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还乡之谜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15:15:54
...

达尼·拉费里埃的这本《还乡之谜》荣获:二○○九年度法国美第奇文学奖;二○○九年度蒙特利尔图书展大奖;二○一○年度蒙特利尔蓝色都市国际文学节大奖。这本小说用诗体和散文体写成,语言优美流畅,书中讲述了一位旅居蒙特利尔三十多年的海地裔作家还乡的故事。

作者:(海地)拉费里埃

译者:何家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字数:175000

ISBN:9787020081875

1、内容简介

达尼·拉费里埃的这本《还乡之谜》用诗体和散文体写成,语言优美流畅,书中讲述了一位旅居蒙特利尔三十多年的海地裔作家还乡的故事。“我”在半夜接到父亲去世的电话,赶去纽约参加父亲的葬礼。“我”和父亲是在海地两代*者的统治下先后流亡到北美的,各自在大都市过着孤独的流亡生活。参加完葬礼后,“我”回到太子港看望母亲和妹妹,在阔别了三十多年的故土,热带的色彩依然浓烈,而现实的沉重与忧虑并没有多少改变……

2、作者简介


达尼·拉费里埃

达尼·拉费里埃(DanyLaferrière)一九五三年生于海地首都太子港,二十三岁时流亡到加拿大。他在蒙特利尔从事媒体专栏写作,一九八五年开始出版第一部小说《如何跟一个黑人******而不疲累》,立刻引起关注并被改编成电影。之后,他创作了多部自传意味浓厚的小说。二〇〇六年,他出版小说《往南方去》,也被改编成电影。《还乡之谜》是他的第十一部小说,获得法国二〇〇九年度美第奇文学奖和蒙特利尔图书展大奖,并于二〇一〇年获得蒙特利尔蓝色都市国际文学节大奖。

3、作品特点

《还乡之谜》这本小说用诗体和散文体写成。

作为一位诗人,达费里埃的这部小说带有鲜明的文字风格。格外令人赞叹的是,《还乡之谜》这部作品尽管用诗体和散文体写成,却并未带来阅读上的晦涩凝滞,反而在字里行间带有一种特别的韵律。正是这种带有韵律的流动感,细腻地表达出一个流亡三十年的“还乡人”,携带着对父亲的回忆,再次面对沉重的故土时,内心涌出的复杂情绪。

作者用诗一样的笔触在描写一段又一段关于海地的细节,也许是旅馆中见到的报纸,或者是掩藏在树林中的老屋,或者是让人感到无法描述的饥饿……这些东西看似凌乱,但是都随着作者的视线在变幻着,在这里,“我”的眼睛为我们这些不了解这个中南美洲国度的人们选择最好的视角,去像一个已经没落的地头蛇一样去了解它,并且,发现在动乱不安的世界之后的,一种只属于家的美。

本书的一个巨大的特色就是作者把诗句一般的语言断成诗一样的句子,又在该作为叙述的地方继续使用句子作为他的叙述方式,这让读者可以以作者希望的方式去体会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节奏也就能够准确地按照作者的方式来,这一点是很特别的,也是很成功的,他让诗句出现的地方成为了我们的阅读中特别关注的细节和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的focus。当然那些像诗一样的句子可能本来就是诗,只是由于是翻译以后的关系,尽管能感觉到何家炜先生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他们失去了原本法语的那种韵味,但是由于作者的语言本身的魅力,我们依旧可以从他的句子中联想到小说本身的style。

乡愁似乎是一种过于普通的事物,但如何书写它却是一门艺术。《还乡之谜》既是小说,又是诗歌。在文体上,它是一部夹杂着散文片段的叙事长诗。但是,在精神上,它则是一部彻底的诗歌。小说的故事十分简单,缺乏引人入胜的情节:温泽·拉费里埃与父亲在海地两代*者统治下分别流亡到异国,他二十三岁时流亡到蒙特利尔,而父亲在这之前就流亡纽约。三十三年后,他接到父亲去世的电话,去纽约参加葬礼。葬礼结束后,他回到海地,看望母亲与妹妹,以及那个弥漫着热带色彩与个人记忆的故国。小说的情节过于贫乏,以至于无法成为叙述的动力。小说借以展开自身的,是记忆。《还乡之谜》正是借助以散文和诗歌为形式的抒情之力,试图修补零落在拉费里埃内心深处的记忆残片。这本书是一次搜寻记忆印迹的内心之旅,全书郁结着乡愁,它几乎浸润了书中的每一个词语。作为一本具有个人体温的小说,一本涂抹着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它携带着拉费里埃无数切身的体验。它犹如一只温度计,探入故乡的体内,去测量那些记忆、苦难、欢愉、忧伤与神秘,然后以诗的语言传达给我们。这是拉费里埃,一名来自海地的流亡作家,试图用法语揭示给我们的一个关于流亡与还乡的谜。

4、作品获奖

《还乡之谜》是达尼·拉费里埃的第十一部小说,荣获:

二○○九年度法国美第奇文学奖;

二○○九年度蒙特利尔图书展大奖;

二○一○年度蒙特利尔蓝色都市国际文学节大奖;

二〇一一年度傅雷翻译出版奖入围译著。

5、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出发前漫长的准备

电话

睡眠的好处

流亡

照片

恰当的时辰

书的时光

咖啡馆里

结霜的窗子后面

夜间列车

一位叫塞泽尔的诗人

雨中的曼哈顿

布鲁克林的小房间

手提箱

最后的早晨

第二部分还乡

旅馆的阳台

人的河流

众鸟去了何方?

这里不死人

街区生活(从前与往后)

衰竭期

房间里的贫民区激战

崭露头角的作家

一座健谈的城市

我母亲的歌

舞动她的悲伤

社会问题

盲射手

死在一幅原始画里

饥饿

外甥的版本

死者在我们中间

失去的人与事

穿过小说的窗

红色吉普车

小墓园如同画在索瓦松山边的

一幅稚气画

热带之夜

跛脚的一代

腹泄的颂歌

雨在飞驰

一位无忧无虑的少妇

骑摩托的凶手

大学附近

古老的加勒比海风

贝·布托的死

远西

别克57里的老革命

七十岁如何活在一座美术馆里?

那些信神的人

坐在香蕉树下的男子

一扇朝着大海的窗

父亲的另一个朋友

绿晰蜴

向南方去

加勒比的冬天

波利娜·康盖的儿子

告别的仪式

巴拉德雷,父亲的故乡

浪荡子死于浪荡

故土之子

最后的睡意

6、精彩书摘

我的母亲今天下午跟我说

用怀疑是否在听的

某个人的语调

说死者就在我们中间漫步。

我们就是这样察觉到

他们出现又消失

只是不知道他们来做什么。

——《死者在我们中间》

女友让她明白了,人不一定非得

生活在出生的地方。

有些种子,风喜欢将之播在别处。

——《红色吉普车》

如何跟她说,时间对于我已经成为萦绕不去的问题。我们并不活在同一个时间里,即便当我们两个人都在这个房间里的时候。过去,决定了我们理解现在的方式,对于每个人的密度却不一样。

——《腹泻的颂歌》

她认识这两只鸟儿,它们每天午后在这里相会,总是在同一时辰。那些蜥蜴,她以死去的兄弟姐妹的名字给它们取名:让、伊夫、吉尔贝特、蕾蒙德、波尔诺、安德烈。死亡或者流亡。这样,我便记得他们的名字。要不然我们会从忘记他们的名字开始,然后忘记与名字相伴的脸庞。就这样尽失他的生命。她甚至有个给风取的名字。

——《古老的加勒比海风》

为了回到出发之地。

他给了我出生。

我照管他的死。

在生与死之间,

我们刚好擦身而过。

——《浪荡子死于浪荡》

上一篇:背书人

下一篇: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