大街小巷,全部铺上石板。军队进城出城,马蹄踏在光滑的石板上,发出金石的脆响,真是“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当年那阵势,金戈铁马,旌旗翻飞,捧乍城里,充塞着一派威武肃杀的气势。

曾几何时,捧乍成为黔滇桂三省交界处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时间,城中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人烟辐辏。城里南门坡建有关帝庙,一年中要举行几次庙会,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庙中塑着那些雕像,技艺高超,形象逼真。其中两对石人石马,栩栩如生,大小与真人真马近似,均用整块巨石雕琢而成。至今仍留存有一马,重约300公斤。马高1.5米,长1.75米,胸宽0.42米,左前肢微微弯曲,踏在一哈巴狗背上。马身肥壮,臀部圆滑,胸宽脚短,腿粗蹄小,具有山区良马的显著特征。

4、主要景点

西南屏障石刻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边陲古镇,最有文化价值的,当推清末同治七年(公元1886年)兴义府即补知府孙清彦到此巡视时手书的“西南屏障”四字和“后序”石刻。刻石5块,嵌于关帝庙甬壁上。5块刻石总长7.2米,高1.74米,上以石板作碑帽,左右以条石为边。“西南屏障”每字高1.27米,宽0.9米。序文12行,244字,行书,竖排,阴刻。全文一气呵成,雄浑奇丽,端庄隽逸。石刻书法雄健,古拙苍劲,刻艺精细,书法与刻艺俱佳。序文则记述了贵州同治年间白旗起义事略。孙清彦为云南省呈贡人,擅长书画,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其书画作品堪称业内上乘。贵州省人民*于1985年11月,将“西南屏障”石刻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液天池

太液天池其位于捧乍东门,,建于清代,直径50米,以五面石镶嵌围栏,修有观水亭一座,岸边绿柳飘映池中,亭子与石桥相交辉映。分为内鱼塘和外鱼塘,内鱼塘成圆形,外鱼塘半圆形紧贴内鱼塘;内鱼塘是"日";外鱼塘是"月",故人又称"日月池",是捧乍古迹保存最为完整的代表。内鱼塘的东面修了一座"照壁",鱼塘用五面石砌成,上面成"鱼背脊"形。


捧乍古镇一景

碧云洞

碧云洞位于捧乍教场坝,保存下来的典型人文景点穿云胎泉,胎泉淙淙流淌,常年不涸。清时,教场坝为演武厅。坝面呈凹字形,沿凹字下行20余米,有一溶洞,因洞穿两面,所以叫穿云洞,在捧乍风景名胜中蔚为壮观。原洞内建有庙宇,毁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

道光六年(1821年)捧乍理苗厅甘肃澍等捐资修复。洞内宽阔,空气清新,钟乳悬垂,琳琅满目。左洞壁为罗汉游廊,沿廊拾石级而上,有石垒神龛四层,龛上塑有观音、财神、韦陀等神像,右洞壁下石阶可通后洞。今洞内尚存石碑两块,一为道光元年重建庙宇碑记,文记捧乍沿革,山川地貌以及穿云洞庙宇兴废事,是研究地方历史的难得的史料。一为嘉庆年间修建“胎泉”碑,保存尚好。今庙宇虽毁,碑刻、洞境仍存原貌。“胎泉”泉水仍淙淙流淌,终年不涸。

5、相关人物

*军政部长何应钦先生祖父

捧鲊镇历经600余年巨变沧桑,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被人们誉为“灵山宝地、江南苗厅”,这里是*军政部长何应钦先生在兴义的第一故乡,清朝年间,何应钦祖父移居捧鲊太乙天池旁边以染布和桐油生意为生,与当地郑氏结为夫妇,勤俭持家,其坟莹葬于捧鲊易冢地和金鸡山,至何应钦出生后,其父为求生计,迁至泥凼五台。*政治家、军事家、*一级上将,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从辛亥革命起历经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撤往*,历任国防部长和任行政院长。

6、获得荣誉

1、观音庙被纳入兴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碧云洞被纳入兴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西南屏障石刻被纳入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太液天池被纳入兴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捧乍烈士陵园被纳入贵州省省级爱国教育基地

上一篇:黄朝阳

下一篇:西部桂花博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