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
动画片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
1、简介
动画片
早期,中国将动画片称为美术片;现在,国际通称为动画片。
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广义而言,把一些原先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变成会活动的影像,即为动画。“动画”的中文叫法应该说是源自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称一线条描绘的漫画作品为“动画”。
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段画成许多画幅,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医学已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1/2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因此,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电视采用了每秒25幅(PAL制,中国电视就用此制式)或30幅(NTSC制)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如果以每秒低于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就会出现停顿现象。
定义动画的方法,不在于使用的材质或创作的方式,而是作品是否符合动画的本质。时至今日,动画媒体已经包含了各种形式,但不论何种形式,它们具体有一些共同点:其影像是以电影胶片、录像带或数字信息的方式逐格记录的;另外,影像的“动作”是被创造出来的幻觉,而不是原本就存在的。
动画发展到现在,分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两种,用flash等软件制作成的就是二维动画,而三维动画则主要是用maya或3DMAX制作成的。尤其是maya这个三维动画制作软件近年来在国内外漩起三维动画、电影的制作狂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震撼的三维动画电影,如《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怪物史莱克》、《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
然而有许多人喜欢把动画叫做动漫。
2、分类
动画片
按动作的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动画大致分为接近自然动作的“完善动画”(动画电视)和采用简化、夸张的“局限动画”(幻灯片动画)。如果从空间的视觉效果上看,又可分为二维动画(如《七龙珠》《灌篮高手》)和三维动画(如《最终幻想》)。
从播放效果上看,还可以分为顺序动画(连续动作)和交互式动画(反复动作)。
从每秒放的幅数来讲,还有全动画(每秒24帧,迪士尼动画)和半动画(少于24帧,三流动画)之分,中国的动画公司为了节省资金往往用半动画做电视片。
3、起源发展
动画片
动画作为一门单独学科——何时起源?以前有一种说法是在电影产生之后4,但后来被否掉了,为什么?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西班牙北部山区有一个著名的壁画洞窟叫什么来着?叫阿尔塔米拉洞窟,洞窟里有一头野猪是这么画的——尾巴和腿均被重复绘画了几次,这就使原本静止的形象产生了视觉动感,这才是最早的“动画现象”。看来人们自从掌握了图画的表现技术,就一直在追求表现活生生的运动全过程。
埃及古书记载:“古代埃及的画家们神的各种不同瞬间的活动姿势画在庙宇的大厅里,当国王坐着御车从庙宇前疾驰而过时,相隔不远的柱子其了栅栏的作用,世国王看到神在向他举手致意”。这也许是最早的动画现象。
无独有偶,古埃及墓室里也有类似的壁画,表现的是两个摔跌手一场摔跤表演的连续过程的动作分解,分解准确,过程完整。
其实中国也有类似的东西——走马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二、早期试验动画
动画起源的故事实际上也是电影起源的故事,电影技术的初期正是应用动画原理进行试验的结果。
1824年英国人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理论(雨滴,*,陀螺)1828年约瑟夫*普拉托侧得形象在视网膜上平均停留34/100秒
1873年爱德华*麦布里奇变焦实用镜(第一架放映机)
1877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光学影戏机(电影动画雏形)
1906年法国人埃米尔*科什《幻影机》(摄影机的停格技术)
1906年美国人斯图尔特*伯莱克顿《一张滑稽幽默面孔的幽默姿态》
三、动画的童年时期
A、前期
美国人温瑟*麦凯1914年《恐龙葛蒂》
第一个关注到动画艺术潜能的艺术家1915年《路斯坦尼号之沉没》
B、后期
1915年美国人伊尔*赫德发明透明赛璐珞片
1915年马克斯*佛莱雪发明转描机
4、基本原理
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