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
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传统上为秋季第一个节气。
1、定义
【立秋】(BeginningofAutumn)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传统上为秋季第一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135°至150°的一段时间,约15.6天,每年从8月7日(或8日)开始,至8月22日(或23日)结束。此时期内太阳直射点由16°19′N移至11°32′N。狭义上,指立秋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135°的时刻,即在8月7日(或8日)。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凉风至,白露降,寒乌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学也,物于此而敛也”。立秋之后,气温开始迅速下降。农谚日:“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开始收割早稻。温带地区草木生长开始减速。北京地区水稻、高粱抽穗。
2、成因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3、危害
正值立秋时节,乍热乍冷,地气萧杀;有时高温闷热,有时又连续秋雨,阴霾闷湿。尤其是碰到连日昼夜温差大,中午天气烈日炎炎,早晚感觉有点冷。在如此剧烈的温度变化中,人们极易患上“秋季气象过敏症”,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困倦乏力、腹胀腹痛、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跳加快、血压增高易激动焦虑,并伴有旧伤痛发作等。俗话说“春困秋乏”,其实也是气象过敏症的表现。那么何为“气象过敏症”?我们又该怎样应对呢?
4、防御措施
传统上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