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互联网+教育

科普小知识2022-10-02 18:23:55
...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兴产业,它的出现将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1、背景

近年来,教育领域正在悄悄进行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2007年,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办了可汗学院,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可汗老师的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吸引了全球约5600万中小学生的眼球,堪称“教育奇迹”,拉开了“翻转课堂”的序幕,被认为是“未来教育”的曙光。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讲授的“人工智能”课程在网上播出后,受到了来自90多个国家16万名学生的热烈追捧。而在2012年4月,斯坦福大学又有两位教授共建的在线免费课程,引发了MOOC浪潮。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发动网络在线教学计划EDX,整合两所名校师资,推出1个版本,使10亿人受益。在这之后,我国的两所知名高校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也加入其中。

在中国,随着“互联网+”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变革也在进行。“互联网+教育”时代正式到来,传统教育行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

2、影响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社会教育机构的灵活性正对学校教育机构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

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上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互联网+”可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自我进化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自我进化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统自身的封闭性。“互联网+”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也就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费者,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