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剪纸
2014年11月,水族剪纸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1、概述
传统水族剪纸往往有着固定的程式、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浓郁的情意,将物、情、意、趣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时间的研磨中趋于稳定和保守,进而形成一种共同的集体表象和思维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剪纸是水族女性用艺术的代码传递着他们丰富的历史记忆,承载着醇厚的水族文化,也是我们倾听水族遥远历史深处的回音、追寻水族文化发展足迹的一种途径,与其他地区剪纸作为窗花、装饰的用途不同,水族剪纸大多作为刺绣底纹(如背带花、围腰花、鞋花、鞋垫花)和宗教场合,作用类似于古代的粉本。其题材、造型、
水族剪纸
装饰都有着浓郁的水族特色。本文主要以鱼纹为例探讨传统水族剪纸题材的文化内涵,不涉及现代水族剪纸,因为二者在题材选择、造型特征、文化意蕴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而传统水族剪纸无疑是研究水族文化深层结构的有效符码。
2、文化内涵
一、民俗生活的形象缩影
水族剪纸与传统农耕文化差异极大,其中浓缩着深度历史情怀与语言内容,绽放出当地人民图腾追崇与宗教高度信仰传统,同时饱含高尚人格与理想生活夙愿。其主要借助民俗活动作为表现媒介,时常与大众衣食住行、牧业劳作以及婚丧娶嫁等民间文化捆绑衔接。作为基本民俗活动内容,剪纸纹样程式化特征显著。例如:被誉为中国水族剪纸艺术家第一人、全国“十把金剪刀”之一的贵州水族妇女韦帮粉创作的《钓鱼》等生活剪纸图案,表达出对当地生活美景的热衷心理。须知水族生活情境中关于鱼图腾的习俗众多,包括祭祀活动中的鱼虾贡品等,透过这种忌荤不忌鱼细节就可彰显出深厚的祖先崇拜色彩。另外,大多数迎亲活动都必须经历挑罩鱼笼环节,女方家长见到此信物才会发亲。由此可以清晰判定,鱼在水族民俗生活中价值地位是多么高尚。
水族剪纸
水族人民非常重视剪纸——大量体现水族人民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意念造型和程式符号,均直接通过剪纸这个媒介体现看重。仅从水族妇女愿意倾注数年时间绣制马尾绣背带这一点,便可见一斑。因为马尾绣背带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剪纸图案的好坏。
二、水族人情、神韵的深刻寓意寄托
剪纸工艺经过世代相传,任何纹饰符号都需要人工强性记忆,其民间鉴定信仰与民俗意识贯彻着深度的指引功效。劳动人民作为优秀创作主体,实施剪纸操作项目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模仿,而是个人对自然风貌与人文生活情境的理解结果。例如在人物、飞禽走兽等造型题材设置上,当地居民经常配合象征、比拟手法灌输吉祥寓意与各类美术元素,这属于水族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寓意造型手段就是透过联想进行创作,包括鱼戏莲是对爱情追求,牛代表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上题材都与水族人民独到的精神气质紧密关联,由此寄托对美好生活空间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水族剪纸的历史文化传承特征
祭祀型剪纸图案多为连续重复的人型或花型图案,虽然结构简单,图案单调,但因其自身所具有神性光环,早已成为观念性存在,通过集体意识的渗透作用深入每一个社会个体的意识之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共同语汇,规范着人们思想和行为,并最终成为水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贵州水族民间剪纸是依托传统民俗生产生活并世代相传,主要运用于民族祭祀活动、刺绣、日常生活等,与其它少数民族不同,水族剪纸造型常常以花卉图样、动物动作为主,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都匀、三都、荔波等地的水族妇女剪纸主要用作刺绣花的底样,常见的有围腰花、衣袖花、衣肩花、背带花、鞋垫、小孩帽花、鞋花等。它们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水族剪纸的内容非常丰富,题材绝大部分取于生活,图案有人物、花鸟、瓜果、鱼虫、走兽以及几何纹样等。这些都是水族人民生活所熟悉的东西,是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反映了水族人民对现实生活热爱和渴求生活美好和幸福的愿望。
水族剪纸各类艺术题材与内容表现形式,透过其民俗特性审视,表现出当地人民健康意识与多元情趣,当中载体尽量迎合生活现象,寄予着劳动者无限理想追求的社会文化沉淀欲求。因为剪纸内容与形式多样,且透过传统民俗心理制约形式而表现,尤其伴随劳作生活的运转,逐渐过渡成为一种顺乎民心的艺术表现手法。虽然岁月不断推移,但是高尚情怀依旧铭刻于心。但是,水族剪纸毕竟牢牢捆绑着图腾崇拜与古老禁忌理念,观赏与传承其间要适当保留对这类细节的尊重态度。经过城市工业文明等现代化浪潮洗礼,民间剪纸艺术保存形式开始面临严峻挑战,涉及优质化创作主体已经越来越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水族独特的剪纸艺术与原生态音乐,孕育着浓厚的生命价值观与生存需求,是与当地民众生活切切相关的文化支持要素。对于任何民族来讲,民俗文化都是不可替代的精神支柱,我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能摒弃任何本土习俗,相反地要全面尊重其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展现形式,为我国日后民族团结与长远发展集聚更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