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科普小知识2022-09-29 23:03:49
...

淄博第一中学是山东省淄博市一所历史久远的老校,享有很高的声誉。该校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1、学校简介

淄博第一中学是山东省淄博市一所历史久远的老校,享有很高的声誉。该校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历经多次改名,2000年8月,淄博市*决定,淄博一中与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的淄博一中。该校拥有完善的网络教学系统、校报系统等。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约414名,学生约5880名,占地约12.2万平方米(183亩)。

私立颜山中学

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私立洗凡中学

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

1946年9月,淄博联合中学在博山建校。

淄博中学

1948年,淄博联合中学更名为淄博中学。

1949年,淄博中学接收洗凡中学并入,

1950年更名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

1953年,改称山东省博山第一中学,同年11月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

淄博第一中学

1955年,更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2000年8月,淄博市*决定:淄博一中与原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淄博一中

2、办学理念

学校始建于1924年,1953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中学,1992年被命名为首批山东省规范化学校,2006年被确立为首批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示范校,2009年被表彰为首批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顺利通过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复评。

学校视质量为生命线,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紧紧围绕“为学生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开展“幸福校园”建设。“名师培养工程”力促“做幸福教师”,“丰富德育课程”完善“育幸福学生”,“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建幸福课堂”。

3、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先后涌现出全国劳模、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教学能手32人次;市劳模、优秀校长、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拔尖人才、淄博名师、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211人次;校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700余人次。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有学生餐厅、信息图书楼、学生公寓、塑胶田径场、体育馆、综合教学楼、自动录播室、同佑大讲堂等基础设施,所有教室均已安装电子白板教学系统,网络学习平台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双休日、假期在家自主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

4、学校荣誉

救困扶贫,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除*资助外,学校“爱心基金会”正常运转,以减免学费、紧急救助、生活补贴等形式,将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学生的救助纳入规范管理。

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首批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28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党组织两度被山东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等各大新闻媒体先后对学校突出的办学成果予以宣传报道。当地人民群众称赞学校“教风严、学风正、校风好、育人质量高。”

5、知名校友

1;吴雁泽,1959年毕业于淄博一中,中*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副主席。是中国当代十大音乐家之一,文化部授予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称号。是我校功勋校友。

2;周刚,中*员,1955年毕业于我校。之后,到苏联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方系学习。历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使馆党委书记,驻巴基斯坦大使、使馆党委书记,驻印度尼西亚大使、使馆党委书记等职。现任中国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使馆党委书记。

3;崔京浩,1955年我校高中毕业,考取清华大学土建系。1961年大学毕业,保送留校攻读副博士研究生。1964年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先后受聘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4;张荣大,中*员,中国新闻学院大专毕业,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新华社青岛支社社长。

5;李德和,1955年毕业于我校高中部,考入山东大学化学系。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6、淄博一中赋

博山有校焉,位居虎伏之阜,地处淄河之源。文承伸符之风,人沐文姜之贤。教绩卓然,拔萃杏坛。是以感文而志,书赋以赞,赋曰:

夫校者,淄博一中之谓也。岁逾八十,今往名别。时年一九二四,士绅张焕臣,倡学济世,立学颜山,此为一中之前身也。时过十二载,因慕革命先贤,又更名洗凡。历变历战,时废时迁,三尺书案,等闲哪得半日安。

嗟乎,中华新生,史页重翻。百废俱兴,万象新添。复校复教,增师增员,一中之名遂立焉。自始,人日众,园日倩,业日隆,名日显。治学治校,与时俱前。师则立行立言,身教为先;生则笃学笃行,以师为范。授业有术,付钥而放步;育人得方,律严而行端。是故校绩岁比,为佳为优;高考年榜,时魁时元。更赖一校之长,张、杨诸公,树典立范,代接薪传。累年呕心,育得学子十万。桃李遍世,如霞如烟。或以技报国,业从追月逐电之伍;或经纶佐时,政施公明方略之权。更有稀声绝艺,丽藻高笔,干才种种,其数莫众焉。

至若校貌巨变,当书改革卅年。扩班增科,转眼不识有昨;筑楼建馆,须臾难辨旧颜。汗牛之雕,万卷叠背,依稀书香弥空;皂角之树,百枝张冠,仿佛伞荫坠天。花木丛列,幽径曲连。楼建春晖、夏雨、秋实、冬阳,怡情而励志;景布听诵、桃李、士子、近圣,启智而识鲜。最是榴花遍地,雀绕蜂钻。红熟之时,果无匿摘,遗无私甘,校风之贤,可叹可瞻。

若乃振兴之途,亦在鼎新革念。汇四海之识,勿避他说;拥九江之学,不废旁源。开放办学,博识广见。校际往来,友结美、英、加、澳;学界交流,谊联新、新、日、韩。学缘无域,智门无槛,育才更得天地宽。

壮哉!百年树人,栋梁擎天。且看麟阁嵌功,待列育才青圃,名标一中园。高八四级四班师生感念母校创意嘱作

王金铃所作

公元二○○九年,岁次己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