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正阳路小学
工程于2013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学区辐射西马和周边东马、桃园、新民、长行、小寨等多个社区。
1、学校简介
新建正阳路小学项目是区委区*2013年确定的为人民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总投资近6000万元,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5㎡,设计规模小学30个教学班。正阳路小学始建于2013年10月,是周村区为均衡教育发展,在原西马小学校址上兴建的一所高标准现代化学校。2015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2、学校建设
工程于2013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学区辐射西马和周边东马、桃园、新民、长行、小寨等多个社区。
工程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图书楼、幼儿园楼、食堂体育馆楼、报告厅、运动场地等,按照省定办学条件标准要求,体现建筑全连接和教学运动功能分区、动静分离等理念特点,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环境。
3、办学理念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借鉴学习和充分论证,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和五年发展规划,立足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高点定位、科学谋划,突出传统文化和信息化发展特色,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努力打造“阳光教育”品牌,实现了学校办学的良好开局。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强化师资培养,推动科学管理,突出文化育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努力办成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为“富而强、精而美”的幸福周村建设作出贡献!
两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以“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办学理念,以传统文化熏陶为特色,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一路弦歌不辍,华章出彩。
4、办学特色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但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课堂”与“课标”两张皮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2015年10月,在校长李强的带领下,学校开始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
学校先后邀请了全国专家到校讲学。同时,选派优秀教师赴外地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学校开始慢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课堂教学之路。
2016年3月18日,学校成立“唐槐书院”名师成长俱乐部,为教师提供交流、分享、成长、发展的沃土。一年的实践探索,已逐渐形成了“大团小队”式的教学互助体、“211”常规教研模式等教研形式。《周村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各类教学教研活动情况通报》中,公开课、优质课评选项目,学校有多人次获奖;在区各类教研活动发言中,正阳路小学多名教师代表不同学科作典型发言;在全市小学视导教学视导总结会上,学校还代表周村区进行了经验交流。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相信,基于标准的教学会促使正阳路小学的老师们自觉地奔跑在成长的路上。
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的主打产品,也是打造办学特色,形成学校品牌的主要载体。建校两年来,正阳路小学在开齐开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成长需要,按照专家引领、社会支持,家校互动、全员参与的原则,逐步开发了品德教育、艺体教育、科技教育四大类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包括“两史”红色教育、剪纸、古筝等20多门校本课程。学校不断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创造学习的机会,在中高年级开发了《我们的节日》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走进每个年级、走进每个课堂、走进每个学生心间。
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又一特色。围绕2016年“国庆节”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举办了“第二届‘花儿课程’”阳光体育节,以“花儿绽放”为主题,深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每个班代表一个省,充分挖掘每个省党史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和省花的品格,通过演、唱、说、画等形式,让党史教育具体化、形象化。
同时,学校紧紧围绕提高青少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两大科学文化素养,开展富有创造性的“项目式学习”科技教育活动,获得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为更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硬件水平,经学校多方组织协调,争取到价值60余万元校园科技馆建设器材,也成为我区首家拥有科技馆的学校。
积极应对“互联网+教育”的机会和挑战
对待“互联网+”的问题,李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这种模式打破了学校对知识传播的权威,人人可以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这就需要我们传统教育工作者能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把教育信息化和学校的传统教育以及学校的文化特色能有效结合起来。
说到信息化,不得不提到风头正劲的微信。李强坦言微信是个好东西,但要用好它,不能被它所奴役。许多碎片化的知识让学习的广度大大增加,老师们可以涉猎学习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领域知识。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用好它还能改善家校关系,推动校群关系。
李强介绍说,正阳路小学是一所新办学校,年轻的教职工人数占了大多数,还有许多90后教师。作为校长要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校长的价值观,治校方法,通过朋友圈转发出来,老师们看到后会有思考,会有领悟。当然有时校干也会在某些特定的节日在教师群里发个红包,与老师们互动一下,校干少了几分平日的严肃,增进了干群关系。
细微之处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铺就了培养学生的教育底色,是德育教育的有力支撑。处处有文化,草木能生情、石头会说话,润物细无声,师生沉浸文化中,每一处环境,无不彰显以德治校、文化治校的理念,这就是人们对正阳路小学的形容。
正阳路小学用两年时间实现了校园整体的绿化、美化、亮化,形成了“花园式”育人环境。在现有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规划,合理配置,通过“植物造景为主,奇石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标语、画廊”的办法,使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径均成为心灵净化与心灵升华的育人场所。
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生活情操,每天早上校园广播站选放经典诗词诵读,每天午餐、放学时,校园广播站播放经典名曲,无论你走在校园的哪个角落,经典名句名篇名曲总会萦绕耳边。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处处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让每一位孩子在润物无声的欣赏之中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如今,正阳路小学2周岁了。两年来,学校秉持着“崇文立德、守正出新“的校训,努力践行”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努力打造“阳光教育”品牌,先后获得“淄博市文明校园”、“淄博市课程改革示范校”“淄博市平安和谐校园”、“淄博市禁毒示范校”、“青少年网路安全教育工程示范学校”、“诵读识字实验学校”等荣誉;先后承办“全国二星梦想教师培训”、“山东省第二十届模拟联合国活动”“淄博市教研室小学教学视导”“淄博市空模海模比赛”“周村区基于标准的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等70余项教育教学活动,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社会人士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