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太白、眉县、周至三县交界处,占地面积5632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1986年7月晋升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太白山顶海拔3767米,为秦岭的主峰。秦岭山脉为中国南北气候和植物的分界线,太白山则处于华北、华中和青藏高原三区生物交汇过渡地带,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高等植物有20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水青树、星叶草、太白红杉等21种;高等动物有27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羚牛、豹等20多种。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区,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该保护区是开展科学研究难得的“天然实验室”。
中文名称: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陕西省太白、眉县、周至三县交界处
气候:内陆季风气候区
级别:*
区域面积:56325公顷
类型: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对象:野生动植物,文物古迹
批准时间:1986年
1、历史沿革
1965年9月经原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为*自然保护区。
1995年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2、地理环境
位置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西部,地处宝鸡市的太白县、眉县和西安市周至县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在东经107°22′25″~107°51′30″和北纬33°49′30″~34°05′35″之间。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保护区北大门黑虎关海拔1060米,相对高差2707.20米。保护区东西长45千米,南北宽34.5千米,总面积56325公顷。保护区东自周至县西老君岭,西至太白县鳌山;南起周至县龙洞沟,北到眉县营头镇黑虎关。秦岭主梁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通过。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地貌
太白山是指东、西太白山及其间的主脊跑马梁与一系列南北延伸的峰岭和深切河谷的组合体,由主脊和南北延伸的峰岭构成太白山的骨架,海拔多在2600米以上。从构造成因上看,它是一个断块山地,太白山占据了太白断块的主体,其主峰拔仙台是*东半壁的最高峰,其海拔比北部的关中渭河谷地高3000余米。太白山顶面微向南倾。东西长,南北极窄;北坡极为陡峻,多深切峡谷或障谷。在中山地区山峰尖峭,在中山地区山峰尖峭,岭脊狭窄,山顶浑圆,山脊多呈套谷结构,并有多级阶发育。南坡相对平缓,河谷稍开阔,山脊多呈穹状和平梁状,除上部河段为宽V形谷外,在下部河段均发育了宽阔的槽形谷地,部分地区可见到多级阶地。在海拔3300米以上的地区,寒冻风化异常强烈,现代冰缘地貌发育,石海、石河、石流坡遍布,石环、石圈、冰冻岩柱等也大量分布。第四纪冰川地貌,在主脊及两侧保存较好,尤以拔仙台周围地区最为完整,冰斗、冰蚀湖、槽谷,羊背石、冰碛垄等,冰碛形态极为清晰。
水文
秦岭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太白山的地貌类型决定了其充分发育的河流。主要的河流(流域面积在百平方公里以上或发源于太白山的河流)有10条:东部的黑河、红水河(下游汇入黑河)。南部的湑水河、太白河、红崖河(太白河、红崖河在下游均汇入湑水河)。西部的太白河和北部石头河、霸王河、汤峪河等。东北部的河流基本上流入渭河后汇入黄河,属黄河流域。西、南部的河流流入汉江后汇入长江,属长江流域。其中最主要的4条河流是:湑水河、石头河、霸王河和黑河,均发源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这些河流不仅是汉中盆地河关中平原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补充,石头河、黑河引水工程,对保证西安市工业和生活用水,缓解西安市缺水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地质
太白山为秦岭山系的最高地段,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成为*东半壁的最高山峰。它的形成可追朔到太古代,当时秦岭地区为古海占据,早期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由于嵩阳运动的结果,使太古代地槽开始褶皱回返,初步形成了一系列东西向的褶皱构造和断裂雏形。远古代初期地壳再度下降,后受吕梁运动的影响,地槽回返褶皱与太古代褶皱一起构成了秦岭地轴。燕山运动初期,开始了以断块为主的运动形式,秦岭隆升,渭河盆地继续沉降,形成了多级断块山地。在新构造运动及后来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受震荡上升运动和侵蚀剥蚀而改变了地貌形态。中生代特别是新生代以来不断的构造隆升,使太白山形成巨大的高度,并在全球气候变异下,在第四纪时太白山发育了冰川。所以,太白山的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因受到南北两侧大断裂的影响,内部有些劈理或错动产生,从太古界到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主要的矿产有:铁、铜、金、石墨、白云石、石英石等。
气候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地带中国西北部的暖温带南缘,在这一地区冬季盛行偏北、西北气流,寒冷而干燥,降水偏少;夏季受西南及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炎热湿润;春秋季处于冬夏季的过渡期,气候变化较大,四季分明。7~9月降水量较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有利于植物生长,属典型的内陆季风气候区。
由于受山地条件及大气环流的影响,保护区内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具典型的亚高山气候特点,并形成明晰的垂直变化和气候带。从气候垂直变化看,由低向高依次出现了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亚寒带,其主要气象因子及特征。其中,降水最多月份是每年的7~9月,其海拔高度为2000米左右,这时温湿度配合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而每年的3~5月和10~11月保护区内最为干燥,尤以3~5月为甚,随着温度的回升,林内可燃物干燥,造成林火隐患,在冬季11月~翌年3月),保护区内大部分地区有积雪。复杂的气候条件是太白山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环境、生物因素,如地貌、土壤、植被、动物、植物等亦形成相应的垂直变化,在南北坡亦有差异。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土壤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在中国土壤地理分区中,属黄河中下游,华北山地,秦岭北侧伏牛山褐土、棕壤区(Ⅳ-4c),但因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更由于相对高差很大,因而成土因素的组合复杂多样,形成的土壤类型繁多,并且在山体上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十分明显。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把保护区的土壤划分为6个土类;按主要土壤形成过程以外的为一次的或附加的成土过程,划分出15个亚类。另有倒石锥,面积58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1.02%,陡崖,面积136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2.44%。
区域范围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实验区两部分。其中核心区面积为32378公顷,占总面积57.5%,核心区实行绝对保护,禁止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实验区面积23947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2.5%,实验区下又划分了旅游小区,面积263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6%,实验区经过批准可以开展非消耗性的可持续性活动(如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等)。
3、保护目标
植物资源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2011年统计,约有种子植物1800余种,隶属于122科,660余属。区内森林面积45725公顷,森林覆盖率81.2%,总蓄积705万立方米。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牛皮桦、红桦、栎类等为优势树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太白红杉面积达5376公顷,占保护区森林总面积的11.8%,这样集中连片的分布,在国内外是绝无仅有的。区内有种子植1783种,苔藓植物325种,蕨类植物110种,其中太白山特有种子植物2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1种,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红豆杉等;二级保护植物有庙台槭、秦岭冷杉、紫斑牡丹等,这些植物大多是古老的科属和孑遗植物。
太白山的植物区系是秦岭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既具过渡性质,又具独特性,是中国特有植物重要的分布中心和起源地。种子植物:太白山植物的科、属、种分别占秦岭的76%、63%和55%,占全国的40%、33%和6%。在第四纪太白山的主峰仅受到冰川的侵蚀,所以植物区系中含有单、少种属104个,中国特有属23个。研究表明太白山包括了中国全部种子植物属的15个分布类型,其中热带属有130个,温带属436个和中国特有属23个。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各植被类型植物种的研究结果是:锐齿栎林亚带217种,隶属57科,134属;辽东栎林亚带184种,隶属53科,118属;红桦林亚带152种,隶属47科,102种;牛皮桦林亚带173种,隶属52科,113属;巴山冷杉林亚带105种,隶属36科,75属;太白红杉林亚带114种,隶属33科,72属;头花杜鹃灌丛27种,隶属于17科,24属。
动物资源
根据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2005~2006年第二次综合考察,共有脊椎动物5纲28目79科334种(亚种),其中兽类7目25科72种(亚种),鸟类14目40科218种(亚种),两栖类2目5科10种,爬行类3目6科26种,鱼类2目3科8种,昆虫22目161科1991种。太白山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
根据《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占全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总数(81种)的48.15%,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为全省(16种)的37.5%;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3种,为全省(65种)的50.77%。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为全省(52种)的50%。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金丝猴、大熊猫、豹、羚牛、金雕、林麝。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3种):豺、黑熊、黄喉貂、水獭、鬣羚、斑羚、雀鹰、松雀鹰、大鵟、鸢、黑耳鸢、燕隼、游隼、红脚隼、红隼、灰背隼、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红腹锦鸡、领角鸮、雕鸮、黄脚鱼鸮、领鸺鹠、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灰林鸮、长耳鸮、东方角鸮、大鲵、秦岭细鳞鲑、中华虎凤蝶、三尾褐凤蝶。
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狼、狐、豹猫、猪獾、狗獾、花面狸、小麂、毛冠鹿、狍、苍鹭、白鹭、夜鹭、红翅凤头鹃、画眉、红嘴相思鸟、酒红朱雀、白眉朱雀、赤胸灰雀、黄喉鹀、太白壁虎、王锦蛇、秦岭蝮、秦巴北鲵、中国林蛙、玉带凤蝶、金凤蝶。
4、管理措施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隶属陕西省林业厅领导,属县级事业单位,编制100人。局机关设有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护科(防火办)、科研科、生态旅游科、公众教育科、计划财务科和基建办公室8个科室,同时下设蒿坪、鹦鸽、厚畛子、黄柏塬、嘴头5个保护站和铁甲树、小文公、红河谷、龙洞沟、塘口5个巡护哨卡1个中心苗圃。
办公室是保护区综合性办事机构,负责文件收发、保管、接待、起草上报文件、后勤供应、档案管理、基建工作、人事劳资、成人教育等。
保护科:主要负责资源保护、林政管理、森林防火、对基层各保护站进行业务指导。
计划财务科:主要负责财务计划与管理工作。
科研科: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组织、安排与实施,负责资源调查、资源监测及科研成果的申报。进行课题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负责完成规划的各类课题的研究,同时对区内的动物、植物、昆虫、微生物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价值,保护与繁殖方法,开发利用途径等进行研究。
公众教育科:主要负责社区宣传,落实保护法规,协调群众关系,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保护站:主要负责辖区内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预防森林火灾,打击林区犯罪活动,查处林政案件,宣传有关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
5、旅游信息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八个景区140多个景物景点,其主要的景区景点有:
龙山、凤山、风泉三大景区。可观赏眉县八景凤泉神泽、鱼洞仙音;登览唐子城遗址、凤山绝顶、风泉宫、神功石等;谒拜道观青牛洞、太白药王庙、龙凤山庙、观音洞等。各旅游饭店、商业摊点、游乐设施均集中于该区。
洞天福地景区:据载是鬼谷子隐身、修道、带徒传艺之地,可观览玄德洞。
天门楼、独山、点将台等。
九九峡景区:景点密集,景色优美,为公园山水风光之精华。铜墙铁壁壁立千仞,气势恢宏;莲花峰瀑布直泻千尺,惊心动魄;悬崖栈道蜿蜒于悬崖陡壁;泼墨山墨汁淋漓,形象生动;世外桃源小桥流水,一派田园风光;碓窝坪孙思邈活动遗迹尚存,并有秀女玉立、剑劈峰,升仙石、仙姬出浴、药王栈道等多处景点。
仙桥谷景区:位于九九峡东侧,有巨石仙桥、大架(古木栈道),三级千尺瀑等景点。
开天关景区:是以大片原始森林为主体的寒温带游览区。可观赏松立、红桦两个景观林带,有笑佛飞瀑、神仙洞、重阳宫、莲花幽谷、牡丹沟等景点。
观云海景区:海拔2300~3511米,跨亚寒带和寒带两个气候带,可观赏太白山冷杉、落叶松、高山灌丛草甸三个植物景观林带。第四纪冰川遗迹形态多样,千奇百怪。气温较山下低5--15摄氏度。是避暑、渡假、科研教学的理想之地。
温泉区:公园低山区有丰富的地热田,温泉水温达72摄氏度,内含二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优良的医疗矿泉水。
6、科学研究
一、1982年至1984年进行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取得了地质地貌、冰川地貌、气象、土壤、植被、植物区系、森林资源、森林类型、中草药资源、资源植物、珍稀濒危植物、鸟类、兽类、森林昆虫、环境背景值、社会经济等诸多学科的系统资料,编辑出版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查论文集》。采集和制作了大量动植物及土壤标本。录制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概貌录像带各一套,太白山森林类型及植被类型幻灯片各一套,并拍摄了大量其它专业性的黑白与彩色照片。
二、1984至1987年,保护区组织技术力量完成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木本珍稀植物繁殖试验研究”课题,其成果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1992年至1993年,在兄弟单位的协助下,对太白山保护区南坡的大熊猫和竹林资源进行了调查,编写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调查报告》。此次调查,确定保护区南坡为中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1996~1997年,在GEF项目的资助下,管理局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对社会经济和生物资源进行了本底调查,形成了大量的技术报告。1993年、1996年和2001年对保护区大熊猫和竹林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将中国大熊猫的分布向北水平推移了23公里,确定了太白山保护区为中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
四、1997年至1999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经济真菌及其生态特征的研究”课题,共采集经济真菌标本854号,已公开发表论文12篇。课题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2000年至2001年,与西北大学合作完成了“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致濒原因中的种群结构及保护对策研究”课题,已公开发表论文4篇。课题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六、1998年至1999年,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了“太白山宗教活动与自然保护互利发展关系的研究”课题,撰写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与宗教庙宇资源共管之初探》、《浅述太白山宗教活动与生态保护》等论文,编写了《太白山宗教活动与自然保护互利发展关系的研究》专著。此项研究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7、生态价值
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跨西安市周至县和宝鸡市眉县、太白县两市三县。这一地区还有国家黑河森林公园、陕西周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陕西省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单位,整体上构成了良好的生态旅游大环境,厚畛子被有关专家称为南太白山,被誉为秦岭的“香格里拉”。该区域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南坡,气候宜人,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不但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豆杉、独叶草、太白红杉等珍稀濒危动植物,还有第四纪冰川遗迹、高山湖泊群,云海、冰洞、佛光、奇峰、古树等奇观,“太白积雪六月天”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太白山植物资源丰富,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其中仅草药就有510多种,被誉为“药山水库”,从太白山发源的水,水质纯净,是饮用的天然矿泉水。著名的太白酒就是利用太白山北坡的雪水酿成,有“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之说,发源于太白山南坡的黑河,水质优良自古有名,已经成为西安市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被称为西安市的“母亲河”,太白山山顶的几个高山湖泊水质纯净,被誉为“高山明珠”,是陕西省水体环境监测的本底,形象的说就是西安市城市生活用水的天然“水塔”。太白山还是一座宗教名山,宗教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德元洞天”,山上有按道教神仙谱系建立起来的庙宇建筑群,即所谓“十里一寺,五里一庙”。当地的民风淳朴,唱山歌等民俗和地方神话传说韵味独特。
上一篇:类乌齐马鹿*自然保护区
下一篇: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