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南河*自然保护区

科普小知识2022-10-03 20:04:04
...

南河*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谷城县西南部,地处大巴山东延的两条支脉武当山山脉东南麓,荆山山脉北麓以及两山脉之间。保护区分为南河部分和沈垭保护点2个部分,南河部分地理坐标为北纬31°53′11.9″-32°4′44.3″,东经111°19′55.29″-111°30′56.6″,沈垭保护点地理坐标为北纬32°9′54.9″-32°10′25.4″,东经111°15′7.9″-111°16′1.7″。南河*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水源涵养林,种类繁多的古老孑遗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及其生境,种群丰富的珍稀野生动物及其繁衍栖息地。保护区总面积14833.7公顷,其中核心区4385.5公顷,缓冲区3466.5公顷,实验区6981.7公顷。2003年,南河自然保护区设立;2010年6月,经湖北省*同意,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自然保护区。

中文名:南河*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湖北省谷城县西南部

设立时间:2014年

级别:*

保护区面积:14833.7公顷

保护对象: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等

管理单位:南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批建文号:国办发〔2014〕61号

1、历史沿革

2000年5月,薤山县级保护区成立。

2003年9月,原襄樊市人民*批准建立薤山市级自然保护区。

2006年12月,保护区更名为南河自然保护区。

2007年,谷城县*对南河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整体规划,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的专家教授对保护区进行了野生动植物科学考察。

2010年6月,经湖北省人民*批准,保护区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晋升成为*自然保护区。

2、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南河*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谷城县西南部,地处大巴山东延的两条支脉武当山山脉东南麓,荆山山脉北麓以及两山脉之间。

地质构造

南河*自然保护区地处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东秦岭南亚带,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构造,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第二沉降带中段交接部位。保护区地质为远古时代武当变质岩和石灰岩。海拔在1200米以上的为志留纪页岩区域,海拔500~800米的为震旦纪和寒武纪的石灰岩区域,海拔在800~1200米的属武当变质岩区域。

地形地貌

南河*自然保护区处于中国地理结构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段。群山环抱,地势南高北低,区内山峦重叠,切割强烈,沟壑、谷涧纵横,地势起伏多变。区内有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峰20座,以青龙山为最高点,海拔1584米,最低点在南河大谷峪,海拨140米,相对高差1444米。

气候

南河*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南北气候交替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常绿阔叶混交林自然带,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冬干夏湿、雨热同季的特点。

南河*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全年平均气温在9~15.4℃。代表中山的沈垭为13.1℃,代表高山的韩家山为10.6℃。温度垂直递减率0.45℃/100米,7月最热,日均气温:沈垭为24.3℃,韩家山为21.6℃。

南河*自然保护区各地年降雨量为354~1254毫米,其分布由丘陵向山区逐渐增多,沿紫金、粟谷、南河一带的西南山区降雨量最多。年最大降雨量为1581毫米,7月、8月最多,为122.30~300.20毫米;12月、1月最少,为25.40~30毫米。西南部山区降雨量月际变化较大,丘陵区月际变化较小。

南河*自然保护区夏季盛行东风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风和西北风,南风极少。历年平均风速为1.70米/秒,6月最大为2.10米/秒,9~11月最少为1.50米/秒。

土壤

南河*自然保护区内因地质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水热状况不一,以及人类活动众多因素,形成土壤的多样性,并呈立体分布。根据土壤普查结果,保护区土壤共分为2个土类:黄棕壤土类和石灰土类;3个亚类:黄棕壤性土、山地黄棕壤和棕色石灰土,3个土属:粗骨性黄棕壤、山地泥质岩黄棕壤和碳酸盐类土;13个土种,分别为:黄石渣子土、薄层黄石渣子土、林黄石渣子土、山地黄砂泥土、山地黄石渣子土、林山地黄石渣子土、林山地黄砂泥土、棕黄土、棕面黄土、薄层棕面黄土、灰石渣子土、林棕黄土和林灰石渣子土。

水文

南河*自然保护区内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流7条,南河部分以两河口为西界,白水峪紧贴其北界。7条河流在保护区内总长达34.30千米。其中:南河1.50千米、两河口1.20千米、东河3.40千米、棋彦河7.20千米、老庙河3.50千米、白水峪9千米和万兴河8.50千米,其中河流流量以南河最大。南河属典型的副热带山溪性河流,为长流河。中、上游沿岸多为缺草少木的嶂谷,河床落差较大。南河发源于神农架东南麓,为汉江中游西南岸一大支流。干流全长303千米,流域面积6490平方千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031.70毫米,年径流总量24.70亿立方米,由紫金镇玛瑙观村入境,至城关镇格垒嘴村注入汉水。

3、区域范围

南河*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谷城县,涉及南河镇、赵湾乡和紫金镇的12个村,总面积14833.7公顷,由主体部分和沈垭保护点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地跨北纬31°53′11.9″-32°4′44.3″,东径111°19′55.29″-111°30′56.6″,沈垭保护点地跨北纬32°9′54.9″-32°10′25.4″,东径111°15′7.9″-111°15′7.9″-111°16′1.7″。保护区核心区4385.5公顷,缓冲区3466.5公顷,实验区6981.7公顷,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9.56%、23.37%和47.07%。

4、保护目标

综述

南河*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水源涵养林,种类繁多的古老孑遗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及其生境,种群丰富的珍稀野生动物及其繁衍栖息地。

植物资源

截至2013年,湖北南河*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共183科731属1548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科53属103种,裸子植物6科15属21种,被子植物147科663属142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红豆杉2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巴山榧树、榧树、鹅掌揪、厚朴、樟树、楠木、金荞麦、野大豆、榉树、黄皮树、喜树、香果树、崖白菜13种。

动物资源

截至2013年,南河*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脊椎动物277种,其中,兽类67种,鸟类125种,爬行动物31种,两栖动物21种,鱼类3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豹、林麝、金雕、黑鹳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黑熊、水獭、黄喉貂、大灵猫、小灵猫、金猫、鬣羚、斑羚、褐冠鹊隼、黑冠鹊隼、鸢、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毛脚鵟、秃鹫、白尾鹞、鹊鹞、白头鹞、白腹鹞、游隼、灰背隼、红脚隼、红隼、红腹脚雉、勺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褐翅鸦鹃、草鸮、红角鸮、雕鸮、毛腿渔鸮、领鸺鹠、斑头鸺鹠、灰林鸮、长耳鸮、短耳鸮、大鲵、虎纹蛙47种。

5、管理措施

管理机构

南河*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为南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副县级事业单位,其内设3个科室,下设5个保护站点,在职人员25人。

分区管理

南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实行绝对保护,除必要的定位观测、入山检查等设施外,不得设置和从事任何影响或干扰生态环境的设施与活动。核心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持生态系统和物种不受人为干扰,在自然状态下演替和繁衍,保证核心区的完整和安全。

主要措施:严禁各种形式的生产、生活活动;禁止闲杂人员外来人员进入核心区;移出核心区所有居民到保护区实验区或保护区周边地区。

南河*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作用是缓解外界压力,防止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对核心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必不可少的意义。缓冲区内可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教学、考察等工作。

主要措施:建立科研监测点,建立巡护管理路线。

南河*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建设项目立足于科研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主要安排科学试验、宣传教育、参观考察、环境保护设施等项目建设。

主义措施:建设保护围栏、科学观测点、设立监测点和固定样地等。

6、开发利用

2012年8月,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专家、教授11人在南河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研究,重点研究了保护区内的青冈栎地带性植被群落、银杏古树群落和麻栎原始性植被群落。

南河*自然保护区部分位于谷城县南河镇,该镇在保护区实验区外围建有南河小三峡风景区。截至2014年,该镇在遵守保护区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临街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对景区内旅游道路和停车场进行刷黑、绿化,安装路灯,新建两处污水处理厂、36个垃圾池、100多个垃圾桶,改造游船、完善安全防护系统。

7、生态价值

南河*自然保护区是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是中国第三纪植物区系重要保存地之一。区内森林植被类型具有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青冈林、麻栎林、短柄枹栎林、槲栎林以及大片的珍稀植物群落如银杏林等,具有明显的地带典型性。区内气候环境适宜,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保存了较多、古老、孑遗、珍稀树种所形成的稀有珍贵树种群落和较多特有种属,被称为“天然植物园”和“绿色基因库”,对于维护地区生态安全,保护南河水资源不受污染,构建南河流域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河间歌诗

下一篇:李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