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箱子
“和平鸽绘本”系列由解放军文艺社文艺图书编辑部张鹰、李丹阳、杨潍虹、郭宪辉4位编辑,与绘本画家周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共同策划。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入选《图书馆报》评选的“2016年全国最美绘本”。拥有了生命的“皮箱子”,讲述着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流亡故事。
作者:梅格田东明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精装
ISBN:9787503325731
1、作品推荐
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入选《图书馆报》评选的“2016年全国最美绘本”。
拥有了生命的“皮箱子”,讲述着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流亡故事。
2、内容简介
作品以孩子的视角,通过“皮箱子”的自述,讲述了皮箱子的主人一家战前的幸福与战争中的遭遇,同时触及到战争给孩子们造成的心灵创伤。这只“皮箱子”有着非凡的经历:它来自欧洲,“爷爷”把它带回中国,爸爸妈妈结婚时,爷爷把它当礼物送给他们,接着,皮箱子目睹了哥哥和妹妹的出生,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战争爆发,皮箱子和它的主人一家踏上逃难的旅程,几经辗转,皮箱子华丽的外壳变得残破不堪,两个孩子也先后失去父母。虽然他们又有了新的家,但战争带给他们的心灵创伤却是不可弥补的。《皮箱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对于今天的孩子们了解战争的本质和战争给我们民族造成的心灵创伤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3、作者简介
梅格,曾在《北京晚报》《中华读书报》《辽沈晚报》《时代商报》《前进报》《鲁中晨报》等报纸发表多篇文章,并在《东北后备军》发表短篇小说一部。
田东明,品牌设计顾问,动画导演,插画师,北京服装学院、东方文化艺术学院讲师。曾获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美国ONESHOW青年创意大赛金奖、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大奖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其作品先后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SEE/SAW展、《时光图层》新锐插画展等。2000-2013年受邀为国内外30余家杂志绘画插图。
4、作品前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七十周年重点出版物
自从传说中的那只鸽子把橄榄枝衔到诺亚方舟上,鸽子便成了和平的使者。
我们叫它和平鸽。
和平鸽是希望、友谊、团结和圣洁的象征。
我们愿意生活在鸽群*自在飞翔的天空下。
战争的阴云却从未远去,它积聚着,不知什么时候便魔鬼般跳出来,吞噬我们的梦想、希望、幸福,甚至生命……一切的一切都将在战争这只魔兽的摧残下灰飞烟灭。
我们民族经历过巨大的战争创痛;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经历过战争的撕裂。
我们有责任把战争的真实面目告诉孩子们;我们也必须把我们民族经历过的梦魇般的惨痛呈现给孩子们。
了解战争,才能更加珍视和平。
我们渴望和平,但我们并不惧怕战争。
为了和平,我们必须遏制战争。
“和平鸽绘本”就是我们献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们本身就是一只又一只的和平鸽,放飞在孩子们梦想的天空;它们也将引领孩子们,穿越过去的痛苦,扬起理想的风帆,收获和平的果实。
5、读者评论
小朋友需要这方面的体验。和平鸽系列里,小孩最喜欢这本。——当当网读者
不能忘记历史,这套书还是很有必要的。——当当网读者
6、书评文章
《皮箱子》的流亡史诗
作者:葛竞(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皮箱子”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家庭用品,它没有生命,没有感知,没有思维但在孩子们丰富而奇妙的世界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也有喜怒哀乐的。图画书《皮箱子》迎合了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赋予“皮箱子”以生命,且以“皮箱子”的视角和口吻,讲述了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流亡故事。
根据“皮箱子”的自述,它来自欧洲,“爷爷”把它带回来,在“爸爸”“妈妈”结婚时把它当作结婚礼物送给他们。接着,“皮箱子”目睹了“弟弟”和“妹妹”的出生以及他们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由此看来,这家人至少也是殷实的中产阶级,且家庭和睦,爸爸妈妈富有情趣,孩子们天真活泼,这从《皮箱子》展示的画面中可见一般。在这些富有传达力的画面中,“皮箱子”只是一个叙述者与旁观者,它静静地躲在一边,看着主人夫妇和孩子们的笑闹,也跟着他们一家人走了许多地方。可以想见,如果不是战争,这家人该有怎样的生活。战争爆发了,一切都变了样,“皮箱子“跟着它的主人一家开始了艰难的流亡。“皮箱子”的流亡史,也是一个家庭的流亡史,是国破家亡后所有平民百姓的流亡史。
《皮箱子》表现的是战争与流亡的主题,而在文字叙事中,“皮箱子”对即将到来的厄运是茫然的,它只是觉得那天的出行和平日里它跟着主人们的出行不一样,周围乱糟糟的,有那么多的伙伴,大的小的,新的旧的,在一个噪杂的空间里跟着它们的主人相互拥挤,相互冲撞。“皮箱子”的视角也代表着孩子的视角:他们只是懵懂地觉得周围的世界和以前不一样了。至于怎么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他们不知道,或许,连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不知道。他们只是想在逃离中为他们自身争得一点可怜的生存权利。
从《皮箱子》的画面所展示的街景看,“皮箱子”和它的主人一家生活在东北的一座城市,而第一次逼他们逃亡的事件,当是“九一八”了。这次他们成功逃离,在北平又过了几年相对安宁的生活,战争却又迫近北平。这一次逃离,比上一次更匆促,逃离的人太多,火车票没有了,妈妈只好用自己手中的镯子,雇了一辆马车。至于要逃到什么地方,哪里又是尽头,作者没有明说,只是用画面显示着他们流亡的艰难:深夜露宿在已经“客满”的客栈门前,马车陷进泥泞,一家人蹒跚着,艰难前行……也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后,他们终于到了一座城市,从“哥哥”好奇地指向的矗立在街心的“炮弹模型”可以看出,他们到了南京。爸爸妈妈的内心或许还含了希望:南京毕竟是首都,首善之地,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里,或许是想在首善之区得到一点庇护吧。
在南京,“皮箱子”目睹主人一家的生活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中秋节的前夕,爸爸当掉几件衣服,为孩子们买来月饼、鱼和肉,孩子们欢天喜地。这些画面实际上是为着衬托他们即将经历的悲惨:孩子们期盼的月饼还没有吃上,中秋上午的那场轰炸,让孩子们失去母亲这是怎样惨痛的悲剧!在1937年南京的那个中秋,又有多少家庭在本该团圆的时刻经历着生离死别的劫难?幸而爸爸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他们的伤心地,才躲过几个月后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可是,哪里又有他们渴盼的乐土?国既已破,何以为家?战争越来越紧地追逼着他们一家,承载着他们全部家当的“皮箱子”的肚子越来越瘪,最后,爸爸痛下决心,把妈妈留下的仅有的遗物换了父子三人的船票,但还是没能逃出战争。在炸沉的船上,爸爸把生的希望留给两个孩子,孩子又有了新的家庭,可战争带给他们的心灵创伤,却是难以弥合的。幸而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历尽劫难的“皮箱子”也被送进博物馆。最后一页,少先队员们手指着博物馆里历尽劫难的“皮箱子”,又在想些什么呢?这是值得每一个孩子,以及成年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皮箱子》通过一个“皮箱子”的视角和经历,表现的是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悲剧,其所折射的也是我们民族在那个时代的坎坷命运。“皮箱子”的主人一家历尽劫难,却终究难以幸免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国破必然家亡,逃是逃不脱的,除了拿起武器,怕没有别的生路。这是隐藏在图画书《皮箱子》中更深层次的意蕴。
7、书摘插画
书摘
书摘
书摘
上一篇:我们家的抗战
下一篇:圣诞之吻SS+plu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