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田东县博物馆

科普小知识2022-09-29 15:56:07
...

田东县博物馆自1984年成立以来,为保护田东乃至世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田东县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文名:田东县博物馆

成立时间:1984年

1、简介


田东县博物馆

田东县博物馆自1984年成立以来,先后调查征集、收藏、挖掘发掘、整理、展出一大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文物和史料,为保护田东乃至世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田东县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2、馆内展览


田东县博物馆

展览以图片资料和文字介绍为主,工作人员还未把展览板报摆好,路过群众立即驻足观望浏览,有的还向工作人员询问索取宣传资料,边走边看,觉得不过眼,干脆逐块板报看完才带着满足的神情回家。在挖探方的图片展前,细心看图的周奶奶自豪地说,“这里是我老家坛河的,千百万年来,谁知道这石头是个宝啊,现在我们群众不再乱去那地方乱挖乱采了。”原来,林逢镇坛河村,就是有名的80万年前古人类文化遗址,这里曾出土手镐手斧和玻璃陨石。

3、相关新闻


田东县博物馆

1994年9月30日上午,在田东县文化局办公室,当时的田东县副县长韩元利、县委宣传部部长黄绍广,在热烈融洽的气氛中,从黄善贵等村民手中接过这件珍贵的文物,并代表县*给他们颁发了奖金和证书。此后,这件埋藏地下2000多年的宝物,交由田东县博物馆收藏。

颇费周折征集到的这枚兽面纹铜编钟,是哪个朝代的遗物,是一般文物还是珍贵文物,鉴定过程漫长复杂。

田东县境内曾多次出土战国青铜器。1982年,祥周镇联福村陀朔屯北土岭发现2座战国墓,出土铜鼓1面,铜剑4件,铜门型器8件;1984年,祥周镇联福村虎头山发现2座战国墓,出土铜剑、铜矛、铜叉形器数件;1993年,还是在祥周镇联福村,在当时的联合小学门前,发现1座战国墓,出土铜鼓2面,铜缶1件。林逢镇和同村大岑坡出土的这枚兽面纹铜编钟的年代是否也是战国?

当时的田东县博物馆副馆长陈其复、馆员黄振良,经过查阅外地出土的战国青铜编钟的有关资料,同时比照祥周镇联福村的几座战国墓,认为林逢镇和同村大岑坡古墓为战国墓,兽面纹铜编钟铸造年代为西周中期。因为此类文物在右江地区还未发现过,在田东出土亦尚属首次,而且器形完整无损,所以推荐上报为国家一级藏品。

1995年6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二级藏品专家确认组研究员何乃汉、邱钟伦、韦仁义等人对兽面纹铜编钟进行鉴定,亦认为其年代为西周中期,定为国家二级藏品。1995年11月11日,国家文物局一级藏品专家确认组研究馆员朱家缙、耿宝昌、副研究馆员李久芳、陈华莎、王海文鉴定,最终确认兽面纹铜编钟为国家一级乙藏品。之后,这件珍贵文物被收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馆藏文物珍品目录》。

大岑坡出土的战国兽面纹铜编钟,质地为青铜器,色泽为铜锈色,用途为乐器。钟高56厘米,宽33.5厘米,重25千克,铣间34厘米,钲距24.5厘米,腹围85厘米,舞长29厘米、宽20.5厘米,钟体有36个乳钉状的枚。除了背面无纹饰,正面钲间、纂间均布满了精细的勾连雷纹和云纹,舞部、于部也有精致的几何图案花纹。专家介绍说,正面有纹饰、背面无纹饰,这正是岭南越式甬钟的特点。

上一篇:闪存随心记

下一篇:大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